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国外部分国家药价制定方法和标准、医保遴选标准及专家准入机制、药价谈判协作模式及系统性.结合我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药品医保全生命周期"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加强对医保目录全流程管理、建立实证研究和模型分析、丰富退出机制、建立医保药品价格谈判协调机制等7方面对...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控制药品费用、规范患者就医及医生医疗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是医院医保管理重要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医院医保管理实践,为进一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保障国家谈判抗癌药落地是国家谈判机制能否惠及百姓的关键。通过梳理我国保障国家谈判抗癌药落地的主要措施,分析不同医保类型患者使用国家谈判抗癌药的费用结构和特征,探讨医保的供需方政策对国家谈判抗癌药使用的影响,提出完善肿瘤治疗的费用分担机制、合理提升肿瘤诊治能力、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政策的落实现状及政策实施对患者的影响情况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天津市医药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方法对天津市多家医院的癌症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9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该项政策;66.44%的患者没有享受到该政策;纳入医保的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的价格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都有所下降;存在药品审批慢、税负高、医保控费压力大和药品耐药性过快等问题。结论 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政策对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政策的实施情况与患者的期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数患者的负担依旧很重,政府应采取措施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减轻癌症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药品谈判政策以来国内对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相关研究热点,探索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关键问题。组织12名专家开展专题小组剖析多维度原因并总结政策建议。结果 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机构、医保报销和“双通道”管理中,包括3个维度:(1)可获得性不理想。医疗机构中配备率和种类较低且临床使用意愿不高。(2)可负担性存在问题。医保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且部分患者用药负担改善不明显。(3)可持续性面临障碍。“双通道”管理中患者购药后的输注渠道不通畅以及药品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结论 以国家谈判药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抓手,实现服务方与支付方的有效联动,完善医院及医师绩效考核,建设多层次医保体系,同时理清“双通道”实施路径关键环节跟进配套服务,保障患者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政策对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患者住院费用、费用结构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为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卫生监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结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医保药品谈判对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结果]政策实施前(2014-2017年)住院患者74.9万人次(年均18.72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5.4%,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1,221.49元,药占比为24.1%;政策实施后(2018-2021年)住院患者89.1万人次(年均22.2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47%,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4,481.11元,药占比为18.2%。政策实施后除中西医结合科和肿瘤科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外,其他科室年次均住院费用均呈上升趋势。按病组分值付费的患者未使用、使用1种、使用2种及以上国谈高价药品的年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127.87元、14,077.25元和20,814.68元,次均支付盈亏金额分别为727.21元、697.98元和602.5元;DRG点数付费的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轮国家谈判准入药品在各地的医保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为后续国家医保准入谈判药品政策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谈判药品”、“抗癌药”、“药品目录”为关键词,检索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和政府官方网站,筛选2017年7月—2019年4月发布的相关文件,从谈判准入药品的特药管理、医保报销、鼓励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各省已完成将2017年国家谈判准入的36种药品和2018年国家谈判准入的17种抗癌药纳入本地医保药品目录。由于各地医保政策、运行和管理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故对于国家谈判准入药品的管理和保障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结论:国家谈判药品的落地实施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和监督,也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管理政策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虚高的药价不但加重了患者用药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做好药品从定价到医保准入、目录内价格调整及退出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医保管理制度。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是国家治理变革的产物,更是医保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与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实践首次提出了“药品医保生命周期”与“药品医保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对医保在药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医保协商谈判机制,提高医院医保协商谈判水平。方法:探讨影响医院与医保协商谈判的因素与解决方案。结果:医院与医保机构协商谈判时注意时间节点的把握,预先做好资料准备、有大局意识、主动创造协商谈判机会、加强医院间的信息互通能提高协商谈判成功几率。结论:医院与医保协商谈判能维护医保基金稳定,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参加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为例,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医保药品谈判中的作用,为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同类药品谈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成本效用分析和阈值分析,测算丙肝治疗药物的降价幅度并与实际降价幅度进行对比,结合具体谈判方式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丙肝药品谈判采用了竞争性谈判和比价磋商谈判...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提出实行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建立医保查房机制,宣传医保政策规定;搭建医、保、患三方平台。通过3个医院医保管理举措共同构建出该院医保管理体系,优化费用结构,保障患者权益,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创造更优质的社会效能。从而得出医院医保办不仅仅是患者就医的保障和向导,还是"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加强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医患之间关系的维护者,在医保政策不断变换的当下,及时适应相关政策,灵活机动,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在医保管理工作中,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选的2018年7-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0例住院类别为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均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随机抽选同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另外80例住院类别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医保管理模式下的服务满意度以及住院费用支出和个人费用负担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服务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要高,观察组中各相同科室相同病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及个人次均费用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住院费用的支出,遏制了不合理费用的增长,降低了患者个人的费用负担;明显改进了对患者的医保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城乡居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别,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确保基金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提取城乡居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详细信息。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的差别。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构成等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结论:两类医保管理部门均应从药品费、检查费、住院天数、高龄患者等方面重点监控住院费用。新农合管理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患者目录外诊疗服务的使用,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对《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执行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省级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能基本满足该院临床治疗需求,对门诊医保患者费用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住院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对不同疾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一.结论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用药考核制度,需加强中高档药物使用的监管,并增加相应的适应症限制,应考虑将临床治疗可供选择、药价适应的药品纳入目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福建省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分析福建省省本级、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331万参保人员2016年4~9月及上年同期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费数据,按年度统计药品费用、用药情况以及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结果:改革前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目录内费用占比从22.50%上升为64.95%;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改革前后门诊药品前10位一致仅排序略有变化,改革后两者门诊支付标准内费用占门诊费用比例分别为73.21%、39.30%;公立医院住院前10位药品品种及其金额变化较大,其中联合采购价差较大的药品费用增幅较高,而非公立医院相对稳定。结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显著影响了临床用药品牌选择和用药结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结合联合带量采购形成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措施更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住院医保病人费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巢爱东 《现代医院》2010,10(10):102-104
目的探讨住院医保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亏损原因。方法调查2007~2009年我院出院医保病人的总人数及医疗费用,并分析影响医保费用的因素。结果合理用药,开展技术创新,加速床位周转,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降低医疗费用。结论措施到位,降低医保病人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支出,从而降低医院亏损,使医保事业及医院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DRGs付费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先进和科学的付费方式,其强化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引导、制约和监管作用,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18年沈阳市医保实施DRGs付费以来,某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结合医院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措施,逐步适应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医保智能化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升基金绩效的实践中获得显著成效。方法:医院配合医保经办管理部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自律和事后分析的涵盖医保、医院和医生各层面的立体监控体系,并同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医保智能化控费管理系统,包括辅助用药和抗菌药物的管理、完成医保办的各类医保控费指标和高值耗材的管理等。结果:全院药占比由2016年的38.59%下降到2018年的30.12%;医保住院病人人均费用逐年下降;结论:该医保控费体系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险与卫生服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疗保险与卫生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医疗保险的推行,对医疗机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医疗机构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做好监督控制、审核评价工作。成本核算、定额补偿是医院乃至医疗保险发展的核心问题。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院内部科学管埋体制,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应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医疗保险管理邯门从效率角度出发,也应首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医疗保险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必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