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基础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其DIL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基础肝病者(P<0.05)。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HCV感染者的DILI发生率高于其他肝病者(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肝损害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和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5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以757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组肝损害24例,发生率为9.5%,对照组66例,占9.4%(P>0.05),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肝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35.2d,对照组为18.12d(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糖尿病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无促进作用,但发生肝损害后,合并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恢复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其中,轻、中度肝损害占76.2%,重度肝损害占23.8%.合并基础肝病者占48.0%,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率最高(35.7%).结论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比率高;在评估肝脏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抗结核方案和监测肝功能是预防药物性肝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试验组218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217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450mg治疗。结果试验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病人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12.4%,33.3%)低(P<0.01,P<0.05)。试验组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2.3%,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4%;与对照组(6.9%,4.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HRZE/4HR方案对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所接收的38例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此归为一组,称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38例没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归为一组,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使用中出现的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16例肝功能损伤患者,其百分比为42.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4(10.5%)例,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7例,其百分比为18.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9%,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RZE/4HR方案对于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较大,并且恢复比较慢,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要对肝采取一定的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治疗组无一例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害4例,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双环醇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资料,并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和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用药强化期内、老年患者、有既往病史、嗜酒习惯以及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及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护肝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抗结核的同时未给予护肝药,观察组在抗结核的同时给予护肝药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护肝药物分别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使用单独护肝药物的观察组优于未使用护肝药物的对照组;联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后结果未明确显示出年龄、性别对护肝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P>0.05)。结论护肝类药物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肝损害效果,且结合患者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可适当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保肝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观察导致患者产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在80例患者中,在60岁以上的患者肝损害的患病率同60岁以下患者相比较明显较高(P<0.05);复发肺结核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同初发患者相比较较高(P<0.05);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的高于阴性者(P<0.05);肝损害的发生时间在治疗后的2个月内具有较高患病率,同2个月以后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进行保肝治疗以后,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结核患者由于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通过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分析,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推动实现良好的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合并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27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23.7%(64/27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4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40例单纯性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咯血、消瘦、胸痛症状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咳嗽咯痰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室检测显示两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痰涂片阳性率、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但结核杆菌的培养阳性率近似(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对肺结核无明显影响,患者诊治工作无特异性方法,但早期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介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出133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组,对照组给予拉夫米定和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 <0.05;而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HBV-DNA转移率79.41%与对照组的76.92%对比差异不大,P> 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AST、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硫普罗宁和拉米夫定联合用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中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应用短程化疗方案引起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病人治愈率。方法个案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574例涂阳肺结核病例中抗结核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27.52%(158/574)。初治涂阳组和复治涂阳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9%和28.92%(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7.5%,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4.5%,肝损害例数占总反应例数的56.96%(90/158)。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年龄组(P<0.01)。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胃病、老年患者是引起药物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副反应发生,并及时处理,提高病人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的同时对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呋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4例,占13.3%;对照组30例中,肝功能损害12例,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w为肝功能集中损害的时间,对AST、ALT、HBV DNATBIL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检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在治疗后半年的情况观察组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对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降低了肝内炎症反应等肝损害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有较好耐受性,效果满意,在临床应用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刘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45-14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和丙肝抗体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37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为24.1%(33/13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药物代谢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方法分析101例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及107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对照组)的MnSOD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它们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与MnSOD编码基因47位碱基T/T基因型(OR:0.68,P>0.05)、T/C基因型(OR:1.03,P>0.05)比较,47位碱基C/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OR值为5.77(P<0.05)。结论 MnSOD编码基因的47位碱基CC基因型有可能是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