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肝移植术后病毒性肝炎的复发可导致移植物失功,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率[1]。因此,预防复发及复发后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的治疗有了显著改善,现就肝移植术后抗病毒治疗进展及前景评述如下。1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每年约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唯一有  相似文献   

2.
刘天来  刘永光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2012,3(1):37-39,5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2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08年至2010年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0.2%(2/500)。2例患者中1例术前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另1例无乙肝病史但术前未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查。2例术前均未接受抗HBV治疗。分别于术后4、9个月发病,查HBV标记物阳性和HBVDNA水平明显升高,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2例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护肝治疗,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其中1例加用血液灌流治疗。2例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较低,但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疗效不佳、预后较差。该病以预防为主,确诊乙肝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口服敏感抗病毒药物,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HBVDNA定量,HBV标记物阴性者术前应接种乙肝疫苗,待抗体达到一定滴度后再行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是病毒性肝炎临床诊疗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往往病情进展更为迅速,预后更差。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之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是这些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案。随着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不断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方案在临床上应用的证据不断积累。尤其是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部分共感染者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的问题,备受临床广泛关注。现就HBV/HCV共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保肝、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并用清肠养肝方保留灌肠,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后患者发热、乏力、腹胀、口干症状显著改善(均P<O.05)。结论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可显著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做好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护理,可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序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保肝、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并用清肠养肝方保留灌肠,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后惠者发热、乏力、腹胀、口干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中药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可显著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做好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护理,可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治疗HBV耐药相关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5例HBV耐药相关的ACLF患者经TDF单药或联合治疗后病毒学应答、免疫学应答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结果 5例患者接受TDF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V DNA复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例患者于8周后均达到HBV DNA500拷贝/ml;1例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500拷贝/ml,该患者在治疗第8周发生HBe Ag/HBe Ab转换;4例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TDF能有效地降低ACLF患者耐药HBV DNA的复制,可能有利于提高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在监测抗病毒疗效上的临床意义。方法跟踪监测46例阿德谲韦酯治疗患者60周,分别采用ELIS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小同时间的LHBs、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HBs和HBV DNA下降趋势一致,其相关系数r=0.97,但LHBs消退晚于HBV DNA。治疗60周时共有20例患者的HBV DNA〈5×10^2/mL,其中8例LHBs转阴;疗效反复组14例患者HBV DNA转阴后又转阳,3例患者LHBs转阴;治疗无效组12例患者,2例LHBs转阴。结论动态监测LHBs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180 ug皮下注射,1次/周,共48周,治疗前做好检查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HBeAg阴转率为58.6%,HBV-DNA阴转率31.0%,ALT复常率58.6%;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6例,神经和精神症状23例,造血系统异常13例,消化道症状7例,脱发11例.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基本控制,提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共48周,治疗前做好检查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HBeAg阴转率为58.6%,HBV-DNA阴转率31.0%,ALT复常率58.6%;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6例,神经和精神症状23例,造血系统异常13例,消化道症状7例,脱发11例。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基本控制,提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型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其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方法 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治疗,并于治疗4~6周时测定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治疗48周后测定HBV DNA反跳和YMDD变异.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法扩增HBV S基因区,以4色荧光标记PCR产物末端,在以毛细管高压电泳为核心技术的核酸序列分析仪上自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结果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分型示:B型株感染26例(34.2%),C型株感染50例(65.8%).B和C基因型患者ALT值分别为(246.3&#177;138.8)U和(283.7&#177;125.6)U,(t=0.335,P&gt;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124&#177;101.49和107.189&#177;101.56拷贝/ml(t=0.138, P&gt;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0例和41例(χ2=0.159,P&gt;0.05).拉米夫定治疗4~6周后,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ALT、HBV-DNA(阴转)、HBV DNA(拷贝/ml)均呈良好恢复状态,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8周后,HBV DNA反跳者B基因型20例,C基因型16例(χ2=13.49,P&lt;0.001).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以单一B或C型为主;不同基因型患者ALT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汪根树  李华  张琪  张剑  姜楠  汪国营  傅斌生  王冰  金海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2011,2(6):314-316,353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HBV 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者1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20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7例.无YMDD变异阳性病例.患者均联合应用替比夫定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lamivudine)对肾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肾移植受者为 4 6例 ,术后 12例出现HBV -DAN( )、转氨酶升高 ,在一般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治疗中观察乙肝病毒指标及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转氨酶下降 ,并有 2例 (16 .7% )发生病毒血清转换率。治疗过程中无 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对移植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乙肝肝损害的发生 ,对肾移植后的乙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而未发现对移植肾功能的损害。拉米夫定可用于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乙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炎合并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患者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抗病毒治疗对策以及原发病的缓解情况。方法:HBV DNA阴性组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先不加用抗乙肝病毒药物,随访中如出现HBV DNA转阳性再加用拉米夫定100mg/d;HBV DNA阳性组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拉米夫定治疗失效者换用恩替卡韦1mg/d治疗。两组患者定期随访肝肾功能、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HBV DNA、HBV病毒变异情况。结果:HBV DNA阴性组8/12例出现HBV DNA转阳性,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后,6例HBV DNA转阴,2例下降;HBV DNA阳性组9例HBV DNA滴度逐步下降,但12月后3例出现病毒变异,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重新转阴。结论:肾炎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风险大,无论治疗前HBV DNA是否复制表达,都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严密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  相似文献   

14.
正肾病综合征并发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三者在发病机制、病情发展上错综复杂,可相互影响致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但在治疗上有矛盾之处,处理棘手,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现报告我院收治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此类复杂病例提供更多的论据。病例患者,55岁,女性,因"双下肢水6月,伴多汗、咳嗽、乏力2周"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泡沫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2].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其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进程、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121例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14例,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 HBIg 4例,恩替卡韦 HBIg 3例,观察临床症状、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 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11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再感染,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3例经治疗后HBsAg转阴.用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 HBIg或恩替卡韦 HBIg预防的7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 拉米夫定 HBIg、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HBIg或恩替卡韦 HBIg的联合应用以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肾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再激活状况,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肾移植前后的临床资料.88例术前肝功能均正常,血清HBsAg阳性,HBV DNA< 106拷贝/L;移植后均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88例中,56例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其中采用拉米夫定(LAM)者31例(LAM组),采用恩替卡韦(ETV)者25例(ETV组) ;另32例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仅给予肌苷、葡醛内酯等常规护肝治疗(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肝功能情况、对治疗的反应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观察期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LAM组为45.2%,ETV组为28.0%,均较对照组的84.4%显著降低(P<0.01),且接受预防性治疗者HBV再激活的发生时间晚,肝功能损害较轻,HBV DNA的载量峰值低(P<0.05).LAM组HBV再激活14例,其中10例发生在服用LAM的过程中,改用ETV治疗2个月左右,7例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 ;另4例发生在用药不足1年,未遵医嘱盲目停药者中,再次采用原方案抗病毒治疗,3例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1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HBV再激活27例,14例因此接受了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经治疗10例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下.肝组织学检查符合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改变者9例,其中8例发生在对照组,仅1例发生在LAM组盲目停药者.结论 LAM和ETV的预防性使用可降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肾移植后HBV的再激活率,减轻肝损伤程度,减少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门诊72例HBsAg阳性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血清HBV DNA≥105拷贝/m l(HBeAg阴性者为≥104拷贝/ml),ALT水平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肝组织学检查由病理科医师完成,对于肝组织学评分Knodell HAI≥4(和或≥G2、S2)的病例行抗病毒治疗.结果 72例患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或纤维化,其中21例肝组织学评分Knodell HAI≥4(和或≥G2、S2),1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均产生病毒学应答和部分血清学应答.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检查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71例,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2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71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HBSAg为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 DNA阳性,另1例经治疗后HBSAg又转阴。用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2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拉米夫定 HBIG或拉米夫定 阿德夫韦 HBIG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内HBV ccc DNA含量与肝细胞tDNA、HBsAg、HBcAg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8例(未抗病毒组)、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抗病毒组)的肝细胞HBV ccc DNA和tDN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表达,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tDNA、HBsAg、HBcAg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HBV ccc DNA、HBV t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模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细胞内HBV cccDNA含量与HBV tDNA含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疗程> 2年并达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停药标准,肝细胞内ccc DNA、tDNA含量较未抗病毒组显著降低,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检出HBV ccc DNA、tDNA.结论 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的表达模式间无一定规律性.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2~3年并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