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17年全国3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季节性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采取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6-2008年为第1时间段,2009-2011年为第2时间段,2012-2014年为第3时间段,2015-2017年为第4时间段分别计算累积病例数和累积发病率,利用分级地图、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布病空间变化趋势,利用圆形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分析季节变化,利用构成比描述年龄分布的变化。结果 自2015年来发病率下降;波及省市从28个省市变成31个省市;宁夏和新疆的累积发病率随时间出现了明显提高。4个时间段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190~0.377(Z值为2.861-4.368,均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位于北方区域内蒙古附近,低-低聚集区位于南方区域。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均从3.38左右递减为2.25左右。4个时间段均以35~54岁组构成比居高,老少组的构成比升高。结论 全国布病的南北差异依然存在,季节性趋于不明显,布病防控既要关注职业人群也要关注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0—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相应防控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0—201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收集浙江省气象、畜牧生产等资料,进行人间布病疫情的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浙江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823例,年度报告发病数呈波动上升态势;人群特征显示病例以男性、40~60岁、农牧民及畜牧相关职业为主;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2(P<0.05),总体分布呈现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人间布病高聚集区主要为浙北杭嘉湖、绍兴及浙西的衢州等地区,且近年向浙南的丽水扩散;空间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内羊出栏量”为人间布病发病的促进因素。结论 人间布病疫情与羊的养殖、交易、加工产业密切相关,浙江省布病疫情的地区分布特征随着各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需要在发展相关产业时同步规划落实好布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利用ArcGIS 10.8、GeoDa 1.6、SaTScan 9.4.1软件分别进行三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773例,年均发病率为10.40/10万。病例报告以5-8月为主,病例性别比为3.53∶1(1382/391),年龄以45~64岁人群为主(占60.4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57%)。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榆林市布病发病率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率Moran's I值分别为0.4780、0.4440、0.2890、0.3220、0.2603,局部Moran's I系数检验发现榆林市布病发病有2个“高-高”聚集县区和3个“低-低”聚集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扫描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和1个二类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19年。其中一类聚集区(LRR=57.97,RR=2.49,P<0.001)以米脂县为中心,半径为51.62 km,涉及5个县区。结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结合布病发病流行高峰期、发病人群、时空聚集区、羊只存栏量等情况,采取分区域、有重点、人畜同步联防的布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聚集性,为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内蒙古地区布病的病例信息,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Arcgis10.8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结果可视化展示,使用SaTScanV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全区布病累计报告78 68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发病存在1个高峰期即3-8月。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组。2018—2022年各年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全区布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各年发病率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从10个降至6个,存在由内蒙古蒙东地区向蒙西地区转移的现象。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共获得7个聚集区,除第6类聚集区外,其余聚集区聚集时间均持续1年以上。结论 2018—2022年内蒙古布病呈现时空聚集性,布病疫情处于严峻态势,加强高危人群的主动干预,建立布病防治综合体,以有效遏制全区布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09—2020年肺结核数据,筛选出肺结核患者42681例,利用GeoDa和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绘制空间分布地图,探索空间分布规律及肺结核发病冷热点地区。结果: 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共报告42681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57.96/10万(4195/7237966)下降到2020年31.04/10万(2908/9369881),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chi _{趋势}^{2}$=12.531,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4年合肥市肺结核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值均<0.05);2015—2020年空间分布偏向随机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发病街道/乡镇主要集中在长丰县、肥东县;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庐阳区、包河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区域有2个,分布在长丰县义井乡和肥西县严店乡。结论: 合肥市肺结核疫情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后续应针对不同的县(区)街道/乡镇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大高-高聚集区的街道和热点区域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及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软件OpenGeoDa,对重庆市2008-2012年38个区(县)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2008年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Moran’s I=0.133 2,P>0.05,不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009-2012年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Moran’s I依次为0.458 7,0.567 5,0.398 6,0.606 0,均有P<0.01,表明从全局上看,重庆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聚集性分布状态。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足口病发病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β=1.667 6,P=0.001 6)、与每千人口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呈负相关(β=-0.000 2,P=0.019 8)。结论 重庆市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呈随机性分布,2009-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有空间聚集性,重庆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受城镇化率及每千人口中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影响,又以受城镇化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8-201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 2008-2018 年陕西省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0 007例,年发病率在 1.55 /10 万 ~ 4.08 /10 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4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陕北和关中地区,以榆林市、延安市和渭南市为多发地区,占86.23%,陕南地区病例数较少;全年均有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0.1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3.57∶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 89.44%。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4.21%。布病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是22 d。结论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流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呈持续状态,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大布鲁氏菌病监测力度,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自贡市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预测2023年自贡市发病情况并指定预警阈值,为非牧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2016—2022年自贡市布病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重排扫描,探讨自贡市布病空间聚集性特征,采用移动中位数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3年自贡市每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2016—2022年共报告81例布病病例(含隐性感染者),年均发病率0.40/10万,APC=26.3%(95%CI=6.2%~50.4%,P<0.01),发病高峰为4—8月,占报告病例数的62.96%(51/81),45~60岁病例占比最高(54.3%),感染来源主要为动物养殖(42.0%),时空重排扫描显示聚集区域在自流井区、大安区和贡井区,集中在上半年,RR值为20.2~26.3(P<0.001)。结论 自贡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45~60岁的男性和从事养殖人员为重点人群,自流井区、大安区为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蓝旗2010-2019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了解布病疫情情况,同时分析这10年布病防控效果,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这10年数据进行整理,反应出当地布病流行情况及三间分布[1];从高危人群监测数据显示,职业人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从2010-2017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开始逐渐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果布病的传染源是羊和牛,主要传染途径是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和食源性感染的,职业多为牲畜饲养,发病以中年人为主,40-49岁是发病年龄高峰,3-8月是发病时间高峰。结论正蓝旗在布病防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防控形式依然很严峻,仍需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福建省梅毒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2010-2022年福建省梅毒病例,利用ArcGIS 10.3软件对梅毒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福建省共报告280 311例梅毒,2010-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χ2趋势=2 363.26,P<0.001),年均增幅4.79%;2019-202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248.62,P<0.001),年均降幅14.58%。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2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P<0.001),提示梅毒病例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梅毒发病率聚集类型以高-高聚集为主,且高-高聚集区分布相对固定,主要集中在宁德市辖区内,仅2012年和2013年出现低-低聚类区。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为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和福安市,聚集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二级聚集区为近些年出现,由东向南,沿经济较发达的海岸线分布。结论 福建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宁德市辖区内,在重点抓好宁德市梅毒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东南沿海地区梅毒发病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查找重点区域及聚集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6年山东省各县(市、区)网络报告的SFTS疫情数据,结合人口数据、地理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Open GeoDa 1.2.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2 319例,平均发病率为0.34/10万,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30例,平均病死率9.92%,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增多。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16年SFTS空间分布均具有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 Moran’s I值均为正值(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高流行区主要位于淄博、泰安、莱芜、威海、烟台等市的相关县区。时空扫描分析发现3个时空聚集区域:1)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中心点,共覆盖16个县(市、区)(LLR=677.15,RR=11.58,P<0.001)。2)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泰安市新泰市为中心点,共覆盖6个县(市、区)(LLR=457.51,RR=9.25,P<0.001)。3)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潍坊市安丘市为中心点,共覆盖28个县(市、区)(LLR=142.59, RR=4.97,P<0.001)。结论 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泰安、莱芜、烟台、威海的相关县(市、区),是我省预防控制该病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04~2010年布鲁杆菌病(布病)的季节性,为有效防制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布病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① 2004-2010年石家庄市布病发病波动不明显(r=0.572,P=0.180)。② 2004-2010年石家庄市布病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2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3~7月份达高峰,8月份以后下降。③ 2004~2010年布病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F=3.912,P<0.05),总高峰日为6月3日,总高峰期为3月10日至8月26日。结论 石家庄市布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5~7月份,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沈阳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为制定本地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布病监测方法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和《沈阳市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进行。2009-2015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于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MAP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转换特征,绘制沈阳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结果 7年间沈阳地区共报告布病患者1 356例,其中2014年沈阳市区出现1例死亡病例;布病年均发病率的波动区间为(0.46~4.59)/10万,趋势性检验χ2=541.44,P<0.001,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发病率增幅呈逐年递减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30~59岁男性农民居多。从时空分布图上看,2009年布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都是新民市,而到2015年发病数最高的是沈阳市区;发病率最高的是紧邻市区的法库县;从地理信息上来看,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疫区范围也由2009年的7个地区,扩大为2015年的13个地区。结论 2009-2015年间沈阳地区布病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由局部地区扩展为整个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锡林郭勒盟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情况,为锡林郭勒盟布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布病疫情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网络报告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20世纪60~70年代锡林郭勒盟曾有过布病流行,之后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以后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报告发病率为253.44/10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63年252.6/10万),2009年为493.72/10万,2010年开始逐年下降,2012年的报告发病率为193.21/10万。结论尽管近3年锡林郭勒盟布病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处在高水平状态,布病疫情情况仍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很艰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2004~2010年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和动态分布,分析流行趋势,为全国布鲁杆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利用灰色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分布范围相对集中、逐年扩大,每年3~8月份高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农牧民占很大比例。结论近年全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严峻,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应根据其流行特征,探讨改进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和投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09和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布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及人间布病爆发调查资料,分别计算2009和2010年甘肃省布病发病率以及新发病例构成,慢性期布病构成,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 2009和2010年布病发病率分别为0.37/10万和0.17/10万,新发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6%(83/152)和51.8%(43/83);慢性期病例分别达到53.3%(81/152)和56.6% (47/83)。甘肃省86个县(市、区)约1/3有疫情,病例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陇东一带,有3个县发生爆发疫情。5、7、9、12月为发病高峰期,呈锯齿状,9月最高。病例男女性别之比为3:1,平均年龄46岁,67.7%(159/235)为农民,其次为离退人员以及牧民,各约占7%。结论 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呈迅速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受累人群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农民,布病慢性化比例高。今后应加大防治力度,提高布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同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整理2006 - 2009年大同市7个县4个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地人群布病发病率,发病人群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年龄性别分布,总结大同市人间布病流行趋势及特点。结果 2006 - 2009年大同市共发生布病5195例,平均发病率为57.51/10万。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1.67%(4243/5195)。结论 2006 - 2009年,大同市人间布病疫情呈现“高—低—高”流行态势,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重点县(区)的防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发病人群进行布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