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VitD缺乏与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关系.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儿30例(肺炎组)作为对照.应用生化法检测血钙及血磷水平,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检测血清AK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水平;同时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1.VitD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VitD治疗组减少,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VitD治疗组转入ICU比率显著低于非VitD治疗组(P<0.05);VitD治疗组28例(93.3%)痊愈,非VitD治疗组21例(70%)痊愈,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毛细支气管炎组与肺炎组血清25-(OH)D3、AKP、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AKP、25-(OH)D3及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4.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A水平与 25-(OH)D3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VitD缺乏与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及时缓解临床喘憋症状,且明显缩短其病程;VitD缺乏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52例住院患儿,其中52例为首次发病的T1DM患儿,包括酮症酸中毒(DKA组)21例,以及非酮症酸中毒(非DKA组)31例,其余100例为非T1DM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T1DM及DKA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平均为(53.6±27.8)nmol/L,显著低于非DKA组的(69.7±27.9)nmol/L和非T1DM组的(81.8±28.3)nmol/L(P<0.05);非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T1DM组(P<0.05)。结论 T1DM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低,尤以DKA患儿最为明显,维生素D在儿童T1DM发病中的潜在保护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及2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3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25-(OH)D3、IgG及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而血清IgE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水平较急性期增高,而IgE水平较急性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儿童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IgE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25-(OH)D3水平与IgG、IgA呈正相关(分别r=0.36,P<0.05;r=0.63,P<0.01),与IgE呈负相关(r=-0.72,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水平与IgE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失衡,提示25-(OH)D3及免疫球蛋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20名健康婴儿血清IL-13、IFN-γ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成组t检验,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6.88±2.1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 )ng/L](P<0.05).2.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10.71±2.4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其水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IFN-γ水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anifinRajka标准,于2013年—2016年收集AD患儿,以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应用SCORAD方法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25-(OH)D 3水平,液相质谱法测定血清维α-生育酚水平。结果共纳入AD患儿61例,对照组48例。AD患儿SCORAD评分为(44.71±16.06)。AD患儿血清25-(OH) D3水平为(33.88±1.03)nmol/L,低于对照组的(50.49±1.90)nmol/L;血清视黄醇水平为(0.83±0.0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0.93±0.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α-生育酚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血清视黄醇、25-(OH) D3水平与SCORAD呈显著负相关(P0.05),α-生育酚水平与SCORAD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维生素A、D水平均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支气管哮喘、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及4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25-(OH)D3及TIgE含量,比较3组间其血清含量的差异。结果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18±3 ng/mL)明显低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43±3 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 ng/mL),且TIgE含量(192±16 IU/mL)明显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23±14 IU/mL)和正常对照组(118±15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783,P<0.01=,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3与TIgE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反复喘息(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52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91例、肺炎患儿101例,取鼻咽分泌物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同时取血筛查过敏原。结果3组患儿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60.4%,各组患儿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他病毒阳性率很低。所有患儿食物过敏阳性率为25.5%,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仅5.6%。3组患儿的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反复喘息组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P均<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SV是诱发婴幼儿喘息和喘息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原;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生与患儿是否存在过敏无关。  相似文献   

8.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及IgE的变化。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肺炎24例患儿血清IL4及IgE水平。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gE分别为(151.94±38.65)ng/L、(144.76±72.22)IU/mL,介于哮喘组(188.81±44.26)ng/L、(194.83±79.99)IU/mL与肺炎组(72.18±34.96)ng/L、(80.07±57.08)IU/mL之间,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可能存在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NICU的早产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检测结果 ;并根据平均血清25(OH)D水平将早产儿分为低维生素D组和高维生素D组,分析比较两组肺部疾病发生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早产儿115例,平均胎龄为(29.9±1.9)周,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7.1±16.6)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不足[25(OH)D在50~74.9 nmol/L]和正常[25(OH)D≥75 nmol/L]的比率分别为71.3%、17.4%和11.3%。低维生素D组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时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高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BPD的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32例)和哮喘患儿30例,并将同期的肺炎和正常儿为对照组,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和ECP浓度测定。结果过敏原筛查阳性率(Phadiatop):喘支组68.8%,哮喘组76.7%,肺炎组10.0%,正常组15.0%,喘支组与哮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7 P>0.05);而喘支组与肺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9.8 P<0.01);血清ECP水平喘支组为(22.20±12.55)μg/L;哮喘组为(28.44±18.5)μg/L;肺炎组为(4.23±4.10)μg/L,喘支组与哮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5);喘支组与肺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t=7.47 P<0.01)。结论喘支多数有吸入过敏,可能是哮喘的早期表现,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试验及ECP测检对诊断喘息性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轻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005-02—2005-11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16名健康婴儿的血清IL-13、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的质量浓度[(6.88±2.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ng/L,P<0.01]。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质量浓度[(10.71±2.4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其中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与对照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提示IL-13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所测质量浓度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IFN-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这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病情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1次诊断为HSP的患儿50例为HSP组,以4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儿童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25-(OH)D_3检测结果将HSP患儿进一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0 ng/m L)(n=9)、不足组(15 ng/m L~20 ng/m L)(n=15)、缺乏组(≤15 ng/m L)(n=25)、严重缺乏组(≤5 ng/m L)(n=1)。收集HS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情况、入院前病程及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16±6 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29±5 ng/m L)(P0.01)。与正常组+不足组患儿[25-(OH)D_315 ng/m L]相比,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患儿[25-(OH)D_3≤15 ng/m L]肾脏受累发生率、激素使用率均增高(P0.05),中位住院天数延长(P0.05),但入院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低,低血清25-(OH)D_3水平HSP患儿肾脏受累风险及激素使用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补充维生素D对HSP有无治疗作用,能否缩短HSP患儿病程,改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NICU、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是否患BPD分为BPD组(41例)和对照组(219例),分析25(OH)D水平与BPD的关系。结果 BPD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7±17 nmol/L vs 47±20 nmol/L;P0.05);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vs 74.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BPD发生率呈负相关(r=-0.201,P=0.001)。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BPD发病有关,但需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孟鲁司特治疗前后血及尿白三烯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内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1)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患儿的血清及尿标本,检测白三烯水平.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 (1)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三烯浓度(83.31±16.82) μg/L,对照组(85.62±17.91)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31.35±9.2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后(缓解期)的血清白三烯水平为(58.69±17.95) μg/L,低于对照组(69.72±18.4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尿白三烯浓度(353.48±121.77) μg/(L·cr),对照组(321.42±118.31) μg/(L·cr),显著高于正常组[(58.85±9.14)μg/(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后(缓解期)研究组的尿白三烯水平( 192.10±33.52) μg/(L·cr),低于对照组[(281.53±50.65) μg/(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与尿白三烯呈正相关.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及尿白三烯水平升高.孟鲁司特能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三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过敏及喘息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2—2004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223例,包括肺炎组82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反复喘息组76例。取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培养RSV等7种较常见病毒,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3组间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P<0.05),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3组患儿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同(P=0.000),反复喘息组高于毛细支气管组及肺炎组(均P<0.01)。 结论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和肺炎的主要病原。RSV等病毒感染并不促使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测定单次潮气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住院且1岁的756例初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单次潮气肺功能。部分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和≥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其喘息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支气管肺炎患儿比较,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吸呼比,呼出25%、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的比例为37.5%;达峰时间比≥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比例为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潮气肺功能测定提示,阻塞程度较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喘息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 羟维生素D[25(OH)D]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对照组(73例)、可疑组(45例)和佝偻病组(65例)的血清25(OH)D、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并通过ROC曲线对血清25(OH)D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可疑组和佝偻病组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12±37、83±30和72±31 nmol/L,后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26.174,P0.05)。可疑组和佝偻病组的维生素D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3.346, 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在可疑及确诊佝偻病的患儿中显著降低,可以反映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适用于佝偻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8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分为初次喘息组(65例)、反复喘息组(83例)和无喘息组(80例)。收集患儿入院当天或次日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MP-Ig M,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 E),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常见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 Ig E),并且收集患儿特应性体质表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临床资料。结果初次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患儿M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TIg E水平高于无喘息组(P0.05);反复喘息组患儿s Ig E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喘息组和无喘息组(P0.05),且这部分患儿特应性体质表现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密切相关,MP是诱发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过敏原、特应性体质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体质量、肥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肥胖儿童中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共244例.调查所有受试者每日服用维生素D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BMI及25-(OH)D3水平和微量元素,其中38例3岁以上肥胖儿童测定脂代谢水平.结果 1.肥胖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为(68.31 ±23.06) nmol/L,其中36个月龄以上组肥胖儿童最低,为(55.03±15.18) nmol/L.2.肥胖组和超重组儿童血清25-(OH) D3水平远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儿童水平(F=4.739,P<0.05).3.重度肥胖儿童25-(OH) D3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肥胖儿童(F=9.711,P<0.05).4.儿童体质量、身高/体质量百分比及BMI与25-(OH) D3水平呈负相关(r=-0.365、-0.237、-0.175,P均<0.001).5.3岁以上肥胖儿童体质量、三酰甘油水平与25-(OH) D3均呈负相关(r=-0.476、-0.324,P均<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肥胖有关.其原因可能是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维生素D滞留在脂肪细胞中,导致血清维生素D水平减低.肥胖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消耗高于正常儿童,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才能达到正常25-(OH)D3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哮喘急性发作就诊的患儿49例.依据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发作组、中度发作组和重度发作组.对比三组患儿人口学资料、血清25-羟维生素D及总IgE水平,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入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49例,轻度发作组20例、中度发作组15例和重度发作组14例.三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身高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来看,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中度(15.30±4.97) nmol/L和重度(13.87±3.33) nmol/L发作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发作组(35.77±13.64)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发作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虽略低于中度发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清总IgE水平来看,虽然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发作程度的加重,总IgE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总IgE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低水平维生素D可能与儿童哮喘发作程度的加重及总IgE水平增高有关.足量维生素D可能通过下调总IgE而降低急性发作的程度,维生素D补充治疗可能成为预防或治疗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