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长期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过去一般认为其预后良好,但根据近年有关长 期预后研究,认为腔隙性脑梗死死亡率、卒中复发率和发展为认知障碍的可能性逐年增加。长期预后不佳,值得临 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大脑深部的小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和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伴发的颅内微量出血(intracerebral microbleeds,IMBs)多因微小血管壁病变血液自血管壁漏出所致。此类患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可于MRI扫描时显示有形态学改变,与高龄、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以及既往是否存在缺血性损害有关。笔对我院100例脑梗死患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影像学变化对患预后的影响,以期对颅内微量出血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与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SLCI)的发病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对125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和100例对照组(NT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SH组125例中,有40例腔隙性脑梗死(LCI),占32%,其中SLCI 24例,占60%.NT组100例中,LCI 12例,占12%,其中SLCI 4例,占33.3%.两组患病率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SLCI罹患部位以基底节多见,提示LCI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高发生率与收缩期高血压及脉压增大有关.结论 (1)LCI与收缩期高血压的关系密切,SLCI发病率较高,无症状静止的性质不仅与病灶大小及位于脑静脉区有关,而且与症状常不引起重视也有一定关系;(2)定期体格检查是发现SLCI的有效手段,积极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ABCA1基因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子转运子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1,ABCAl)基因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方法对10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3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并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BCAl R219K多态性。结果对照组ABCAl R219K基因型的频率为RR32.4%、RK49.6%和KK18.0%;腔隙性脑梗死组基因型的频率为RR27.5%、RK55.1%和KK17.4%。ABCA lR219K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未发现ABCA lR219K基因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再谈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率大大提高。而且通过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特别是多发的、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是局限性卒中、血管性痴呆和认知能力下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智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18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损害部位不同,其智能损害程度差异较大。左侧半球病变更易造成智能障碍,尤其左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病灶者其智能损害较单发病灶者重,单发的皮质下腔隙性梗死也可造成明显智能缺损。性别、年龄、职业与腔隙性脑梗死后引发的智能障碍无相关性,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智能障碍的程度呈负相关。笔者认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是减少和防治脑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MLI)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MRI和CT扫描,确定这些患者有否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用Kapaln-Meier生存分析法评定MLI对MCI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结果 经临床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有120例MCI患者入选,其中43例(35.8%)经影像学诊断为伴有MLI,77例(64.1%)不伴MLI.经6~24个月随访,伴有MLI的患者有27(62.8%)例进展为痴呆,不伴MLI的患者有15例(19.4%)进展为痴呆.随访期内伴有MLI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MLI的患者(P<0.05).结论 伴有MLI的MCI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痴呆.这类MCI患者必须尽早进行干预,去除可控危险因素,预防痴呆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12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CT和MRI检查结果或据MRI检查结果将6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将64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观察组的脉压、脉压指数(PPI)和收缩压(SBP)均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脉压指数及收缩压升高有关,控制血压可以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正>1989年,Caplan[1]把脑深部小梗死的发病机制分为4类:(1)由于脂质透明样变或纤维玻璃样变所引起的穿支动脉终末部分病变,即临床上常说的腔隙性脑梗死(LI);(2)颅内外载体动脉病变:由于发出穿支动脉的载体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穿支动脉供血区低灌注或动脉-动脉的栓塞,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I);(3)心源性栓塞;(4)主干动脉分出穿支动脉入口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2.
高胰岛素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60年代 Fisher报道了一系列重要的临床病理发现 ,从而确立“腔隙假说”以来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重要的卒中类型而为人们认识。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日益加深 ,并为进一步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起病提供了线索。近年来 ,高胰岛素血症作为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同 ,其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亦渐为人们重视。1 发病机制1.1 高胰岛素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类以累及脑内深穿支微小血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特殊脑梗死 ,约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 2 0 %。大量实验资料表明高胰岛素血症是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现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也愈来愈常见。现就我院近3年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综合分析,探讨其与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1临床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9-08-2002-08,3年共收治60岁以上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同时排除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均行头部MRI和眼底检查的住院患者223例,分为LI组102例和无LI组12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I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年龄及入院血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的发生率为74.5%,硬性渗出的发生率为17.6%,高于对照组的53.7%和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的患者,LI的发生率是无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患者的2.01倍(OR=2.01,95%CI:1.143.65);存在硬性渗出的患者,LI的发生率是无硬性渗出患者的2.86倍(OR=2.86,95%CI:1.053.65);存在硬性渗出的患者,LI的发生率是无硬性渗出患者的2.86倍(OR=2.86,95%CI:1.057.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是眼底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6.44,95%CI:3.217.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是眼底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6.44,95%CI:3.2112.95;OR=4.66,95%CI:1.9112.95;OR=4.66,95%CI:1.9111.34,P<0.05)。结论眼底病变中的动静脉交叉征和硬性渗出与LI相关。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部穿动脉发生梗塞后,慢性愈合后形成的不规则空腔。直径1-20mm不等[1]。现对我院1996年8月至2000年1月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127例LI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LI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1临床资料 127例11中男90例,女37例,年龄26—89岁,平均63.3岁,其中40岁以下6例,40~49岁6例,50~59岁41例,60-69岁39例,70岁以上35例;高血压病史82例,冠心病60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史1例,抽烟在一年以上者87例,血胎(TC、TG)超过正…  相似文献   

16.
腔隙,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CT引用以来,国内已有不少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的论述,引证最多的参考文献是Fisher的报道。由于Fisher引述P.Marie的原著有若干讹传,因此“腔隙状态”(Etatlacunaire-la-cunarstate)在Fisher笔下已面目全非。现就国内部分报道与Fisher及P.Marie原著进行对照分析,以明确腔隙、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的正确涵意。有谓:“自上世纪Durand-Fardel(1843)在其有关脑软化的论文中首先使用了‘腔隙’(La-cunes)一词描写病理所见以来,已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浆Hcy水平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①Hcy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Logistic回归证实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12;③Hcy水平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52,P<0.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MSE分数=45.771-7.314×logHcy-0.171×年龄。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中国卒中杂志》2011,6(5):343-350
当有人在说"腔隙性脑梗死"的时候,我们能确切地明白他在说什么吗?①他可能在说是因为穿支动脉自身病变引起的、发生在脑深部的、直径<1.5~2.0 cm的、有临床卒中事件的脑梗死;②也可能仅仅在说发生在脑深部的、直径<1.5~2.0 cm的、有临床卒中事件的脑梗死;③还可能是在说从未发生过临床卒中事件的、偶尔在影像学上发现的[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ed tomography,CT)低密度,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长T2]点片状直径<1.5~2.0 cm的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谷值的变化. 方法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出夜间谷值下降率,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谷值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夜间谷值增高可以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脑梗死的常见亚型之一,由于临床表现较轻,近期预后较好,因此不太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与非LAC差别不大[1],因此,充分了解LAC的发病情况、占脑梗死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脑梗死二、三级预防以及准确评估脑梗死的疾病负担都有重要意义。1965年,Fisher的病理研究确立了现代LAC的概念,他将LAC定义为“小的深部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