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对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行耐药相关基因分析.方法 临床分离62株MDR-ABA,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它们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及序列分析法检测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lA.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arr-2/3,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相关基因sul1、dfrA1、dfrA5、dfrA7/17、dfrA12和dfrB5,抗菌化合物外排泵蛋白基因tehA、emrB、emrD、emrE、smr-2和其他广谱的抗菌药物外排泵mafA基因等17种基因.结果 62株MDR-ABA对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2/62)、100.0%(62/62)、90.3%(56/62)和82.3%(51/62),mafA、tetB、sull和tehA基因阳性株数和阳性率分别为62株(100.0%)、46株(74.2%)、36株(58.1%)和8株(12.9%),其余13种基因均为阴性.任选2株tetB、sull、tehA和mdf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并作BLASTn比对,与已登录于美国GenBank的序列一致.结论 MDR-ABA临床分离株对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很高,其多药耐药表型与携带mayA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对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多重耐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分为两组,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59例)和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AB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和耐药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B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患者AB感染率、MDRA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66% vs. 19.67%,χ2AB = 43.184、P < 0.001;71.19% vs. 3.28%,χ2MDRAB = 59.558、P < 0.001)。检出CRAB共92株,其中2017年至2018年CRAB检出率较2016年至2017年增长87.50%。92株CRAB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仅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 vs. 9.84%,χ2 = 16.572、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B感染者预后不良与入住ICU时间(χ2 = 8.563、P = 0.003)、机械通气(χ2 =10.898、P = 0.001)、留置尿管(χ2 =12.725、P < 0.001)、留置中心静脉置管(χ2 = 6.306、P = 0.012)、头孢类药物使用(χ2 = 25.095、P < 0.001)、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χ2 = 33.005、P < 0.001)以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χ2 = 8.241、P = 0.004)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与AB感染者预后独立相关(OR = 10.687、95%CI:0.025~0.937、P < 0.001)。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可增加AB感染机率,导致多重耐药,为AB感染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RND)外排泵介导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7个省市16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631株.采用PCR检测oxa-51和oxa-23基因,并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用纸片药敏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抑菌圈直径.对替加环素抑菌圈直径≤12 mm的菌株采用E-test法检测替加环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外排泵抑制剂1-(1-萘甲基)哌嗪(NMP)检测操纵子基因中adeB、adeG和adeJ的表达,确定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的分布.选取对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均耐药,且具有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的菌株作为实验组;对替加环素敏感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作为对照组,并以对替加环素敏感的ATCC1 9606菌株作为标准菌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排泵adeABC、adeFGH和adelJK的转录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CR法对adeR、adeS和adeL进行全基因长度测序,查找突变位点或插入序列.结果 63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筛选出32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8株具有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同时选取对替加环素敏感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4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A518、Z1219和A527菌株adeABC表达明显增高,分别是标准株ATCC19606的13,5和7倍;adeFGH和adeIJK表达量在部分菌株中稍有上调.对照组A207和A1731菌株在转录水平未检测到adeABC,其他菌株adeABC、adeFGH和adeIJK表达没有上调.在adeR和adeS分别发现多态性位点E220K和A130D.在adeABC高表达菌株中发现了adeS的ISAbal插入突变.adeL中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adeABC高表达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调控基因adeS中存在ISAbal插入突变导致adeABC高表达所致,但不排除其他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及标本的来源,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nt(3")-Ⅰ基因73.3%(11/15)阳性,aac(6')-Ⅰ基因66.7%(10/15)阳性,arm A基因93.3%(14/15)阳性。93.3%(14/15)的标本分布在ICU病房,6.7%(1/15)的标本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所有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同时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有关。应重点控制和预防ICU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主动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方法,并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分离鉴定出的鲍曼不动杆菌116株,采用Phoenix 100细菌鉴定/药敏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制备CHROM agar筛选平板,并评价其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约登指数及符合率。结果 98株MDRAB经CHROM-agar筛选平板培养后有92株显示阳性,18株non-MDRAB菌株经培养后13株不产色(χ2=43.80,P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符合率分别为93.88%、72.22%、94.84%、68.42%、0.66%和90.52%。结论 CHROM agar平板筛选法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能缩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时间;其敏感度、特异度及预测值均较高,可以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检测及医院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院院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消毒剂基因(qac E△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微生物仪VTEK-2对2013年9月26日~2013年12月8日临床分离的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qac E△1基因。结果 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0株(100%)ant(3")-1基因均阳性,9株(90%)aac(6')-Ib基因阳性,1株(10%)aac(3)-Ⅳ基因阳性,9株(90%)arm A基因阳性。10株(100%)qac E△1基因均阳性。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源于ICU重症监护病房,3株来源于神经外重症监护病房。结论院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可能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有关,临床中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20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ICU(35.9%)、老年病内科(16.8%)和呼吸内科(13.2%);60岁以上患者检出占76.8%;在痰液中共检出170株,占77.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的耐药率21.8%较低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特别是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90.0%以上。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两药联合或三药联合。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及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烧伤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从烧伤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株,采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oqxa、smrkpn、qace、teha、mdfa和qaceΔlsul1.结果 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30%以下.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oqxa、qaceΔl-sul1和mdfa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100%、100%和65%,smrkpn、qace和teha检出率很低,分别为0%、0%和15%.结论 从烧伤科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oqxa基因,且携带率非常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genes in klebsiella pncumoniae.methods twenty strain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burn patients.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trains to 14 antibiotics was detected by kb method.pcr was used to detect oqxa,smrkpn,qace,teha,mdfa and qaceΔl-sul1 genes.results 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rates of 20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s to antibiotics tested were < 30% except that to imipenam.the positive rates of efflux pump genes mdfa,qaceΔl-sull and oqxa were 65%,100% and 100%,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smrkpn,qace and teha were 0%,0% and 15%.conclusion oqxa gene has been detected in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burn patients with high positive rate.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院内不同时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及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qacE△1)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PCR法检测qnrA、qnrB、qnrS、aac(6')-Ib、qacE△1基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3株(93.5%)携带qacE△1耐药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携带qacE△1基因,未检出qnrA、qnrB、qnrS基因,7株(17.1%)aac(6')-Ib基因阳性,经测序均为aac(6')-Ib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qacE△1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临床上应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流行情况,为控制其流行爆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本院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9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检测上述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分别为96.8%、100.0%、100.0%、50%.2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ICU、烧伤科、呼吸科3个科室,经REP-PCR检测分为A型13株、B1型7株、B2型5株、B3型4株.结论:我院在3个科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较严重基因分析表明在不同病房不同标本同一时间段内检测出的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多黏菌素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57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的携带情况,并对其中10株进行OXA-23-like基因测序.结果:分离出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9.55%(27株),对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5%(9株)和31.82%(14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59.09%~97.73%).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均为阳性,共有35株OXA-23-like基因阳性(阳性率79.55%),均未检测到OXA-24-like基因和OXA-58-like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我院创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like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本院某时间段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对2013年9月26日~2013年12月8日临床分离的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对不同谱型的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PFGE谱型共有2种,其中A谱型9株(90%),B型1株(10%);2种谱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基因、OXA-23基因和OXA-66基因;80%(8株)的标本来源于痰液,20%(2株)的标本来源于尿液。结论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A谱型为主要流行株,均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临床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感染特点及其药敏。采用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真菌药敏采用K-B纸片法,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116例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96株,阳性检出率为9.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1株,革兰阳性球菌350株,真菌37株,厌氧菌9株以及革兰阳性杆菌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为49.5%和38.5%;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2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8.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4%和70.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不容忽视。临床应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分别检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36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及3种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计算3种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累计抑菌率曲线。结果3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MIC50为16 mg/L,亚胺培南MIC90为64 mg/L;美罗培南MIC90为128 mg/L。厄他培南MIC50为32 mg/L,MIC90为256 mg/L。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FIC指数≤0.5、0.5~1、1~2和>2者分别为1株、16株、14株、5株;1株、17株、13株和5株;0株、1株、30株和5株。三种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亚胺培南累计抑菌率曲线左移,美罗培南累计抑菌率曲线改变不明显;厄他培南联用后,累计抑菌率曲线轻度右移。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呈相加或无关作用,厄他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呈无关作用;3种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部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监测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分布,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WHONET 5.6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分离的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2.9%~94.0%)高于2013年分离的53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7%~70.1%)。2014年分离的42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但201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2%~65.6%)低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院内3年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4%~92.5%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 3年间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控制,可预防和减少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耐药情况及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尿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52株,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以及消毒剂氯已定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扩增法确定其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PCR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耐药基因盒(SCCmec)分型,PCR扩增耐消毒剂基因qa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qacA/B基因阳性MRSA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9.9%(91/152);SCCmec分型结果显示以SCCmecⅤ型为主,占63.7%(58/91),Ⅰ型8株(8.8%),Ⅱ型2株(2.2%),Ⅲ型19株(20.9%),Ⅳ型4株(4.4%)。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非敏感率较高,依次是:95.4%、72.4%、42.8%、44.7%,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以及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得氯已定对152株菌的MIC值范围为0.25~16μg/ml;对MRSA菌株的MIC50=2.0μg/ml,MIC90=4.0μg/ml,对MSSA菌株的MIC50和MIC90均为1.0μg/ml;1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2株(47.4%)携带qacA/B基因,6株(3.9%)携带smr(qacC+qacD)基因,9株(5.9%)携带qacEΔ1基因,2株(1.3%)携带qacH基因,未检出qacG、qacJ基因。PFGE结果显示qacA/B基因阳性MRSA菌株呈多克隆分布。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部分菌株对消毒剂氯已定耐受力较强,耐消毒剂基因以qacA/B为主,临床医生应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体外消毒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为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共54株,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确定其中34株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机选取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单药MIC值。再采用棋盘法测定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街巴坦(1:1)的联用MIC值。计算FIC指数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F1c指数0~0.5者占35-3%,0.5~1者占58.8%,1~2者占5.9%。结论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和叠加作用,二者之间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DR-ABA引起的重症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段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并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中41株(89.1%)含OXA23组基因、17株(37.0%)含PER基因、6株(13.0%)含IMP基因,6株(13.0%)膜孔蛋白基因car O缺失。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6%)含OXA23组基因,35株(83.3%)含TEM基因,42株(100%)含OXA64组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car O。经测序IMP阳性基因为IMP-4型金属酶基因,OXA23组阳性基因为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64组均为OXA-66型碳青霉烯酶基因,PER为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car O检出率一直很高,IMP、PER、TEM和OXA64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不同时间段检出情况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及ATB细菌鉴定分析仪对ICU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用K-B法对分离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404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8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25.2%。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100.0%耐药,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0%,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在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菌株分别占91.7%、29.9%和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的预防措施,以期指导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呼吸科病房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共70例,进行常规痰培养、尿培养和血培养,应用VITEK-2鉴定系统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多重耐药菌68株,居前3位菌株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菌,分别占42.6%(29/68)、39.7%(27/68)和8.8%(6/68);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性,耐药率为7.9%。革兰阴性菌对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抗菌性,耐药率为1.7%。结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确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培训护工保洁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加强环境消毒,避免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