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药物治疗资料给予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33%,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绞痛会骤然发作,患者感觉疼痛难忍,患者休息5分钟后会恢复正常.对于特别严重的情况,需要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多种合适的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好转并逐渐康复.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证明,主要探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结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药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得到有效降低,同时降低持续时间,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28-2928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氯呲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88例患者全部生存,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84.09%(37/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4%(28/44),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心力衰竭比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氯呲格雷能够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明民 《药物与人》2014,(10):169-16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牧活的86倒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SBP、DB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氯吡格雷,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用于研究样本,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样本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通过收集患者经相同治疗周期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发病后持续时长,以及总...  相似文献   

7.
田拥跃 《药物与人》2014,(6):143-144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50例,给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活疗,治疗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各给予药物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两周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方面,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卫江 《工企医刊》2014,(3):793-7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0例,对患者临床特点、心电图特点、静脉尿激酶溶栓、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及保守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达88.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需提倡临床上严格实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对患者出院指导等方面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从而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吕彩虹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92-1992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策略.方法 通过对当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顺应新形势发展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结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临床教师压力较大、教学模式陈旧等,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如缓解临床教师压力,提高教学积极性、创新护理教学模式等.结论 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探析解决对策,以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免疫性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联合预防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过程中,要根据其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以达到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现阶段医疗环境状况和心血管内科临床特点,提出了心血管临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初步探讨应对和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立玲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40-38,4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进行护理临床探讨。方法112例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患30例、女患26例,平均为(56.4±5.8)岁;研究组:男患31例、女患25例;年龄47—78岁,平均为(56.6±5.7)岁。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后,相应临床症状皆得到明显缓解;研究组患者在抑郁与焦虑的改善及住院时间与复发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用尿激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用尿激酶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章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3.33%(25/30),参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0.00%(18/3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高,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300例,以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为标准,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量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钙通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联用不当、重复用药、用药方法不当。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及给药方案,实现患者用药个体化阶梯治疗,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岳 《现代养生》2014,(18):35-3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方法:结合本院在2013年度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纪介于3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6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并研究分析其疗效。结果:24例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患者全部治愈,无其他的并发症出现,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在治疗中采用的溶栓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功效,结合积极、专业的临床护理,能取得更加的治疗效果,而且此类疾病治疗的时间越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越有利,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静 《工企医刊》2014,(3):849-849
现代社会,需要良好的求医环境以及更优质的配套服务。以人为本成为医护工作者的核心服务理念和主要任务,以确保患者在治病求医的过程中得到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探讨护理风险防控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剖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护理风险的防控对策.结果 本组136例患者中,共有18例(13.24%)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包括:坠床、跌倒、换错液体、标本送检错误、护患纠纷及其它.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因素(16.67%)、护理人员因素(61.11%)、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11.11%)及其它(11.11%).风险防控对策为:①加强健康宣教;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③加强器械及药物安全管理;④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结论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较高,患者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风险防控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血管患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感染因素,并对其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通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自2013年1月份---2014年1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临床中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多变性的基本特点,容易使患者发生感染。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因素均不相同,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中产生并发症,由于患者心功能不好而产生并发症,病房感染以及患者在服用抗生素之后产生感染等。除此之外,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也有所差异,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有呼吸道感染6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胃肠道感染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8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很多患者产生病发证,在临床中对此进行治疗,患者表现状况良好。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感染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的感染因素包括了并发症感染、心功能不好产生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产生感染等。在临床中,对该类感染因素进行预防与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理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