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机制及意义。方法结合国外相关文献,分析1991-2005年间3例曾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在发病之初均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分别为210~290U/L和1400~2300U/L),而国外文献中323例CD患者淀粉酶升高率为8.0%~17.0%。结论当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时,不应忽视这种少见肠外表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原发性消化道肿瘤患者320例临床资料,根据合并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84例)和非感染组(236例),对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感染率为26.3%(84/320),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5.2%(38/84)。年龄≥65岁、住院天数≥15 d、放化疗、有侵入操作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感染分布率均较高(P0.05)。Logistic分析,高龄(x~2=27.99,OR=4.72),长时间住院(x~2=49.18,OR=10.83),放化疗(x~2=15.99,OR=3.07),侵入操作(x~2=11.98,OR=2.46)、含5-氟尿嘧啶/吡柔比星(x~2=7.47,OR=2.18)以及营养不良(x~2=6.61,OR=2.14)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高龄、住院时间长、存在放化疗、有侵入性操作、含5-氟尿嘧啶/吡柔比星方案、营养不良和肿瘤晚期素等因素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应对部分因素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初诊初治的PNS患者203例,其中并发呼吸道感染者156例(76.8%),上呼吸道感染105例(51.7%),下呼吸道感染51例(25.1%),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PNS患者免疫治疗过程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18.2%~24.1%,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第2个月最高6.1%。各个组肾脏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下呼吸道感染组较无呼吸道感染组年龄较大、心率较快、单日激素剂量较高,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 (Ig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低;尿素、肌酐、尿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较高。低免疫球蛋白G、淋巴细胞、白蛋白水平,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是下呼吸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S患者病程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较高,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接受免疫治疗第2个月最高,合并低免疫球蛋白G、低淋巴细胞、白蛋白水平、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患者易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胰周坏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治疗后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对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者51例,感染率为42.50%,其发生率与患者低氧血症、血淀粉酶、血钙、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和腹水经病原菌培养得到85株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低氧血症、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接受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的49例肛周克罗思病患者(3例非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和46例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每次注射药物时以住院的方式进行,并作为随访资料.监测治疗前后的瘘管闭合情况,通过Wilcoxon检验评价C-反应蛋白、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等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初始诱导治疗后均有应答,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16.9(6.6,35.6)] mg/L,末次随访时C-反应蛋白为[4.5(1.5,15.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4,P=O.00);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治疗前[7(4.5,10.5)]分,末次随访时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为[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0,P=O.00);末次随访时56.5% (26/46)的患者达到瘘管闭合,28.3% (13/46)的患者症状改善,15.2% (7/46)的患者失去应答.2例患者肛管溃疡愈合,1例患者单纯疣状皮赘未再发生其他肛周病变.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可以提高瘘管闭合率,有效改善肛周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方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共121例。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病史以及行为学资料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28例出现医院感染,其中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以及胃肠道患者分别为9例(7.44%)、15例(12.40%)、2例(1.65%)和2例(1.65%)。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为60.71%(17/28),其中8株(28.57%)不动杆菌属、5株(17.86%)肺炎克雷伯菌、4株(14.28%)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为28.57%(8/2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75.00%);真菌3株(10.71%)。卧床、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气管切开和大小便不自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分别为6例(10.34%)、6例(17.65%)、3例(8.82%)、5例(20.00%)和8例(13.79%)。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卧床、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气管切开、大小便不自理以及意识障碍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率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R均1、P均0.05)。结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性阴性菌,其中卧床、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气管切开以及大小便不能自理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监测结果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实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普胸外科198例患者手术部位进行监测并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98例患者发现7例切口感染(3.54%)。切口类型均为II类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时间120~210 min,ASA评分其中4例属于III级,2例为II级;I级1例,5例危险指数为3,1例为2;1例危险指数位1;3例为深部切口感染,3例为器官/腔隙感染,1例属于表浅切口感染。结论操作不规范、手术持续时间较长等均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实施各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和控制各类感染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睑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术后医院感染措施,以期降低眼睑成形术后感染率,提升眼睑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眼睑成形术1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对术后眼睑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康复护理执行情况的不同水平患者并发术后医院感染的几率并比较,分析影响眼睑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眼睑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眼睑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治对策。结果:感染组术后康复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且术后眼睑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相邻手术间隔时间、手术医师眼睑成形术台数、手术室洁净级别、术后康复遵医情况为影响眼睑成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ostic分析显示,切开成形术、相邻手术间隔时间≤1h、手术医师眼睑成形术≤10台、手术时间≥2h、术后康复措施遵医率30%(OR=4.239、3.459、3.695、4.026、4.437)为眼睑成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眼睑成形术后并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加强围手术期感染预防管理可避免大部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感染率,提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并发腹腔脓肿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腹腔脓肿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0-2005年间收治的142例CD患者其中合并腹腔脓肿的3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CD患者合并腹腔脓肿的总发病率为27.5%,从发病到脓肿形成的时间范围为0-22年,平均5年。发病年龄(34.7±12.3)岁。24例(61.5%)患者既往有手术史;30例(76.9%)患者的脓肿发生在右侧腹,尤其是在吻合口附近(48.7%)。36例(92.3%)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4例(34/36,94.4%)行手术引流加病变肠管切除,恢复良好。结论CD有较高的腹腔脓肿并发率,发病年龄多在35岁,将近50%发生在原吻合口;脓肿前的CD病程平均5年;手术方式以脓肿引流加病变肠管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不包括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及降低胆道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4月和5月两个月我院收治并行胆道手术(不包括胆囊切除术)的241例胆道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与术后感染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采用SAS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胆道手术,发生感染25例,感染率为10.37%;感染均发生于术后第1~14天,中位时间是7天;感染部位为:腹腔、胆道、血液、切口和肺部,分别占40%、32%、12%、8%和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输血,胆肠吻合术,术前白细胞(10×10~9/L),术前总胆红素(34μmol/L),引流管时间(≥6天)和术后并发症是导致胆道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细胞(10×10~9/L)和引流管时间(≥6天)是导致胆道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系统疾病术后感染的发生和胆管炎症、术后引流关系密切。待胆道炎症消退进行手术,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对预防胆道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至2014年本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5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0.89%(409/450),革兰阳性菌占7.11%(32/450),真菌占2.00%(9/450),其中,分布最广的4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0.00%,1 35/450)、铜绿假单胞菌(27.11%,122/450)、鲍曼不动杆菌(14.22%,64/450)和大肠埃希菌(9.11%,41/4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等普遍耐药。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和白蛋白低等可能是医院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院神经外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呈流行趋势,基础疾病、侵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和白蛋白低与医院感染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患者泌尿系感染的菌谱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90例,女342例。所有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将患者按照是否感染HIV分为HIV组、非HIV组;HIV患者按照CD4细胞计数分组:A组200个/μL,B组200~400个/μL,C组400~600个/μL,D组600个/μL。HIV患者按血红蛋白数量分组A组(30~60 g/L),B组(60~90 g/L),C组(90~120 g/L),D组(120 g/L)。比较不同CD4细胞、血红蛋白的HIV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中段尿细菌培养的菌谱特点。结果:本组832例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最常见的4种尿路细菌为:大肠埃希菌317株(38.1%),其他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7株(24.9%),奇异变形菌124(14.9%),不动杆菌属48株(5.8%)。HIV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5.0%)、粪肠球菌19株(5.3%)、屎肠球菌25株(6.9%)的比例明显高于非HIV患者的11株(2.3%)、12株(2.5%)和17株(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的病例按CD4细胞计数分组,A组的大肠埃希菌60株(37.3%)比例明显高于C组15株(19.0%)和D组5株(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肺炎克雷伯杆菌26株(33.0%)比例明显高于D组2株(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培养阳性的HIV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增加呈增多趋势,血红蛋白120 g/L以上,尿培养阳性的HIV患者则明显减少。结论:HIV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细菌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受包括CD4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大肠埃希菌是HIV患者最常见的尿路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更多见于HIV患者。伴随CD4细胞数量的增加,HIV患者泌尿系感染例数逐渐减少,血红蛋白120 g/L是影响泌尿系感染的重要界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临床常见的胆道感染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胆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672例胆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胆道感染(BTI)将患者分为BTI组(n=361)和非BTI组(n=311);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情况、胆结石数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胆石症患者并发BTI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果:胆汁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 5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375株,占67.20%;革兰阳性菌1 058株,占29.94%;真菌92株,占2.60%。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酶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均升高(P<0.05)。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P<0.05),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下降(P<0.05)。年龄、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与胆道疾病患者并发BTI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5岁、有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2个是胆石症患者并发B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胆道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耐药性不断变迁,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患者发生胆道感染与年龄、胆道手术史和胆结石数目有相关性,临床应增强感染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急性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进行逆行上尿路腔内碎石术患者843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尿源性感染进行分组,不发生感染的为A组(747例),发生感染的为B组(96例),收集并整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逆行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急性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结石直径、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方式选择、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为术后发生急性尿源性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90 min、糖尿病、尿白细胞>10个/HP、尿培养阳性为术后发生急性尿源性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患者、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90 min、糖尿病、尿白细胞>10个/HP、尿培养阳性为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应警惕急性尿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9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现医院感染的23例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9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7.72%。其中切口感染占39.13%,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1.74%和17.39%。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骨折分型为Ⅲ型、曾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住院时间长(≥20 d)相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分型(P=0.006)、侵入性操作(P=0.017)、基础性疾病(P=0.023)和患者年龄(P=0.048)。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5年12月2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逐一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TLICS评分、是否有机械通气和保留导尿等侵入治疗、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方式、是否有复合伤、入住ICU、住院天数、合并甚而基础疾病与卧床时间等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TLICS评分高、侵入性操作、入住ICU、住院时间(d)、合并基础疾病、卧床时间长(d)和使用糖皮质激素≥3(d)等8个因素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医院感染保护性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年龄(OR1.050,95%C1.006~1.095)、TLICS评分高(OR4.465,95%1.949~10.230)、侵入性操作(OR11.849,95%CI3.302~42.523)和卧床时间(d)(OR1.368,95%CI1.215~1.541)等4个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防控,增加保护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12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病因、诱发因素和转归。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基础病因以糖尿病肾病(21.80%),高血压肾损害(17.95%)、慢性肾小球肾炎(14.10%)为主。诱发因素以低血容量(26.92%)、感染(23.08%)、肾毒性药物(17.95%)为主。结论: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基础病因,危险因素均较中青年有所不同,对于老年人更应重视对于感染,低血容量等情况的纠正,合理用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改善该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07-1210
[目的]观察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初步探讨骨密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12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男性HIV/AIDS患者,采用定量跟骨超声骨密度仪(quantitative ultrasound bone mineral density meter,QUS)测定患者骨密度,收集年龄、体重指数(BMI)、CD4+T细胞水平、HIV感染时间、HIV病毒载量等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男性HIV/AIDS患者中,骨密度降低发生率为52/120(43.33%),其中骨质疏松占11/120(9.17%),骨量减少占41/120(34.17%)。骨密度正常组与骨密度降低组年龄、HIV病毒载量之间存在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IV病毒载量为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男性HIV/AIDS患者年龄越大,HIV病毒载量越高,骨密度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强的松累积剂量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重度感染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治疗的成人PNS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48 h后感染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40例)、中度感染组(52例)和重度感染组(48例)。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分布,并比较不同组别PNS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NS患者重度感染的的危险因素。 结果PNS患者感染以肺部感染(72.1%)为主,肺炎克雷伯菌(10.7%)及结核分枝杆菌(12.1%)为主要病原微生物。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的松累积剂量(OR = 1.587、95%CI:0.144~2.687)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OR = 0.904、95%CI:0.772~0.999)可增加PNS患者重度感染风险(P均< 0.05)。 结论强的松累积剂量较大、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更易发生成人PNS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重症肝炎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了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侵袭性操作次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与感染组比较,非感染组的住院时间短,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种类少、使用时间短,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发生次数少,患者住院期间的抑郁评分和焦虑指数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因素与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相关,其中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大(r=0.517~0.561,P<0.05).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35.0%,21例),其次为腹腔感染(25.0%,15例).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种类和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重症肝炎患者需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