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勤顺  沈龙  白雪冰  江时淦  梁久平 《江西医药》2021,56(10):1601-1604,1614
目的 比较鼻咽癌(NPC)中国2008分期与2017修订版的病例分布及生存曲线,评价新版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且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NPC 108例.按照NPC 2008分期及2017修订版标准,将所有病例行TNM分期,采用Kaplan-Meier计算各组病例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总生存率(OS)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⑴以2017修订版为标准:12例患者由T3期调整T2期,1例患者由T4期调整T2期,7例患者由T1期调整T2期,3例患者由T2期调整T1期,2例由T4期调整T3期;1例患者由N2期调整为N3期,1例患者由N2期调整为N1期;⑵NPC 2008分期各N分期的DMFS(χ2=6.430,P=0.040)、OS(χ2=6.057,P=0.048)及2017修订版分期各N分期的DMFS(χ2=7.121,P=0.028)及OS(χ2=6.623,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分期的N分期LRFS、T分期及临床分期的LRFS、D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2017修订版N分期更为简洁且对患者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T分期可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初治DLBCL患者30例,分别在第1次化疗前、化疗第2个周期前采集静脉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sIL-2R的水平,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 DLBCL患者化疗前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健康者及化疗后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分组为Ⅲ~Ⅳ期亚组、有B症状亚组、化疗无效亚组血清sIL-2R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亚组、有A症状亚组、化疗有效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sIL-2R、CD4~+T细胞、NK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者(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Ⅲ~Ⅳ期血清NK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及血清CD8~+T细胞计数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无效组CD4~+T细胞计数、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化疗有效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血清sIL-2R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及NK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DLBCL化疗前高表达sIL-2R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相关。动态检测sIL-2R、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可作为DLBCL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丽  张秀珊 《安徽医药》2019,23(8):1637-1640
目的 研究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pleomorphic lobular carcinoma,P-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用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诊治的86例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classic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C-ILC)和29例乳腺P-IL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P-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与C-ILC相比,P-ILC病人TNM分期(χ2=3.902,P=0.048),肿瘤组织学分级(χ2=18.752,P<0.001),脉管浸润阳性率(27.6%比11.6%,χ2=4.183,P=0.044),Ki-67增殖指数(χ2=14.551,P=0.00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χ2=9.135,P=0.015)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P-ILC与C-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TNM分期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38,P=0.031)。P-ILC与C-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P=0.481)。结论 与C-ILC相比,P-ILC病人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和HER-2阳性率均较高。P-ILC具有较差的预后,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临床选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的数据,分析影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LCNEC)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筛选SEER中2013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p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总体生存期(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LCNEC患者429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80%、27.60%、18.8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pLCNEC患者OS情况:在不同性别、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治疗方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HR=1.298,P<0.05)、淋巴结转移(N1 HR=1.634、N2 HR=1.654、N3 HR=2.094、P均<0.001)、远处转移(M1 HR=1.832,P<0.001)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宝露  张霞  张铁梅 《河北医药》2012,34(19):2916-2919
目的分析ⅢA-N2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249例,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术后全组患者1、3和5年累计生存分别为43%、17%、1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病理亚型、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直径、T分期、N2阳性个数、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跳跃性转移、治疗方式。T分期(P=0.015)、化疗周期(P=0.02)、N2阳性个数(P=0.013)、术后放疗(P=0.02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ⅢA-N2期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手术仍为其主要治疗手段;T分期、化疗周期、N2阳性个数,术后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联合放化疗优于术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33-137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使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74例(35.2%)患者发现术前的血小板计数升高(300×10~9/L)。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发生率与TNM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高血小板水平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χ~2=9.994,P=0.002)。Cox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侵犯、外周神经侵犯、血清CEA水平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分期、M分期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承承  孙晓玲  吴长利 《天津医药》2014,42(11):1121-1123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经尿道电切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4 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 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38 例(A 组), 术后给予静脉化疗。 经尿道电切术 36 例(B 组), 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61(5~91)个月 , 对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5 年存活率等进行比较。 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 Log-rank 单因素和 Cox 多因素分析。 结果 B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累积住院时间少于 A 组(P < 0.01), 2 组复发率及 5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 、T3 期是患者 5 年无复发生存率和 5 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直径≥5 cm(RR=3.687, 95%CI:1.913~7.105, P< 0.001)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T3 期(RR=3.325, 95%CI:1.437~7.695, P=0.005)、肿瘤直径≥5 cm(RR=5.017, 95%CI:2.440~10.317, P=0.002)是影响患者 5 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可用于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 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姜宏景  王长利 《天津医药》2003,31(5):282-28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477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对该组病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N分期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有转移的病人(P<0.001);术中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超过6枚的病例生存率高于清扫6枚以下的病例(P<0.001);术后生存率随T1、T2、T3和T4依次明显递减(P<0.001);术后化疗组病例的生存期较非化疗组长(P=0.036);鳞癌和腺癌的生存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01)。结论: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术后化疗与否、肿瘤的T分期、N分期和病理类型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术后放疗、术后免疫治疗及手术方式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Ⅱ、Ⅲ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与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326例行D2根治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按照根治术后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化疗周期数以及化疗方案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5年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2%,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和48%(χ2=2.876,P=0.090);化疗0周期(组一)、1-3周期(组二)、4周期及以上(组三)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48%、49%、68%,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57,P=0.051),仅组一与组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8,P=0.015)。辅助化疗患者使用m DCF、FOLFOX和其它方案,3组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50%、60%、61%(χ2=0.290,P=0.865)。结论 Ⅱ、Ⅲ期胃癌患者在D2根治术后给予不少于4周期的辅助化疗能提高其总生存率,但m DCF、FOLFOX和其它化疗方案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Log-rank法作差异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1个月。本组病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6%和4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类型为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9%,0%和0%(χ2=8.67,P=0.0129),5年局控率分别为55.2%,34.6%和33.3%(χ2=4.86,P=0.0334)。行辅助放疗与未行辅助放疗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4%和13.3%(χ2=7.48,P=0.0062),5年局控率分别为73.5%和37.5%(χ2=29.68,P=0.0000)。而Dukes分期,淋巴转移情况,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直肠系膜全切除(TME)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与病理类型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9和0.045),而对局部复发率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辅助放疗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对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病例,肿瘤病理类型和是否辅以放射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31-34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评估放疗时间因素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辅助放疗的105例晚期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生存率采Kaplan-Meier和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多因素分析风险模型。结果全组中随访期在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6%、56.9%和47.7%。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01)、切缘(P=0.007)和肿瘤局部处理情况(P=0.008)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P=0.087)、放疗中断时间(P=0.063)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04)和切缘(P=0.00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N分期和切缘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保证放疗如期完成是改善这部分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冉  张磊 《安徽医药》2018,39(4):445-449
目的 分析下咽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94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下咽癌解剖亚区为梨状窝者占78.35%,咽后壁占17.01%,环后区占4.64%。患者临床分期:Ⅰ~Ⅱ期占10.31%、Ⅲ~Ⅳ期占89.69%;肿瘤中、低分化占40.21%,高分化占59.79%;肿瘤TNM分期:T1~2期占29.90%、T3~4期占70.10%,N0期占25.77%、N1~3期占74.23%。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4.23%;行手术切除后,淋巴结转移率31.44%,复发率21.65%。患者总生存期(39.45±21.87)个月,无瘤生存率37.11%,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1.65%,死亡率42.2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第二原发癌是影响下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下咽癌肿瘤多为梨状窝癌,恶性程度高,术后易转移、复发,预后较差。肿瘤T3~4期、N1~3期和第二原发癌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ISHH)检测42例官颈癌组织中HIF-1α 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水平.结果:0~Ⅰ期患者HIF-1α mRNA的表达低于Ⅱ~Ⅳ期患者(χ2=12.017,P<0.05),HIF-1α mRNA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表达增强,而与年龄无关(χ2=0.001,P0.05),与预后相关(Zc=2.378,P<0.05).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χ2=1.117)、临床分期(χ2=1.840)、预后(Zc=1.187)均无关(均P0.05).VEGF-C、HIF-1α mRNA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组(Zc分别为4.74和4.40,P<0.01),HIF-1α mRNA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s=0.321,P<0.05).结论:VEGF-C、HIF-1α mRNA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及术后癌巢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和p TNM分期的关系来指导个体化治疗,并对预后进行判定。方法:选择180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术后癌巢组织中肥大细胞(MC)大量浸润密度和少量浸润密度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高中分化的肿瘤患者153例,T1~T2期的肿瘤30例,无淋巴结转移106例,p TNMⅠ,Ⅱ期63例,在癌巢内的肥大细胞大量浸润和少量浸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3,P=0.168;χ2=1.747,P=0.136;χ2=1.564,P=0.145;χ2=2.264,P=0.098)。低分化的肿瘤患者27例,T3~T4期的肿瘤患者150例,有淋巴结转移74例,p TNMⅢ,Ⅳ期的患者117例。在癌巢内的肥大细胞大量浸润密度和少量浸润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5,P=0.035;χ2=5.137,P=0.017;χ2=5.657,P=0.012;χ2=5.974,P=0,011)。术前血清CEA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的转移和p TNM病理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升高。血清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3,P=0.041;t=4.563,P=0.033;t=5.012,P=0.031;t=5.653,P=0.021)。结论:结直肠肿瘤组织内MC的浸润数量越多、术前血清CEA水平值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继续按术前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3年无瘤生存(DFS)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3年DFS率为84.55%(10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术后淋巴结阴性、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的3年DNF率明显高(P<0.05),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不同手术方式之间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2~3 cm组与4~5 cm组、6~7 cm组之间的3年DFS率存在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肿瘤距肛缘距离各亚组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6~7 cm组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91.89%)与2~3 cm组切除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P>0.05);但明显高于4~5 cm组保留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淋巴结及病理环周切缘状况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2.459、15.283,P<0.05)。结论术后淋巴结及环周切缘状况是影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仍存在肿瘤位置越低,预后情况越差的趋势;对于肿瘤距离肛缘4~5 cm的患者而言,虽然能够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但并不能从生存期中获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能手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至2011年9月收治的92例中晚期PH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在行TACE基础上联合灌注斑蝥素维生素B6注射液,对照组(44例)仅行TACE,药物剂量加倍,TACE均行3个周期,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及3年远期生存率。结果 近期疗效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460,P=0.227;fisher,P=0.302);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程度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78,P=0.043);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435,P=0.231),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t=1.303,P=0.196),3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0.971,P=0.324),两组生存时间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7.346,P<0.01)。结论 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PHC患者在TACE基础上联合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趋势,且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曾群章  韩琳  薛吓娟  方艺聪 《安徽医药》2021,25(9):1801-1805
目的 探讨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8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高表达率分别为71.7%(132/184)、9.8%(1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55,P<0.001).netrin-1高表达与浸润深度(χ2=11.580,P=0.001)、TNM分期(χ2=8.875,P=0.003)、淋巴结转移(χ2=15.692,P<0.001)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netrin-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9%(54/132)和71.2%(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χ2=4.874,P=0.027)、TNM分期(χ2=9.215,P=0.002)、淋巴结转移(χ2=14.414,P<0.001)、netrin-1表达(χ2=15.101,P<0.001)与结直肠癌病人5年总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RR=1.768,95%CI:1.083~2.887,P=0.023)、淋巴结转移(RR=1.946,95%CI:1.193~3.175,P=0.008)、netrin-1表达(RR=1.959,95%CI:1.034~3.709,P=0.039)是结直肠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etr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继续按术前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3年无瘤生存(DFS)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3年DFS率为84.55%(10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术后淋巴结阴性、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的3年DNF率明显高(P<0.05),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不同手术方式之间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2~3 cm组与4~5 cm组、6~7 cm组之间的3年DFS率存在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肿瘤距肛缘距离各亚组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6~7 cm组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91.89%)与2~3 cm组切除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P>0.05);但明显高于4~5 cm组保留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淋巴结及病理环周切缘状况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2.459、15.283,P<0.05)。结论术后淋巴结及环周切缘状况是影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仍存在肿瘤位置越低,预后情况越差的趋势;对于肿瘤距离肛缘4~5 cm的患者而言,虽然能够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但并不能从生存期中获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鼻咽癌患者1 211例,将其分为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A组)和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组(B组)。比较2组恶性肿瘤家族史情况、基线特征及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211例患者中,215例(17.8%)有恶性肿瘤家族史。2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N分期、化疗模式、放疗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史、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对OS、PFS和DMFS有显著影响(P<0.05)。恶性肿瘤家族史是PFS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P=0.033),年龄、T分期、N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患恶性肿瘤亲属人数对LRRFS有影响(P=0.036),但对OS、PFS和DMFS无影响。结论 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食管次全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进行单纯根治性食管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共计590例,分析术后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59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29.6%,其中N1、N2与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3.1%和8.9%(χ2=61.55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N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全组术后总复发转移率36.6%,血道(62.0%)、中上纵隔淋巴结(44.9%)、颈部淋巴结(35.2%)转移最为常见。结论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三野根治术后生存与肿瘤部位、N分期密切相关。颈部、中上纵隔与血道在术后复发转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