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 ,了解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 1998~ 2 0 0 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18种抗菌药物对 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MBL 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 结果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88.9% ) ,88.2 %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且 5 0 .0 %的患者曾接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 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7.2 %、94 .4 %、91.7%、83.3% ,甲氧苄氨嘧啶 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 6 3 9%和 5 8.3%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 80 %以上 ;36株菌中 16株产MBL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完全耐药 ,对氨曲南的敏感性高于非产MBL株。 结论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与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有关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应用于临床,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机理越来越复杂.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临床感染的细菌也逐渐发生了变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临床分离率近年来已进入我院临床病原菌感染的前10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高龄、免疫功能下降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该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高效的耐药性,临床上治疗很困难,患者病死率较高;为了给临床有效治疗这类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我院近2年来分离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病人血及分泌物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符合院内感染并剔除重复株后共44株,复习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感染最多见于呼吸道(32/44,72.7%),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侵袭性操作,药敏结果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8%及9.1%。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ICU病房的分离率最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对该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检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株,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0.0%(39/65);主要分离自痰液,占90.8%(59/65),其他依次为分泌物4.6%(3/65)、血液1.5%(1/65)、胸水1.5%(1/65)和尿液1.5%(1/6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依次为61.5%(40/65)、87.7%(57/65)、7.7%(5/65)和0(0/65),敏感率依次为13.8%(9/65)、7.7%(5/65)、90.8%(59/65)和100%(65/6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他啶耐药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最敏感,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调查微生物检测确定为S.m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全,骸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6例S.m引起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对多种抗徨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对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肺部,需考虑到S.m感染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开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9年1-2001上12月我科痰培养证实的Sm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8例,患者一般情况差,长时间机械通气,有创操作多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是易患因素。Sm感染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对许多抗生素多重耐药,并且易与其它微生物混合感染。结论 心脏外科病人是肺部Sm感染高危人群,既要关注临床征象,更应尽早送检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因间断发热3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因二尖瓣狭窄在外院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突发寒颤,高热,予以对症处理3天后出院。1个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呈弛张热型。予以各种抗生素体温仍不下降。转来我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00次/分,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院血液透析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措施,杜绝再发。方法血透室2014年10月29~31日发生6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采集样本88份,其中空气3份均合格;消毒剂5份均合格;物表80份中合格62份,不合格18份。6例患者均转肾内科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透室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透室须加强患者及环境清洁与消毒,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同时严格操作流程,可有效防范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WHONET 5.6软件对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65.0%(106/163)、39.9%(65/163)、3.7%(6/163)和1.2%(2/163)。其中78.5%(128/163)的标本来源于痰液,16.0%(26/163)的标本来源于血液;41.7%(68/163)的标本来自ICU重症监护病房;21.5%(35/163)的标本来自儿内科病房。 结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血流感染。临床治疗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或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化治疗的关键方案,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近年来UKA手术适应证已逐渐扩大,手术量也逐年增加。但也因UKA保留健侧组织的特殊性,其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的处理也应更加慎重,需尽快处理,避免健侧骨质受到炎性因子破坏而加快关节炎进程。UKA术后革兰氏阴性菌及条件致病菌感染少见,且检出率低,宏基因组下一代基因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则是明确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手段,可以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单髁术后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急性感染进行报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患者下呼吸道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常见因素,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定植、感染及其转归。方法将笔者单位ICU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8例痰培养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的患者进行定植或感染的初步诊断后,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在院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病情发展等,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将敏感药物用于上述4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32例、定植者16例。气管插管时间较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时间较长、合并低蛋白血症、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较高(〉15分者占87.5%)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明显相关。与定植者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伴发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者中有84.4%,定植者中有31.3%),且体外敏感的抗菌药物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分别为83.3%和75.0%;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达80%左右。结论对ICU患者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利于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至2020-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5例IPN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有无MDRB感染,分为MDRB感染组(107例)和非MDRB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转归。结果 MDRB感染组病人入院时CT严重指数(CTSI)评分[8(6~10) vs. 6(4~8),P=0.00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1.7±1.4)μg/L vs. (0.8±0.7)μg/L,P=0.001]高于非MDRB感染组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MDRB感染组病人更需要营养支持(80.4% vs. 50.9%,P=0.001)、微创手术干预(88.8% vs. 64.8%,P=0.001)等治疗措施。在临床转归方面,MDRB感染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3.4% vs. 12.1%,P=0.029)和新发器官衰竭(11.2% vs. 0.9%,P=0.002),导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30.1±28.7)d vs. (17.9±13.7)d,P=0.001)]和总住院时间[(50.0±31.1)d vs. (29.0±21.5)d,P=0.001]延长。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胰腺外感染(OR=4.116,95%CI 1.381-12.271,P=0.011)、入院时PCT水平(OR=2.728,95%CI 1.502-4.954,P=0.001)、胰腺坏死程度(OR=2.728,95%CI 1.502-4.954,P=0.001)是影响IPN病人出现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IPN病人是否出现胰腺外感染、胰腺坏死严重程度、入院时PCT水平可评估其发生MDRB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428份糖尿病足感染创面样本中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8株,阳性率为32.9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2.86% ~67.86%、32.14%~ 57.57%和42.86%~ 67.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抗菌药物使用史、高血压及贫血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5.758,0.257和0.270,p=0.006,0.014和0.013).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入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高血压及贫血的糖尿病足患者更容易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diabetic foot.methods totally 85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from 428 samples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tianjin metabolic diseases hospital from jan 2008 to dec 2010.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isk factors of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results in 85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8 (32.94% ) were multidrug resistant.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3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quinolones and aminoglycosides with resistant rates of 42.86%-67.86%,32.14% -57.57%,and 42.86%-67.86%,respectively. log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revious antibiotic treatments, hypertension and anemia were associated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 or =5.758,0.257 and 0.270,p =0.006,0.014 and 0.013 ). conclusion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s isolated from diabetic foot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and previous antibiotics use,hypertension and anemia are risk factors for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数据,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31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53例,3例死亡与其相关。其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54.72%;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是最常见菌株,占34.62%。术后ICU留置时间≥7 d(OR 2.303,95%CI 1.123~4.725,P=0.023)、急性肾功能衰竭(OR 4.573,95%CI 1.418~14.749,P=0.011)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严重威胁肝移植患者的预后,缩短术后ICU留置时间、保护肾功能对于早期预防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尤为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特征,对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住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未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Ⅲ~Ⅳ期比例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合并有糖尿病占5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期抗生素使用史方面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白细胞、CRP、ESR、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糖尿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史、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CRP、ESR、白蛋白均对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度最高的为TNM分期(β=0.773,OR=2.167),影响度最低的为血红蛋白(β=0.022,OR=1.022)。结论 TNM分期、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期抗生素使用史、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CRP、ESR、白蛋白均为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术前加强营养、预防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87-1291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5年12月骨科发生切口感染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骨科手术4 651例,发生切口感染372例,感染发病率8.00%,住院时间≥10 d、营养不良、手术类型(急诊手术)、手术种类(有内置物)、手术部位(腰腹以下及下肢)、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5 cm、出血量≥1 500 ml、损伤性治疗、卧床时间≥5 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 d、种类≥3种、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血红蛋白<90 g/L均是骨科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营养不良(OR2.231,95%CI1.100-4.524)、手术种类(有内置物)(OR3.773,95%CI1.718-8.288)、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 d(OR2.434,95%CI1.218-4.865)、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OR8.905,95%CI1.388-57.136)是骨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切口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营养不良、手术种类(有内置物)、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 d和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是骨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科开放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4年12月209例骨科开放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逐一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伤口类型、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合并症、有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无伤口引流、是否入住ICU、受伤至清创时间、血糖、血浆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浓度、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细菌培养是否检出多重耐药菌,对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伴有基础疾病与合并症、伤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种数和是否联用、伤口引流、受伤-清创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入住ICU等均是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最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伴有基础疾病与合并症、伤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种数及是否联用、伤口引流、受伤-清创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入住ICU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最主要因素,应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多重耐药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的鉴定卡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株的来源、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 结果共分离多重耐药菌株624株,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93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71株、大肠埃希菌(E. coli)57株、肺炎克雷伯菌(KNP)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27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SE2株以及奇异变形杆菌(PM)2株。阳性球菌中以MRCNS多重耐药所占比例最高(占77.7%),其次为MRSA(占55.7%)、VRSE最低(占4.5%);阴性杆菌中E. coli多重耐药最为显著(占68.6%),其次为CRABA(65.1%)、CRPAE(21.3%)和PM(13.3%)耐药均不显著。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中,MRCNS对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青霉素(PEN)、克林霉素(CLI)、米诺环素(MNO)和左氧氟沙星(LVX)的耐药性均显著高于MRSA(χ2 = 27.210、77.496、17.341、26.098、10.882、32.475,P均< 0.001);E. coli、KNP和PM等对亚胺培南(IPM)均100%敏感,对阿米卡星(AMK)、头孢西丁(FOX)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敏感性也较高;CRPAE与CRABA仅对哌拉西林(PIP)和CSL的耐药率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强。 结论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升高,且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导致抗感染疗效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20.
小儿是指12岁以下的儿童,小儿烧伤多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特别是1~4岁小儿。小儿重度烧伤是指总面积在30%~49%,Ⅱ度烧伤或5%~14%的Ⅲ度烧伤。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ORD)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菌[1]。由于重度烧伤患儿病情重、烧伤面积大、大量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