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志立  王天俊  王建华 《临床荟萃》2011,26(20):1799-1801,F0003
脑动脉(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是青年人卒中常见的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10%~20%[1],其中以颈动脉系统夹层较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相对少见。动脉夹层是指血液在血管壁内发生的壁间剥离,朝向血管内生长的动脉夹层可以导致血管腔的狭窄,产生脑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R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 27例经临床证实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对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征象包括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结论对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异常,是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指位于床突以上颈内动脉非分叉部位的小的宽基底动脉瘤,其瘤壁菲薄、较脆,无明确瘤颈[1]。BBA占颅内破裂动脉瘤的0.4%~2.7%及破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0.9%~9.4%[1-5]。虽然其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罕见原因,但是由于其破裂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普通血管造影很难发现以及病变处理有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在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检查,分析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与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定位关系以及CT对动脉瘤钙化和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壁和瘤颈的钙化及瘤腔内血栓的大小。结论:在CT图像上可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判断动脉瘤的发病部位,CT对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腹主动脉瘤的概念动脉瘤 (aneurysm)是指动脉壁局部膨出超过正常直径的1.5倍。虽然名字叫“瘤” ,但它不是恶性肿瘤。多数动脉瘤与动脉硬化有关 ,少数由遗传、创伤或其他导致动脉壁薄弱的疾病所引起。血管壁的病变最初很轻微 ,经过长期发展可导致血管壁强度变弱 ,使得局部膨出逐渐增大 ,最后不能耐受血压而发生破裂。动脉瘤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动脉 ,发生在腹主动脉的动脉瘤就称作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 neurysm ;AAA) ,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大多数AAA没有任何症状 ,常在体格检查时偶然发…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用静滴nimodipine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术前或术后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109例(女性65例,男性44例)。治疗后缺血症状改善91例,并对109例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动脉瘤累及的动脉如下:前交通动脉占41%,大脑中动脉占24%,颈内动脉为10%,椎基底动脉为4%,其它动脉占5.5%;11%病人患有多发性动脉瘤。手术75例,出血后72小时内施行手术者占16%,  相似文献   

7.
假性动脉瘤为创伤引起的动脉壁破裂在软组织内形成的搏动性血肿。约在伤后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它不像真性动脉瘤那样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我科1996-2008年共收治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金彩  缪洁  张一 《护理研究》2005,19(4):654-655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而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胸、腹主动脉和下肢主干动脉瘤较为常见。近年来,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术式已不适应医学的发展,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AAA。我院2003年12月12日在几个科室共同协作下,成功抢救1例腹主动脉瘤夹层破裂出血的高危病人,完成河北省首例AAA的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眩晕患椎-基底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CD技术对200例眩晕患进行椎-基底动脉检测分析。结果:眩晕患出现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采用TCCD检测眩晕患椎-基底动脉可直观血管走行、管腔内径、血流状态,以它特有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假性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壁破裂形成的较大血肿,血肿外可仅有外膜层甚至仅为血管周围组织包绕构成壁,早期血肿内面直接与血管腔相通,构成极高速的血流循环,因瘤壁薄弱。所以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破裂出血。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挽救伤者生命。报告由急诊超声发现脾挫裂伴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89-1290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引起循环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颈动脉比较,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有很多穿支血管,供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脑干部位,因此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脑梗塞的后果较颈内动脉更为严重。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如不予及时处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很大,后果严重。随着神经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探索,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成形术在椎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已逐渐走向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对2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金彩  缪洁  张一 《护理研究》2005,19(7):654-655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 ,而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而以胸、腹主动脉和下肢主干动脉瘤较为常见。近年来 ,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术式已不适应医学的发展 ,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AAA[1] 。我院 2 0 0 3年 12月 12日在几个科室共同协作下 ,成功抢救 1例腹主动脉瘤夹层破裂出血的高危病人 ,完成河北省首例AAA的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60岁 ,主因腹部酸痛不…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1].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相比,因其有效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已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和认可.而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这种治疗手段最可怕的风险之一.本院2007~2009年在施行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微弹簧圈(MCS)瘤腔栓塞治疗中发生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术后10d死于多发性脑梗塞外,其他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原因引起的出血,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导致血管内小动脉或穿支动脉壁纤维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起病突然,症状较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00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患者17例,存活16例,死亡1例,大大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对这些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壁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向外膨出形成的与破裂血管相通的囊性改变[1],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脾脏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常由急慢性胰腺炎和外伤所致,少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通常会逐渐增大或破裂出血,破裂后病死率高。我院收治1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胸内大出血,现将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夹层动脉瘤又称动脉剥离,是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使血管壁间剥离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血管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较常见~([1]),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夹层动脉瘤的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我科2006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支架植入术共治疗了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5例,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颈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形成壁内血肿,造成内膜与内膜下结构分离,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在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壁异样改变及血液动力学异常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的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一般来说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