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第8周末评估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显效率为73.3%,奥氮平组显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均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体重增加、镇静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在体重增加、镇静嗜睡方面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林红  廖卉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2):130-13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宜昌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住院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随机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36例和奥氮平组35例,分别予以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分别进行PANSS量表及TESS量表评定,比较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第8周末时2组阳性症状疗效相当,阴性症状氨磺必利组优于奥氮平组,嗜睡和体质量增加不良反应氨磺必利组较奥氮平组轻。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磺必利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利培酮组维持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末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各条目中总分及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磺秘利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以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纳入合格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802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内分泌功能、锥体外系症状、体重增加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比较,氨磺必利少于利培酮(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氨磺必利多于利培酮(P<0.05);两组失眠、头痛、头晕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现有文献分析结果表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36-38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照。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两组。氨磺必利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氟哌啶醇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第8周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施行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患者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差异。结果氨磺必利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氨磺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8周氨磺必利组BPRS评分和PANSS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氟哌啶醇,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各23例,以阿立哌唑治疗设为阿立哌唑组,以氨磺必利治疗设为氨磺必利组,以奥氮平治疗者设为奥氮平组。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征量表评分及糖脂代谢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三组患者均较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征量表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间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征量表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阿立哌唑组与氨磺必利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FBG、TG、TC水平低于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HDL-C水平高于奥氮平组,LDL-C低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以获得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严重程度,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尚可。而阿立哌唑相较于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于患者的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6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利培酮治疗组(30例)采取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治疗组(30例)采取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QTc延长、血压下降、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氨磺必利治疗组疗效和利培酮治疗组相同,P> 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氨磺必利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 <0.05。同时,氨磺必利治疗组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59例首次发作的绝经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氨磺必利组(29例)。阿立哌唑组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氨磺必利组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的血清泌乳素(PRL)、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月经周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阿立哌唑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氨磺必利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阿立哌唑组血清泌乳素水平(10.545±5.675)、(9.358±7.807)、(6.366±3.587)ng/ml低于氨磺必利组的(153.405±56.225)、(170.204±65.227)、(226.702±80.43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两组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氨磺必利组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及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氨磺必利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及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月经周期规律患者比例高于氨磺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月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密云区精神卫生防治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依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参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试验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量表(GAS)评分、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ANS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评分、BPRS评分和G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BPRS评分、TESS评分低于参照组,GA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比较,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更优,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SCZ)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与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70例女性SCZ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5例。甲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乙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分、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H-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甲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22.4±5.0)、(16.8±3.5)分,乙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21.9±4.7)、(16.6±3.6)分;治疗3个月后,甲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18.5±4.0)、(13.4±2.8)分,乙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分别为(17.9±4.2)分、(13.2±2.9)分;治疗后,两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前后FBG、HOMA-IR、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FBG、HOMA-IR、TC、TG、LDL-C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HDL-C水平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发生率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睡、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女性SCZ均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齐拉西酮对机体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更小,用药安全性较高,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每组30例,随访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末分别测定阳性与阴线症状量表(PANSS)、体重、血糖、血脂.结果 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齐拉西酮组阳性症状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5),但8周末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对体重、血糖、血脂影响显著小于奥氮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的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组与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奥氮平对体重、血糖、血脂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重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n=30,80~160 mg/d)和利培酮组(n=30,10~30 mg/d),疗程为8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和泌乳素(PRL)变化。结果齐拉西酮组治疗4、8周后的FBG、TG、TC、HDL-C、LDL-C、体重和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治疗4周后的TG、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8周后的TG、TC、PRL水平和体重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的TG、TC、PRL水平和体重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体重和泌乳素有影响,而齐拉西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17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治疗剂量分别为800~1 200 mg·d~(-1)和2~6 mg·d~(-1)。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来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9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利培酮治疗。以BPRS评分、MCCB评分、TESS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认知功能、安全性分别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催乳素(PRL)、瘦素(L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BPRS评分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的MCCB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糖、血脂及BMI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且对照组在TC、TG、LDL-C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的PRL、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变化,且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相当,但奥氮平更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更少,并且对血脂、PRL、LP的影响轻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体重及空腹血糖。结果治疗2个月后,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体重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氯氮平组、利培酮组血糖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体重和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对患者的体重及血糖均有影响,而齐拉西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脂质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给予口服阿立哌唑治疗,氯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脂代谢指标水平。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氯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LDL-C、HDL-C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的TG高于治疗前,且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代谢指标有明显影响,但阿立哌唑对脂代谢指标无明显影响,且相比氯氮平疗效更加显著,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安全性更好,临床可将其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mg,qd,连用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普伐他汀组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血浆hs-CRP、MMP-9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卒中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良  杨剑虹  戴雄凯  苏伟 《医药导报》2012,31(9):1150-1153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与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至研究终点,两组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第1,2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7.5%,65.0% (P>0.05)。治疗组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