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是1.4%,但携带BRCA1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则高得多,大约为40%,携带BRCA2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约为25%使用口服避孕药降低了健康妇女(OR≈0.65)和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者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使用避孕药对于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者来说可谓是双刃剑,因为避孕药丸可能人增加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现今对于健康妇女或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者来说,还没有真正有效的群体筛查措施。  相似文献   

2.
健康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是1.4%,但携带BRCA1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则高得多,大约为40%,携带BRCA2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约为25%。使用口服避孕药降低了健康妇女(OR≈0.65)和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者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使用避孕药对于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者来说可谓是双刃剑。因为避孕药丸可能会增加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现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48例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序列突变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致病性突变情况,并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家族史、淋巴结转移等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48例卵巢癌患者中,共发现BRCA1/2致病性突变9例,其中BRCA1致病性突变7例,BRCA2致病性突变2例,均为杂合错义突变,总突变率为18.75%,其中BRCA1致病性突变率为14.58%,BRCA2致病性突变率为4.17%,而可能良性或意义不明共8例。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BRCA1/2致病性突变患者占33.33%,但BRCA1/2基因突变与发病年龄<50岁、月经状态和家族史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RCA1/2致病突变组与BRCA1/2良性突变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较高频率的BRCA1/2基因突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突变位点的检测将有助于评估疾病风险和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显示,携带有突变的BRCA1基因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机会为85%。德国研究发现,月经初潮过早和第一胎生育过晚的女性,其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年龄提前。海德堡德国肿瘤研究中心Jenny Chang-Clande等对43个家庭中至少有两名女性在6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家庭进行了研究。DNA分析发现,10个家庭中有59名女性携带有缺陷的BRCA1基因,她们中有42名有的早  相似文献   

5.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乳腺癌和卵巢癌遗传史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美国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现已证实携带BRCA遗传突变家族中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可增加3~5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BRCA1和BRCA2携带者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时诊断隐匿性癌的可能性,并明确这些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本文对1992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间在多伦多大学健康工作网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的159例BRCA1和BRCA2女性携带者的情况进行描述。结果:病理检查时发现隐匿性癌7例(4.4%)。所检159例患者中无1例在手术前或手术时有卵巢癌的临床体征或症状。手术中只有2例癌症肉眼可见。94例BRCA1携带者中有6例(6.4%)发现有隐匿性癌,而65例BRCA2携带者中只有1例(1.5%)发现有隐匿性癌。7例隐匿性癌中有3例发生在输卵管而非卵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编码区基因突变频率及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7例卵巢癌患者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基因BRCA1/2检测,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检测有无单碱基突变、小片段插入及缺失突变以及突变的致病性,计算致病性突变频率,并分析突变基因与肿瘤免疫组化特征的关系。结果 107例患者中共发现BRCA1致病性突变7例,BRCA2致病性突变2例,均为错义杂合突变,总突变率为8.42%。而可能良性突变或意义不明突变共7例,大部分致病性突变为杂合移码突变(n=6),而无义杂合突变3例(2例BRCA2致病性突变均为无义杂合突变),无单碱基突变;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表达多为阳性,该基因突变与卵巢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25(CA125)及Ki67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移码突变导致蛋白的翻译提前终止,增加了癌症风险,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与卵巢癌免疫指标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介导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常建议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妇女行预防性卵巢切除。其有效性尚无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的评价。目的:评价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有害突变妇女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发病率。估计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所降低的癌症风险。设计、机构与受试者:通过一个国际登记资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BRCA在DNA修复的同源性重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胚系BRCA1/2突变(gBRCAm)将显著提高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取本院妇产病理研究室1996年1月~2003年8月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存档蜡块,共81例。用鼠抗人BRCA1蛋白C端单克隆抗体检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BRCA1蛋白的表达,以同侧或对侧卵巢的正常生发上皮、同期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的BRCA1蛋白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81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仅44例(54.3%)BRCA1蛋白在细胞核中正常表达,34例(42.0%)在细胞浆中错位表达,3例(3.7%)表达完全缺失。13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找到正常卵巢生发上皮,有2例BRCA1蛋白表达异常,异常表达率为15.4%。BRCA1蛋白在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中未见异常表达。结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1蛋白异常表达率高,表达异常包括细胞核中表达下降甚至缺失,以及细胞浆中错位表达,这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 取本院妇产病理研究室1996年1月~ 2003年8月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存档蜡块,共81例.用鼠抗人BRCA1蛋白C端单克隆抗体检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BRCA1蛋白的表达,以同侧或对侧卵巢的正常生发上皮、同期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的BRCA1蛋白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 81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仅44例(54.3%)BRCA1蛋白在细胞核中正常表达,34例(42.0%)在细胞浆中错位表达,3例(3.7%)表达完全缺失.13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找到正常卵巢生发上皮,有2例BRCA1蛋白表达异常,异常表达率为15.4%.BRCA1蛋白在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中未见异常表达.结论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1蛋白异常表达率高,表达异常包括细胞核中表达下降甚至缺失,以及细胞浆中错位表达,这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特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包括前期研究的35例),应用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全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11例BRCA1基因突变和3例BRCA2基因突变,总的突变发生率为12.2%.根据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分层后,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先证者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突变阴性的家系(P<0.01),同时家系中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多,突变携带率就越高.结论 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能有效地预测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但是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的预测功能却较差.  相似文献   

13.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4,(24):26-26
全球 全民检测BRCA1/2或致"银行破产" 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宣布携带增加乳腺癌和宫颈癌突变基因后,北美检测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增长超过1倍,英国接受遗传咨询和检测者比2012年同期增长2.5倍。事实上,该遗传风险对总人群相应癌症发生率的贡献较小,中位突变率为2%~4%,且仅见于有乳腺癌或宫颈癌家族史的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无有效的筛查手段而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寻找其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成了当务之急。目前认为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的突变是引起卵巢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的致癌机制尚不明确;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BRCA1与SIR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关系密切,但两者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还需一步研究。鉴于BRCA1、SIRT1与卵巢癌之间的重要关系,深入研究两者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亦有助于揭示卵巢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评估BRCA1或BR CA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以确定对患病风险有影响的患者和治疗相关因素。选择1975~2000年诊断为Ⅰ期或Ⅱ期,且已证实有BRCA1或BRCA2突变的49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从初诊为乳腺癌后即开始随访,直至出现下列事件为止:发现卵巢癌、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死亡或2002年为止。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史及病理学资料,将如下信息汇总列表:乳腺癌诊断日期、疾病分级、化疗情况、放疗情况、他莫西芬应用情况、卵巢切除与否、复发情况、发生其他恶性肿瘤的情况和生存状况。BRCA1与BRCA2携带者患乳…  相似文献   

16.
邵均均  高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400-1403, 1407
目的 探究BRCA1/2突变与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方法对70例经病理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人进行BRCA基因检测,分析卵巢癌病人BRCA1/2突变情况,并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家族遗传性、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结果70例上皮性卵巢癌病人中,20例存在BRCA1/2致病性突变,占28.5%,其中BRCA1 16例,BRCA2 4例;BRCA1/2致病性突变组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癌发生率、对铂类治疗药物敏感率、有家族史率均高于未突变组(P < 0.05~P < 0.01),2组年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CA1/2突变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人易复发、恶性程度较高,但对铂类药物敏感,BRC1/2基因突变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人具有家族遗传性。  相似文献   

17.
周清 《循证医学》2004,4(2):66-66
在2004-02-23提前出版的JCO上,PROSE研究组报告了BRCA1/2基因突变妇女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后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90%,如果同时切除卵巢,则发病风险减少95%。这一国际性多中心研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arbaraWeber博士主持,其他中心来自加拿大、荷兰和英国。BRCA1/2基因突变的妇女是乳腺癌高危人群。研究目的是评价BRCA1/2基因突变的妇女是否可以通过双侧乳腺切除术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共483名BRCA1/2基因突变妇女入组,其中105人行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其余378人为对照组,两组在突变基因类型、年龄、卵巢激素暴露时间等混…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卵巢癌中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RCA1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20外显子在散发性卵巢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银染的方法,对36例无血缘关系的卵巢癌患者BRCA1基因第2、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外显子2和20的序列中未发现有突变.结论: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可能不是中国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突变热点,说明外显子2和20上的序列对中国人群散发性卵巢癌发生的影响不大,有待于在中国散发性卵巢癌患者中寻找BRCA1基因的新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9.
<正>BRCA1(breast cancel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家族性乳腺癌抑癌基因,定位于17q21,在乳腺癌高发家族中BRCA1的突变率为45%,在乳腺癌和卵巢癌均高发的家族中突变率为90%。研究BRCA1对乳腺癌早期诊断,临床分级,辅助化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