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溢性角化病中TGF-α及EGF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 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脂溢性角化病 (seborrheickeratosis,SK)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0例脂溢性角化病 (SK)组织中TGF α和EGFr的原位表达 ,并选用 1 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K组中TGF α、EGFr的阳性表达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SK组织中存在TGF α和EGFr的过度表达 ,这种异常高表达的TGF α和EGFr可能通过参与SK的自分泌生长环路而与SK的增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脂溢疣或老年疣,所有的老年人几乎均生有老年疣,呈现老年人特有颜貌,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环氧合酶 2 (COX 2蛋白 )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0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 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30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COX 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6 .7% (11/ 30 ) ,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无COX 2蛋白表达 ;COX 2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OX 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结论 :COX 2蛋白过度表达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 脂溢性角化病,简称SK,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在45岁以上中老年中发病较多。本科在1997年—1999年10月共活检确诊SK136例,现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例通过临床、组织病理进行诊断和评价,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因为有时将可疑病例误诊为肿瘤,所以对可疑病例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研究了5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常规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状瘤样增生,肿瘤的下端与正常表皮平行。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瘤,不是癌前病变,不会转变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29-929
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发现鼻背部肿物1个月,于2005年6月27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左侧鼻背部出现一个小红点,米粒大小,不痛,用手挤压后有少许灰白色物溢出。几天后迅速生长,形成肿块,周围皮肤色红,无明显疼痛,自服抗炎药物后未见肿块缩小,收入院手术治疗。查体:外鼻无畸形,偏左侧鼻背部有一圆形肿物,约1.5cm×1.5cm大小,广基,表面皮肤无溃破,中等硬度,顶部色白,周围皮肤色红,触痛(-)。入院诊断:鼻背部肿物待查。患者取平卧位,局部浸润麻醉。距肿物周围正常皮肤外侧约0.5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彻底切除肿物,术中发现肿物未侵及骨膜,与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肺阻抑因子-1(TSL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VEGF、TSL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VEGF、TSLC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 <0....  相似文献   

9.
殷筱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52-1252,1246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31例脂溢性角化病,有效率92.2%,复发18例,复发率为7.8%。结论微波治疗有效、安全,提示复发可能与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治疗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子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电子皮肤镜观察诊断32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肉眼观察诊断38例脂溢性角化病,经皮肤组织病理确诊,比较电子皮肤镜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为93.8%,明显高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组(71.1%).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在电子皮肤镜下可分为4种类型.结论电子皮肤镜可以为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中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组皮损区C-myc基因阳性细胞数百分比(21.94±19.45)%与对照组(0%)相比增加(P <0.05);66例SK皮损中有52例C-myc基因表达阳性,对照组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NEL凋亡检测中SK组的凋亡指数(53.01±31.97)与对照组(33.50±23.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基因在SK皮损中阳性细胞百分比与SK皮损中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yc基因参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细胞凋亡有所增加。该结果对研究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锌对烫伤后低锌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4只,制作20%体表总面积(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和锌治疗组.检测伤后第1,3,5,7d血清锌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单纯烫伤组伤后第1日血清锌(0.097±0.006)mg/L与对照组(0.133±0.005)mg/L相比较明显下降(P〈0.01),第7日恢复正常.锌治疗组伤后第1日血清锌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第3,5,7日明显上升,分别为(0.148±0.007),(0.164±0.006),(0.172±0.007)mg/L,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烫伤组(P〈0.01).正常皮肤和伤后第1日的创面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无表达或仅呈弱阳性表达,伤后第5,7日,单纯烫伤组和锌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增加,但锌治疗组高于单纯烫伤组(P〈0.05);伤后第3,5,7日,单纯烫伤组和锌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加,锌治疗组高于单纯烫伤组(P〈0.05).结论:锌对烫伤后低锌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57例光线性角化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37例局部外用新鲜配置的20%ALA乳膏,封包3 h后用波长635 nm的红光照射,照射时间30 min。对照组20例采用微晶磨削。结果经过1次、2次治疗后,光线性角化病30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疗效,方法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很好的保持患者美容,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PA 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皮KC经EGF处理12、24、48、72h后,tPAmRNA/蛋白质的量均增加(P<0.01),tPAmRNA的表达的 高峰出现于EGF作用24h时,tPA蛋白质表达的高峰则出现于EGF作用48h时。EGF联合0.5、1.0、1.5mmol/L Ca^2 作用小鼠表皮KC48h,与EGF单独作用小鼠表皮KC48h时,tPAmRNAA/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小鼠表皮KC中,EGF可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但受Ca^2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牛珀至宝丹对老年记忆减退大鼠的脑尾壳核及皮质区EG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以Morris水迷宫将老年大鼠(24月龄)筛选为记忆正常组、记忆减退组和牛珀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尾壳核及皮质区EGF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牛珀治疗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其脑内尾壳核及皮质区EGF阳性神经元教量明显增加,与记忆减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记忆减退大鼠学习记忆能h显著提高可能与牛珀至宝丹增加脑尾壳核及皮质区EG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抑制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天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天2次。辐射伤后2、6、10、18和24d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创面发生率及伤口局部ICAM-1、E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ICAM-1的表达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以早期明显。实验组E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以中期明显。实验组创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机制与ICAM-1分泌的抑制及EGF分泌的促进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制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剂对碱烧伤后的兔角膜溃疡创面进行治疗。63只纯种新西兰白兔分为7组,每组9只,其中5组为治疗组,另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用每毫升0.5,5,20,50和100μg表皮生长因子滴眼剂滴眼,对照组分别用纤维结合蛋白和氯霉素滴眼。伤后24,48,72,96及120h裂隙灯荧光素染色,照像观察溃疡面积,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结果显示5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EGF对角膜碱烧伤后的溃疡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