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舞花姜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春峰  徐珞珊  王峥涛 《中药材》2001,24(4):249-250
对舞花姜Globba Smith根和根茎进行了生药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定,为该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山东省沂源县普查队通过对野外药用植物的调查、采集和资料整理,发现了4种药用植物的地理新分布。山东省沂源县新发现的4个地理分布新纪录种分别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 Rapaic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 Pers和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植物标本馆。这些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为山东药用植物类群多样性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浦城县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唇形科植物香科科属植物大唇香科科Teucrium labiosum和益母草属植物假鬃尾草Leonurus chaituroides,两者均为福建省新分布记录种,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汤丽  金晓青  顾秋金  俞冰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84-1786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浙江省通过调查整理发现3种地理新记录,经鉴定为海南山蓝Peristrophe floribunda (Hemsl.) C.Y.Wu et H.S.Lo、福建竹叶草Oplismenus fujianensis S.L.Chen et Y.X.Jin和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 (L.) A.Camus。这些类群的新分布,对丰富和补充浙江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安徽省普查工作中,歙县中药资源普查队通过调查整理发现安徽省百合科一新分布属——竹根七属和新记录种散斑竹根七Disporopsis aspera (Hua) Engl.ex Krause。竹根七属植物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个新记录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安徽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增加了安徽省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本地数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江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发现的江西省植物新记录,其中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6个,分别为水茴草属Samolus L.、冠唇花属Microtoena Prai,白垩铁线蕨Adiantum gravesii Hance、水茴草Samoius valerandii L.、麻叶冠唇花Microtoena urticifolia Hemsl.、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 C.Y.Wu et H.W.Li、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散斑竹根七Disporopsis aspersa(Hua)Engl.,其中4种有用药记载。  相似文献   

7.
贵州药用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南川楼梯草、芽生虎耳草、大花双参、羽叶三七、四棱草、滇韭、大苞姜等七种药用植物在贵州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骨碎补在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中医正骨》2003,15(11):59-59
骨碎补 (RhizomaDrynariae)又名毛姜、猴姜、申姜、石岩姜、爬岩姜〔1〕。可供药用的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多年生附生植物槲蕨的根茎〔2〕,以体肥大、质地轻脆、形状扁平、色棕者为佳。中国药科大学周荣汉教授曾深入产区收集样品 ,发现全国有 3科 6属 12种植物可作为药用。其中以槲蕨为主要品种。骨碎补的主要成份〔3、4〕 是柚皮甙(Naringin) ,水解后得柚皮素、D 葡萄糖、L 鼠李糖 ,尚有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及二黄酮类化合物。骨碎补盛产于湖北、浙江 ,此外 ,…  相似文献   

9.
 活麻药用历史悠久,在《楚彝本草》、《滇药录》、《藏本草》等均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咳嗽多痰、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疾患。根据本草学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的资料提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所用活麻为荨麻科荨麻属的植物。因此,目前国内外在荨麻属药用植物的效应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较多,由于其明确的疗效,引起相关科研人员的日益重视[1]。活麻作为治疗药物以红禾麻的药名被收录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该标准收载的活麻原植物为荨麻科珠牙艾麻[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 Wedd.]的新鲜或干燥全草[2]。我们经过广泛的调查,贵州不少民族地区以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大蝎子草[Girardinia diversifolia (Link) Friis]的全草或根作为活麻药材广泛使用,目前对大蝎子草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其植物生态学和药效学及临床等方面[3],而大蝎子草挥发性成分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为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实验以大蝎子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大蝎子草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芳香新塔花(Zizphora clinopodioides Lam.),又名唇香草、小叶薄荷,为唇形科新塔花属植物.我国分布于新疆,国外前苏联、蒙古亦有分布,生于砾石坡地及半荒漠草滩上.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了安徽省1个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乌口树属(Tarenna Gaertn.)、白花苦灯笼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ins.、毛柄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opetiolatum Z. P. Jien.、笔罗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和虎耳草状景天Sedum drymarioides Hance var. saxifragiforme X. F. Jin et H. W. Zhang。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腊叶标本馆(ACM)。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不仅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类群多样性提供依据,还丰富了安徽省的植物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差异。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浙江磐安、陕西安康、湖北武穴、湖南邵东、四川达州和安徽亳州共6个产地的玄参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 05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53个形态型,经分子系统学分析,共划分为84个分类单元,分属于25个属,其中间座壳属、镰刀菌属、黑孢属、链格孢属、茎点霉属、棒孢属、附球菌属、枝孢属为6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属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表明浙江磐安产地玄参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四川达州产地的多样性稍低。结论系统研究玄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阐明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可为玄参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湖北药用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报道了湖北药用植物1个新记录属:金线兰属Anoectochilus及其对应的新记录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7个新记录种:甘青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武陵黄耆Astragalus wulingensis、东风草Blumea megacephala、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台北艾纳香B.formosana、江苏石蒜Lycoris houdyshelii、大野芋Colocasia gigantea;1个新记录变种花叶对叶兰Neottia puberula var.maculata。其中金线兰和花叶对叶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将金线兰列为濒危(EN)级别,武陵黄耆被列为极危(CR)级别。该文对这些物种的新分布区域进行报道,拓宽了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北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重庆(试点)渝东南片区调查,发现重庆药用植物1个新记录科,即番荔枝科Annonaceae;2个新记录属,即瓜馥木属Fissistigma、鹿茸草属Monochasma;6个新记录种,即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凹叶瓜馥木Fissistigma retusum、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毛茛叶报春Primula ranunculoids、羽裂唇柱苣苔Chirita pinnatifida、圆扇八宝Hylotelephium sieboldii,凭证标本均存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李茜茜  唐藕凤  王梦迪  李娇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0,51(7):1901-1908
目的研究延胡索块茎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其与延胡索乙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8个产地(浙江磐安、浙江东阳、浙江缙云、陕西三合镇、陕西董家营、重庆开县、安徽宣城、河南信阳)的延胡索块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各产地延胡索块茎延胡索乙素含量。通过Excel、SPSS软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优势属和种不同水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共分离得到的174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9个分类单元,分属于3个门5个纲10个目14个科15个属,其中14个鉴定到种水平,5个鉴定到属水平;8个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浙江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内生真菌丰富度(S)、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H′)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产地;H′值和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与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最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结论延胡索块茎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作为优势菌可能与延胡索乙素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和耐盐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种植情况进行调查。该区域有274种耐盐药用植物,其中水生、湿生植物42种,共74科190属。主栽耐盐药材有蛇床子、红花、金银花、皂角、板蓝根等,尚未形成特色药材和产业集群。盐地碱蓬、盐角草、小果白刺、柽柳、益母草、蒲公英、罗布麻等特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应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毛茛科的多种植物是民族药的基原,本研究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17种毛茛科藏药材进行鉴定,为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 从四个省份采集或购买17种毛茛科藏药材样本,分布于8个属。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序列后,将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CodonCode Aligner(v.9.0.1)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将拼接后的序列在NCBI网站进行在线比对。在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物种的rDNA序列(包含完整的ITS2区域)。上述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v.9.0.1)软件剪切后,采用BLAST方法进行比对,然后再采用两种评估ITS2序列的鉴定能力。第一种是系统聚类树法(Tree-based method),用MEGA(v.5.0)软件构建NJ系统聚类树(Neighbour-Joining tree);第二种是遗传距离法(Distance-based method),用TaxonGap(v.2.4.1)软件分析物种的种内与种间变异关系。结果 29份试验样本的ITS2序列测序成功率为100%,与93条数据库中下载的ITS2序列合并后,长度为213-230 bp,比对长度为244 bp,变异位点数72.1%。BLAST结果表明,29条ITS2序列可以将全部物种鉴定到属。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够成功鉴别8个物种;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够成功鉴别7种毛茛科药材。两种方法总共可以鉴别9种药材,它们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多小叶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var. foliolosa)、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长花铁线莲(Clematis rehderiana)、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腺毛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拟耧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和芸香叶唐松草(Thalictrum rutifolium),鉴定效率为52.9%。结论 ITS2序列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鉴定部分毛茛科藏药材,为原植物和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8个维管束植物新记录,分别为鄂西十大功劳、罗汉松叶海桐、长柱柿、短柱胡颓子、环花开口箭、安蕨、亮叶耳蕨、培善耳蕨。对每个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描述,提供相关的引证标本、地理分布信息并附彩色照片以供识别。通过文献调研发现,鄂西十大功劳和亮叶耳蕨具有药用功效。这些新记录进一步丰富了广西植物区系资料,也对广西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野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杂赤”又称“杂赤确”“杂赤巴帽卡”等,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是一种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藏药。通过梳理查阅有关文献与标准发现,“杂赤”可以按正品、副品(替代品)和类同品分类,也可以按黑、白品种分类。其基原包含菊科12属约30种植物,涉及风毛菊属、苦荬菜属、小苦荬属及岩参属植物,各属植物功能主治基本相同。“杂赤”的品种整理、质量比较、药用历史和现状总结能够为“杂赤”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地区下属不同县市地区的野生竹节参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野生竹节参主要分布在东经29°—30°、北纬108°—110°,海拔1 000~1 500 m较湿润的林下、沟边或次生林的高草丛中,种群密度较低;其着生的土壤以黄棕壤、黄壤和红壤为主,以潮土和腐殖土为主,腐殖土厚度5~30cm,p H 6.0~6.8,含水量16.8%~24.2%,土壤容重1.39~2.12;其所处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其群落结构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伴生植物中种子植物总计有86科118属134种,乔木层共有15科21属26种,群落的优势种主要是松科植物如马尾松、油松和巴山松和杉科植物如杉木、柳杉等;灌木层39科54属62种,以油茶、刺楸、三叶木通、扇棕、圆叶鼠李、光叶菝葜等为优势植物种类;草本层32科43属46种,蕨类植物如黑足鳞毛蕨、绵马贯众、尖齿凤丫蕨、三叉耳蕨、掌叶铁线蕨、峨眉蕨贯众、岩蕨、狗脊蕨优势极大;地被层覆盖有大量的地衣和苔藓。其中,马尾松、油松、巴山松、蕨类、地衣和苔藓可作为恩施地区野生竹节参的指示植物。表明野生竹节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为主,垂直结构较明显,可依据研究成果实现野生竹节参的驯化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