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张蔷蓉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6):1136-1139
为进一步了解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列当O.coerulescens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纯化,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从列当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1→3)-O-α-L-鼠李糖基-4,6-O-二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为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B。经抑菌活性筛选,列当苷B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列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该药材进一步活性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美珍  王晓琴  李超 《中草药》2014,45(17):2447-2452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藏药密生波罗花Incarvillea compac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密生波罗花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3′′′-异甲氧基圆齿列当苷(1)、3′′′-甲氧基圆齿列当苷(2)、圆齿列当苷(3)和异角胡麻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中1个新的色原酮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冰  曾祖平  李萍  何薇  王宏  高增平 《中草药》2013,44(17):2347-234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鳞毛蕨全草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牡荆苷(2)、异槲皮苷(3)、3-羟基-5-丙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A,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圆苞金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亚梅  蔡英  董聪  黄居敏  李旸  杨明  张普照 《中草药》2015,46(22):3314-3317
目的研究圆苞金足草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圆苞金足草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3,4,5-三甲氧基苯酚-1-O-6-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异类叶升麻苷(3)、isonuomioside A(4)、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5)、淫羊藿次苷F2(6)、(-)-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脱咖啡酰基毛蕊糖苷(9)、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圆苞金足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虎舌红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虎舌红全草乙醇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7-四甲氧基黄酮(1)、3′,4′,5′,5,7-五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槲皮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三叶豆苷(7)、柚皮素-7-O-葡萄糖苷(8)、山柰酚(9)、4′-甲氧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三白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忠立  左月明  徐璐  屈晓晟  罗永明 《中草药》2011,42(8):1490-1493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1)、槲皮苷(2)、异槲皮苷(3)、槲皮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亓小坡  田均勉  沈云亨  张卫东 《中草药》2019,50(11):2513-2517
目的研究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经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硅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运用NMR、HR-ES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铁锁根80%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麦芽酚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芽酚-3-O-[6-O-(4-O-α-L-吡喃鼠李糖基)-Z-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麦芽酚-3-O-[6-O-(4-O-α-L-吡喃鼠李糖基)-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麦芽酚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金铁锁酚苷A和B。  相似文献   

9.
蔓性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毅  富艳彬  华会明  李占林 《中草药》2012,43(7):1259-1262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牵牛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牵牛全草Pharbitis nil(L.)Choisy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无水乙醇浸泡后浓缩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物使用柱层析、HPLC制备、重结晶等方法对牵牛全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牵牛全草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红景天苷(2),(6S,9R)-roseoside(3),ampelopsisionoside(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8),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毕光耀  丁怡宁  王丽  胡赛文  李贺敏  雷明  张占江  夏至 《中草药》2022,53(22):7191-7200
目的 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耀玲  王美娇  易智聪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张树军 《中草药》2017,48(14):2817-2819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柳蒿全草甲醇提取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该双倍半萜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柳蒿素A。  相似文献   

13.
赵泽青  苏艳芳  黄雄 《中草药》2016,47(8):1265-1268
目的研究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薄层色谱以及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1H-NMR、13C-NMR、COSY、HMBC、HSQC、NOESY、MS等波谱手段以及与对照品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莛子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ohima C 10-O-β-D-glucopyranoside(1)、獐芽菜苷(2)、马钱子苷酸(3)、马钱子苷(4)、grandiflor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莛子藨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转录基因参考序列和表达量信息,探索赶黄草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为赶黄草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赶黄草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过滤组装,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比对注释,同时对本研究获得赶黄草活性成分合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40 005 442条有效的短读序,通过de novo拼接得到42 306个unigene,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共计得到518个ORF,其中75个ORF具有转录因子结构域。通过KEGG分析,检测到33、32、59、68个unigene分别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固醇类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和羧酸代谢。结论本研究发现的这些基因对赶黄草遗传改良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基原兔耳草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必兴  苟琰  齐景梁  蒋桂华  耿昭  周娟 《中草药》2020,51(15):4019-4024
目的建立现有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兔耳草基原全缘兔耳草Lagotis integra(药材名为兔耳草)及短管兔耳草L. brevituba(药材名为洪连)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并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其他3种较为常见的兔耳草(圆穗兔耳草L.ramalana、革叶兔耳草L. alutacea及短穗兔耳草L. brachystachy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全缘兔耳草与短管兔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低,故分别建立二者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全缘兔耳草)及25℃(短管兔耳草)。结果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指认了14个共有峰,并标定了大车前苷、鞭打绣球苷B、10-O-trans-p-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及10-O-[(E)-3,4-di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峰;所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存在13个共有峰,并标定松果菊苷、大车前苷及毛蕊花糖苷峰;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全缘兔耳草及革叶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短管兔耳草及圆穗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结论已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各基原兔耳草进行鉴别,建议革叶兔耳草与全缘兔耳草同时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圆穗兔耳草可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洪连"的新基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秃叶黄皮树和黄皮树中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的含量,并比较不同品种黄柏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 方法: 采用HPLC,Xti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结果: 5 种成分在上述条件下分离良好。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分别在0.001 7~0.07,0.002~0.08,0.000 5~0.02,0.01~0.4,0.000 5~0.02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9,0.999 9,0.999 5,平均回收率均>97%,(RSD<3%,n=9)。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秃叶黄皮树与黄皮树质量控制的方法。秃叶黄皮树中黄柏碱、木兰花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酮含量与黄皮树无明显差异;且已成为黄柏药材的主流商品,建议将秃叶黄皮树与黄皮树一同作为黄柏收入药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离自药用植物白毛蛇Humata tyermanni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发酵产物醋酸乙酯提取物(B06e)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B06e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B06e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结合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阻滞实验、圆二色谱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B06e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形态、DNA的影响。结果 B06e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μg/m L,3×MIC处理组的电导率是对照组的1.01倍;3×MIC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1.6倍;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MIC处理组被碘化丙啶(PI)染色的阳性细胞比是对照组的286.5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06e处理后菌体表面变得粗糙,细胞膜大量塌陷;以上结果说明B06e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凝胶阻滞、圆二色谱的结果表明,B06e能够以嵌插的方式与DNA结合,但不能降解DNA;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经B06e处理后rec A和rec 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和3.7倍,说明B06e能破坏DNA的结构,迫使大肠杆菌启动了SOS修复。结论 B06e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DNA的结构,使得细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菌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艳琴  许瑛  石慧君  胡生福  葛菲 《中草药》2014,45(22):3343-3350
对箭叶淫羊藿复合体的分类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形态性状的整理和归纳表明,淫羊藿属至少有10个类群与箭叶淫羊藿关系密切,类群间界限模糊不清,形态性状在类群间存在过渡和交集,其分类依据可能只是整体形态变异数集中的某一子集,不足以成立新变种或新种。将贵州淫羊藿处理为箭叶淫羊藿异名,普定淫羊藿降为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毡毛淫羊藿、龙头虎毡毛淫羊藿、剑河淫羊藿、多花淫羊藿、裂叶淫羊藿和靖州淫羊藿作为天平山淫羊藿异名。箭叶淫羊藿复合体的分类最终追溯到箭叶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的关系,两类群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花序类型,是狭而直圆锥花序(箭叶淫羊藿)还是聚伞状/铺散型圆锥花序(天平山淫羊藿),及由此导致小花数量和大小上的差异。但天平山淫羊藿多个关键分类性状与箭叶淫羊藿叶存在重叠,其分类处理仍需进一步讨论,有待进一步野外居群的系统观测和深入细致研究。缺乏全面的野外调查和形态性状统计,对各类群性状变异幅度、变异式样和分类价值研究不够及对物种概念和划分标准理解的差异是造成其分类学上难以处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列当属为列当科中最大的属,其中多种植物作为药用,具有补肾、强身之功效。该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含有苯乙醇苷、木脂素、萜类等成分,其主要活性物质为苯乙醇苷类。苯乙醇苷类成分在列当属中广泛存在,是一类以苯乙醇基与葡萄糖苷化后形成的含有酯键及氧苷键的天然水溶性糖苷。目前从列当属中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为24个,多具有以下特征,与苷元直接相连的中心糖为葡萄糖的单糖苷,中心葡萄糖的3位多与鼠李糖相连的二糖苷;第2个葡萄糖或木糖与中心葡萄糖的6位相连的三糖苷,在中心葡萄糖的4或6位还常连有咖啡酰基、阿魏酰基或香豆酰基等官能团。基于以上结构特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而显著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列当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及雄性激素样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肾虚、小儿腹泻、肠炎、痢疾等病症的治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列当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列当属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西红花Crocus sativus水提物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红花酸(50 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50 mg/kg)组、西红花水提物(200 mg/kg)组、红花水提物(700 mg/kg)组和阿司匹林(50 mg/kg)组,大鼠sc肾上腺素建立急性血瘀模型。造模前给予药物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蛋白S(protein S,PS)、血流变相关指标、血生化相关指标、纤溶系统相关指标以及右颈动脉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凝血时间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F1+2和PS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除红花水提物组,其余各给药组血清中T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15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6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红花水提物组1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西红花水提物组和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管内皮脱落减少。结论西红花酸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西红花水提物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红花水提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