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考察两面针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差异,为规范化种植两面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结果两面针野生药材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48%~0.21%;栽培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13%~0.198%,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与栽培年限成正比关系,栽培时间越长,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就越高。结论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只有1个批号略高于栽培品,故栽培两面针的质量优于野生两面针。  相似文献   

2.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两面针非药用部位果壳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LTQ/Orbitrap-MS采集数据后,对各色谱峰的质谱图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与文献数据库进行对比,对各色谱峰进行结构推测和确认。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两面针果壳样品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两面针果壳中共鉴定了2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两面针碱、鹅楸掌碱、木兰箭毒碱),吡咯类生物碱(别隐品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喹啉类生物碱(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有机胺类生物碱(γ-山椒素)。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法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均随着试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该文对两面针果壳进行了化学成分及活性的研究,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两面针植物更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渗漉法提取两面针活性成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渗漉法提取两面针中具有镇痛、抗炎和止血活性成分新棒状花椒酰胺工艺。方法在两面针的提取中对新棒状花椒酰胺有影响的3个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和渗漉体积流量,每个因素选择3个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的优选,以新棒状花椒酰胺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两面针用乙醇体积分数为95%、浸泡时间为72h、渗漉体积流量为3.9mL/min的时,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74%。结论渗漉法提取两面针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与用回流法比较,提取率较接近,也完全适合两面针中新棒状花椒酰胺提取。  相似文献   

5.
杭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粉是植物携带遗传信息的雄性生殖细胞集合体,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性状更稳定,形态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大量研究表明种子植物成熟花粉的形态结构稳定,因此花粉粒形状、轮廓、大小、颜色、萌发沟及纹饰等形态特征,可为物种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面针提取物抗胃癌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两面针提取物抗胃癌谱-效关系的建立方法.方法:用MTT和HPLC分别测定两面针肿瘤抑制率和指纹峰数据,再用适合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用逐步后退法建立了两面针抗胃癌谱-效关系式.结论:该关系式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外部形态和不同种源与甘草中药用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草外部形态以及甘草药用活性成分含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经相关分析,筛选出一些与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相关的性状,筛选出内蒙古杭锦旗栽培的多年生甘草种源46和一年生高沙窝种源为优良育种材料。结论从单株性状对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进行选择的范围和改良潜力很大,甘草中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受遗传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对维吾尔族习用药骆驼刺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居群的骆驼刺在种子微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种子形状均为肾形,表面纹饰基本为条纹状,各居群间在条纹的粗细、长短和曲折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反映了骆驼刺种子微形态特征的稳定性和生态因素的影响及居群变异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甘草及其近缘种种子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新生  马骥 《中药材》2005,28(4):274-277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对甘草及其近缘种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草属植物种子微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子表面纹饰较为复杂.甘草、黄甘草为板块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为不规则脑纹状,腺荚甘草为条纹状网状.同种的不同地方居群,其种子表面纹饰基本类型相同,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异.种子表面纹饰对于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及分类群的界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对麻黄及其近缘种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麻黄等4种植物在种子微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种子形状均为狭卵形,表面纹饰均为纵条纹状,各种间仅在条纹的粗细、走向和形态上略有差异,种子表面颜色有所不同,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属分类的自然性和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对两面针成分进行筛选并预测和收集相关靶点。利用OMIM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炎症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炎症靶点"网络文件,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网络,从而获得与两面针抗炎直接相关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后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Cytoscape 3.5.1的插件ClueGO对其涉及的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最终合并以上关系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3个,抗炎靶点9个,包括COX-2、i NOS、PPARG、COX1、MAPK-14、JUN等,两面针抗炎的可能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RLs信号通路。结论初步揭示了两面针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的相互作用,调控多条通路共同干预实现的,但关键的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相似文献   

12.
曾英港  王柳萍  奉建芳  唐丹丹  蒙泔竹 《中草药》2023,54(13):4186-4201
目的 考察入山虎Zanthoxylum nitidum var. tomentosum不同提取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考察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对人RA成纤维样滑膜MH7A细胞增殖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通过对大鼠足趾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RA大鼠模型,测定大鼠体质量、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足跖肿胀度、脏器系数、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以评价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的抗RA活性作用。采用UPLC-Q-TOF-MS/MS分析入山虎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 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在体外,能够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P<0.05、0.01),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在体内,入山虎的提取部位可不同程度降低R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全身评分及关节炎评分(P<0.05、0.01),改善踝关节的病理改变,缓解RA大鼠的炎症反应,还能减少促炎因子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分泌(P<0.01)。对入山虎的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入山虎的提取物含有的化合物比较相似,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以生物碱类居多,主要包括呋喃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阿朴啡类、苯并菲啶类、酰胺类等。结论 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入山虎提取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李培江  聂志佩  余竟  米瑶  李关荣 《中草药》2016,47(7):1210-1216
目的观察钝叶决明Senna obtusifolia花粉粒形态,测定花粉活力,确定花粉萌发最适条件和花药诱导培养产生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及其倍性鉴定,为决明单倍体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孢子压片显微观察花粉粒形态;I2-KI染色法观测花粉活力并确定活力最大的花蕾大小;液体培养结合显微观察确定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组成、温度和萌发时间;醋酸洋红染色法确定小孢子发育时期;花药离体培养确定产生愈伤组织的条件;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鉴定愈伤组织倍性。结果钝叶决明花粉粒呈椭球形并具有3条萌发沟,多为2孔萌发;花蕾纵径为1.0~1.1 cm时,花粉的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是10%蔗糖+1%硼酸,以25℃培养1~3 h为最佳萌发期;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0.9~1.1 cm;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 mg/L 6-BA+2.0 mg/L NAA+3%蔗糖+0.6%琼脂;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1.0mg/L 6-BA+1.0 mg/L IAA+1.0 mg/L 2,4-D+1.0 mg/L GA3+3%蔗糖;愈伤组织存在倍性分离现象,具有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结论钝叶决明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是10%蔗糖+1%硼酸;花药离体培养最佳时期为花蕾纵径为0.9~1.1 cm,获得的嵌合体花药愈伤组织为进一步进行决明单倍体诱导和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藤椒Zanthoxylum armatum为近年兴起的特色药食两用产品,而藤椒在花椒商品相关标准中并未收载,对于藤椒的定义也尚无明确规定。针对藤椒在内的花椒商品的来源进行了考证,分析了藤椒与其他花椒商品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提出了对藤椒定义的思考。对藤椒定义的规定将有助于稳定藤椒的质量,为后续藤椒的质量标准、品质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为解决花椒商品中"青花椒"的混用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两面针分散片最佳处方,确定工艺流程。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为综合指标筛选和优化两面针分散片的最佳处方与工艺。结果:按优化后的处方工艺制备的两面针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20s,分散均匀性好;分散片体外释药参数T50和Td明显小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参数(P<0.01)。结论:所制备两面针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Aqueous-ethanol 90% extracts of leaves, roots and stem barks of Zanthoxylum leprieurii and Zanthoxylum xanthoxyloid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ntifungal properties against nine fungi by dilution methods on a solid medium and in a liquid medium.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extracts, to varying extents, inhibit the in vitro growth of Candida albican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nd seven filamentous fungi tested. Only the extracts obtained from the roots and stem barks of Z. xanthoxyloides showed antifungal activity on the germs studied, with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varying, respectively, from 0.5 to 1 mg/ml for the roots and from 0.125 to 1 mg/ml for the stem bar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花椒与青椒挥发油组成成分,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基源花椒药材的内在质量差异,以期为花椒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品质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Kováts保留指数(RI)定性两者的挥发油组成成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GC-MS分析4批次花椒共定性62种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的前5个依次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α-松油醇,(-)-4-萜品醇,柠檬烯。4批次青椒共定性32种化合物,含量由高到底的前5个分别为爱草脑,大根香叶烯D,柠檬烯,芳樟醇、石竹烯。结论:不同基源和不同产地的花椒药材挥发油组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不同基源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MS技术从两面针根和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1个和51个低极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7个,主要为斯巴醇(根18.49%,茎26.18%)、棕榈酸(根14.24%,茎12.79%)、芳姜黄酮(根6.95%,茎8.88%)、油酸(根8.39%,茎5.71%)和己酸(根4.39%,茎7.78%)等;体外MTT法测试表明两面针根和茎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和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均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明两面针根和茎低极性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相似,其体外细胞毒活性也相似,可为两面针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和扩大药用部位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