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川牛膝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临床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显著。对川牛膝的概况进行简要论述,提出川牛膝品种混乱、应用不当、产地变迁和质量标准低等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综述和产地调研方法,根据中药材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从道地药材的的质量管理入手,结合中药材GAP的实施,以川产道地药材资源为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范化生产,创造道地药材著名品牌,以带动产区经济的发展并与国际中草药市场接轨,树立正确的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观念,弘扬祖国传统医药。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是中药资源大省,道地药材丰富,但当今四川省行政区划范围内,道地药材在不同历史时期本草著作中产地记载呈现动态分布变化的过程。该文在认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四川省地理范围的基础上,重点对古今主流本草记载四川省境内道地药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发现:《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记载四川省境内道地药材产地主要以四川省中东部地区为主,主要有麝香、黄连、干姜、附子、花椒、川芎现今仍属四川省道地药材,其余多数已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有名未用品;《千金翼方》记载产地主要以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阿坝州和绵阳3个区域为主,乌头、附子、干姜、羌活、黄连、川芎现今仍属四川省道地药材;《本草图经》记载产地主要以成都平原、宜宾和三台3个区域为主,川楝子、川芎、花椒、乌头、附子、天门冬等现今仍属四川省道地药材;《本草纲目》记载产地以泛四川省为主,黄连、川续断、川楝子、川牛膝现今仍属四川省道地药材;《药物出产辨》和《增订伪药条辨》除了以泛四川省地区记载外,还有康定、松潘、都江堰、江油、南充、雅安和峨眉以小地名记载,麝香、杜仲、黄柏等仍是四川省境内道地药材。升麻、麻黄、川芎、黄连等部分药物在不同历史时期本草著作中在四川省境内的产地也发生过变化。该文考证结果对四川省境内道地药材的历史与分布变迁提供了新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川产道地药材的形成内涵。  相似文献   

4.
川党参作为一种川产道地药材,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之功效,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本文简要概述川党参产地变迁、品鉴体系不完善、质量标准低等不良近况,并着重分析川党参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价值,为道地药材川党参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川厚朴作为一种川产道地药材,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中医临床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川厚朴的产地变迁、品鉴体系不完善、质量标准低等不良近况作了简要概述,并对川厚朴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着重分析,为道地药材川厚朴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尚雪  董丽君  文路军  彭文甫  方清茂  徐新良 《中草药》2016,47(24):4445-4451
目的对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资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中药资源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以四川省为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适宜川牛膝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4个方面对川牛膝适宜性分布进行研究,按照不同指标因子分等,得到四川省川牛膝适宜区分等图,并结合野外实测进行验证,对道地药材川牛膝进行研究。结果四川省的川牛膝资源主要适宜分布在乐山、雅安、凉山彝族自治州、宜宾等19个市、州,共包含91个县区,适宜性分布总面积约为3 633.52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0.76%。根据相关数据、文献资料记载和野外调查研究可以得出,通过遥感与GIS技术分析所得适宜性结果与川牛膝资源实际分布范围基本吻合。结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对中药材进行适宜性分析,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全面调查川牛膝资源和其他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道地药材因为具有明确的地域性等特征为中医药区别于其他民族医药的特色之一,四川道地药材品种资源丰富,受制于标准滞后与时代发展和客观需求,近几十年来川产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规模有限和效益不彰。该文从道地川药产业全过程及全产业链的角度,阐述了标准化对道地川药质量保障体系、道地川药产业健康发展和道地川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意义。目前,四川已全力推进道地川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践,以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引领和推进道地川药产业快速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9.
川楝子作为一种川产道地药材,归肝、小肠、膀胱经,有清肝泄火,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之功效,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笔简要概述川楝子产地变迁、品鉴体系不完善、质量标准低等不良近况,并着重分析川楝子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价值,为道地药材川楝子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认识已进入到跨组学、跨学科智能新阶段,迫切需要将这些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交互应用,形成统一、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和大数据平台。道地药材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来源,是中医药特有的品质优劣概念和综合判别标准。国内外已建立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全球药典基因组数据库(GPGD)等为代表的数据库平台,但未能及时反映新近的大量地理资源、表型、化学成分和遗传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四川省是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最新统计中药品种数超过8 000种,川产道地药材品种86种,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该文基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及相关成果,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例构建药用植物生物信息数据库及生产布局可视化分析平台,涵盖了地理资源数据、表型数据、化学成分数据和遗传资源数据等,有效地将川产道地药材多维度数据统一整合,并提供不同层面的数据交互应用。该平台不仅是首个针对川产道地药材的大型多维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可为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鉴定、药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优良品种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该平台提供的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代表的药用植物资...  相似文献   

11.
刘天亮  江维克  舒国平  康传志  杨昌贵  周涛 《中草药》2022,53(24):7855-7863
目的 通过梳理前胡Peucedani Radix相关研究文献脉络,绘制前胡相关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结合前胡产地与市场调研分析研究现状和问题,旨为前胡的后续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集前胡主产区的气候因子数据、各药材市场前胡价格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前胡20年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主题共现、共被引分析。结果 前胡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目前主要产区主要集中于浙、皖、赣、黔、川、渝等地,不同产区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种植技术对于前胡药材品质的形成产生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传统前胡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并无商品规格等级之分,当前市场将前胡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规格,但以栽培前胡为主流商品,未来前胡价格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结论 基于生态种植理念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客观适宜的优质优价体系的建立是前胡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香豆素类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转录调控研究是提升前胡品质的重要途径,复方配伍规律的挖掘和分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前胡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胡产业化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其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红花的起源与产地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应用红花的历史悠久,但关于红花起源地说法不一。红花引入我国后以药用为主,主要产自四川。但目前以新疆为主产区,川红花则难以觅见。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红花市场产销信息,并前往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把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看作红花的起源地最为合理;我国红花产地的变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红花产地适宜性及品质评价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珍珍  史星星 《中草药》2019,50(24):6114-6119
目的 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木香进行定性鉴别。方法 收集8个不同产地木香样品48批,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采用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LDA算法和非线性降维LLE+SMA算法区别不同产地木香。结果 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LDA算法并不能对不同产地木香进行很好地区分,部分产地样品存在大量重叠现象,而采用LLE+SMA算法判别效果极为显著,可以完全把8个不同产地木香区分开。结论 电子鼻技术应用于不同产地木香的区分是可行的,为木香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艳琰  唐于平  陈嘉倩  曹玉洁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21):5170-5178
大黄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多功效、多品种、多道地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系统归纳了大黄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并基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分析了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关注地域变化与把握采收时节,不同品种的"功效偏向性"应用、非药用部位利用、资源性成分的高值化发展等大黄资源化学利用途径与策略,为大黄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及附子药材主产区的资源、栽培及产地加工现状,为乌头类药材的资源保护、规范栽培、产地加工、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及走访产地、市场对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材产区的乌头属植物种类、分布和附子药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品种较多,分别有67、63、10个种。乌头属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但基原复杂;乌头属药材新种植区域产地加工欠规范,部分存在品种间掺混现象。结论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资源保护、种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规范栽培及产地加工,规范流通市场,建立质量溯源体系,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秦露  李健  耿燕楠  杨敏  刘广绪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4,55(6):2077-2084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板蓝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建立板蓝根的指纹图谱,测定板蓝根中胞苷、尿苷、腺苷、鸟苷和(R, S)-告依春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应用Origin软件对板蓝根主要指标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建立了16批板蓝根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5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58~0.998,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胞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尿苷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腺苷含量与含水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含水量、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板蓝根药材质量的主控因子。为进一步探讨板蓝根适宜的土壤环境和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一定依据,为板蓝根药材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浙产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和川产麦冬的性状特征,为其快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考察并收集不同产地的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药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颜色等13个性状特征参数,采用Simca14.1和IBM SPSS Statistics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产麦冬与川产麦冬的种植及采收加工技术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实验室加工样品8个符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条件性状变量数据,产地加工样品9个符合VIP值>1的条件性状变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道地主产区的浙产麦冬与川产麦冬在性状上可明显区分,但实验室加工的道地主产区的浙产麦冬与道地非主产区的川产麦冬则有一定的混淆。浙产麦冬外表面颜色深、中柱明显,气味清香,具粘牙性;川产麦冬外表面颜色较浅、中柱不明显,气味淡,无黏牙性。结论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的性状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其表面颜色、中柱大小、气味和黏性可为作为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4个成分可作为甘草潜在Q-marker科学合理,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龚小红  赵梦杰  党珏  罗林  彦培傲  袁岸  李芸霞  彭成 《中草药》2017,48(23):4994-4999
目的建立大黄Rheum palmatum13个有效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以及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评价模式。方法采用ZORBA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254 nm波长下对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儿茶素、芦荟大黄素苷、大黄酸苷、大黄素苷、大黄酚苷、大黄素甲醚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大黄13个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精密度以及重复性的RSD值在5.00%以内,加样回收率在95.54%~103.19%,样品24 h内稳定;27批样品大黄的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特征根,主成分综合模型值在0.335~1.905,四川绵阳大黄值最高。结论建立了大黄13个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主成分分析为大黄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手段,主成分综合模型值可作为大黄质量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珍珍  史星星  樊旭蕾  王淑美 《中草药》2018,49(24):5916-5922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FCM(Fuzzy C-Means)算法相结合的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木香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方法 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及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木香挥发油的含量作为木香评价考察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中药质量排序,FCM算法进行中药质量分类。结果不同产地木香平均关联度排序为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安徽亳州北京河北,FCM算法将不同产地木香样品分为3类。由2种方法结合分析可知云南、广东、广西在质量高的类组中;湖南、四川在质量中等的类组中;北京、安徽亳州、河北在质量低的类组中。结论构建了用于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综合模式识别模型体系,首次在木香药材中采用模糊聚类算法,旨在形成一种木香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为现代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新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引领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