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附子配伍甘草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基于附子毒性生物标记物配伍甘草前后的轨迹变化规律,阐释附子配伍甘草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HDMS对连续给药6个月的附子组、附子-甘草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鉴定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并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大鼠体内毒性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确定了12个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与之相关的6条代谢通路,附子配伍甘草后对其中10个毒性生物标记物具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附子与甘草配伍可通过调节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有效降低附子的毒性,从代谢产物角度揭示中药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为附子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莹  傅超美  任波  刘圆  高飞  杨欢  彭伟  甘彦雄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66-3171
四逆汤是经典《伤寒论》中的急救方,由附子、甘草(炙)、干姜组成,研究建立体外H9c2心肌细胞MI-RI模型,通过观察正常对照组、MI-RI模型组、四逆汤作用组和缺甘草四逆汤作用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LGH和CK活性。同时收集各组细胞培养液并采用GC-MS 技术进行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OPLS-DA),得到17个代谢标志物(指认15个),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逆汤中附子配伍甘草解毒增效机制是通过调节糖酵解、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中氮的代谢等生物代谢途径得以实现的。研究也证明四逆汤与缺甘草四逆汤对MI-RI模型损伤H9c2心肌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四逆汤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观察四逆汤中药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串联质谱ESI-MS/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附子干姜配伍前后的毒效变化规律,揭示二者配伍内涵。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附子组、空白-附子干姜组、模型组、模型-附子组、模型-附子干姜组,后3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前3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对比分析附子单煎液与附子干姜合煎液对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生化指标、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对大鼠血清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差异代谢通路;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附子干姜配伍前后与增强抗心衰药效、调控心脏毒性相关的代谢物及其关联靶点、通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筛选出的代表性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T含量显著升高(P<0.01),空白-附子组CK、LDH、cTn-T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空白-附子干姜组CK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附子组比较,空白-附子干姜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切片显示2种煎液均可导致正常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附子干姜组BNP、CK、LDH、cTn-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附子组BNP、LDH、cTn-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附子组比较,模型-附子干姜组CK含量显著降低(P<0.01),2种煎液均可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附子单煎液与附子干姜合煎液分别可回调模型大鼠422种与459种代谢物,附子干姜合煎液对正常大鼠的代谢干扰作用弱于附子单煎液。网络药理学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干姜增强附子抗心衰药效方面,脱氧尿苷酸等3个代谢物关联到56个代谢物,82个靶点,13条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肾素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干姜影响附子心脏毒性方面,酪醇等3个代谢物关联到24个代谢物,55个靶点,14条通路,包括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碳代谢等。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附子组、模型-附子干姜组ACE、ACE2、Ang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附子组比较,模型-附子干姜组ACE2、Ang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空白-附子组、空白-附子干姜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cTn-I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附子组比较,空白-附子干姜组ERK、Akt、cTn-I3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子-干姜药对在病理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配伍增效关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配伍减毒关系,二者的药效特征、配伍实质与机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甘草干预雷公藤内酯酮的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组学的影响,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及受甘草回调的表征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的减毒生物标记物,探讨雷公藤内酯酮毒性及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联用组,雷公藤内酯酮给药剂量0.7 mg·kg~(-1),联用组在腹腔注射给予雷公藤内酯酮注射液前2 h按剂量3 m L·kg~(-1)灌胃给予甘草溶液,连续给药7 d。收集各组尿液进行UPLC-Q-TOFMS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7个,4个生物标记物鉴定为泛酸、犬尿喹啉酸、色氨酸和粪卟啉,另3个生物标记物结构待定。其中受甘草回调的减毒生物标记物4个,已确认结构的为色氨酸,其余3个结构待定。结论:雷公藤内酯酮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其干扰了机体的能量代谢、色氨酸代谢、卟啉代谢等途径有关,甘草的减毒作用与其对这些代谢途径的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逆汤干预心肌梗死模型代谢组学产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四逆汤干预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对纳入研究代谢产物进行汇总。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 共有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39个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39条代谢路径。通过通路拓扑分析选出了9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四逆汤干预心肌梗死过程代谢通路,分别是:氨酰tRNA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氮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结论 四逆汤干预大鼠心肌梗死代谢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涉及到糖蛋白质最终共同通路的三羧酸循环、氨基酸合成、转运等方面。体现了四逆汤作用“多因、多效、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附子甘草药对在正常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核心配伍内涵,对比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对正常大鼠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心肌组织生化指标、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血清代谢轮廓的影响,利用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构建甘草对附子增效、减毒的代谢物-靶点-通路关联网络,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网络中的代表性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附子单煎液与附子甘草合煎液均可降低模型大鼠体内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含量,改善心肌病理损伤,同时也均可使正常大鼠体内肌酸激酶等指标含量异常升高,导致心肌病理损伤,在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组间表现出配伍减毒与配伍增效2种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甘草合煎液回调模型大鼠体内代谢物种类更多,且回调作用更优,同时干扰正常大鼠代谢物水平的作用弱于附子单煎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甘草增强附子抗心力衰竭药效网络共涉及112个代谢物,89个靶点,15条通路,包括钙离子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甘草降低附子心脏毒性网络共涉及36个代谢物,59个靶点,11条通路,包括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三羧酸循环等,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关联分析的可靠性。该文通过研究说明,附子甘草药对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核心配伍内涵发生改变,同时其配伍增效与配伍减毒结果是基于不同代谢途径与生物通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宇燕  万海同  杨洁红  周惠芬 《中医杂志》2012,53(16):1365-1368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药,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但有大毒,多复方入药,常与甘草配伍应用,附子与甘草的组方是中医减毒增效配伍规律运用的高级形式。综述了附子与甘草减毒增效的合理配伍理论,可为经方方药研究开拓思路,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附子和四逆汤表观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毒性为指标测定附子及四逆汤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方法为:先测小鼠ipLD_(50),另取小鼠ip首次剂量后分为不同间隔时间组,分别通过LD_(50)补量法测定间隔不同时间后首次注入药物的体存量,以log体存量对用药后间隔时间作图得药物体存量的经时性变化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经判断附子和四逆汤在体内的经时性变化均符合二室模型。计算结果二药分布相的半衰期分别为1.15h及0.35h,消除相的半衰期分别为17.0h及5.8h。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参附配伍对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旨在从尿液中发现参附配伍作用的内源性标记物,从内源性代谢物角度解释参附配伍的作用规律。方法:连续7天给予雄性Wistar大鼠不同配伍的参附水煎液20g/kg,收集尿液,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参附配伍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参附合并组与合煎组相比,泛醌、马尿酸的含量下降,甲硫氨酸含量上升。泛醌、泛酸、核黄素、甲硫氨酸等可能通过抗氧化的方式来减轻附子的毒性,并影响着线粒体的功能。结论:参附配伍可以减轻附子的毒性,并且代谢组学为参附配伍减毒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草与附子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该研究从中药汤剂甘草和附子混煎过程中蛋白质自组装的现象入手,以甘草蛋白和附子主要毒性物质——乌头碱为研究对象,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研究发现经分离纯化后的甘草蛋白在p H 5时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粒径为(206.2±2.02)nm的稳定颗粒,且可与乌头碱形成平均粒径为(238.20±1.23)nm的甘草蛋白-乌头碱稳定颗粒。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注射乌头碱单体的小鼠全部死亡,而注射相同乌头碱含量的甘草蛋白-乌头碱颗粒的小鼠全部存活。对甘草蛋白-乌头碱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的调查显示,该胶体颗粒在室温下较稳定,具有成为候选药物载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甘草蛋白可通过与乌头碱自组装而达到减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平行比较附子及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附子毒性的影响,观察甘草对附子的解毒作用,并对减毒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平行比较了附子和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对附子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甘草对大鼠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以无血清DMEM将附子、附子-甘草3∶1、附子-甘草1∶1、附子-甘草1∶3的含药血清分别按5%,10%,20%稀释成3个浓度,观察各给药组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原代乳大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结果:附子配伍甘草后能够提高附子的LD50和TD50。同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附子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和LDH的含量(P<0.05),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含药血清能够明显降低附子导致心机搏动节律的加快,降低LDH含量。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作用加强。但不同浓度的附子以及附子配伍甘草含药血清对细胞存活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甘草能够通过提高附子中毒剂量,从而达到减毒作用。甘草对于附子减毒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节律的增加,保护心肌细胞从而达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系统考察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减毒机制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剂苯巴比妥组(0.08 g·kg^-1·d^-1),附子组(0.5 g·kg^-1·d^-1),甘草组(0.5 g·kg^-1·d^-1)和附子-甘草组(0.5 g·kg^-1·d^-1)。检测大鼠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对药物代谢酶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A3,CYP4F1,CYP4F5,CYP4F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附子组中大鼠血清AST,CK和LDH含量升高(P<0.05),配伍后AST,CK和LDH心肌酶的含量较附子组降低,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同时病理学结果显示附子组大鼠出现心脏损伤,配伍后甘草可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损伤作用;在基因转录水平,甘草组能不同程度地上调CYP2C11和CYP2J3 mRNA表达(P<0.05),甘草与附子配伍后能上调CYP2B1,CYP2C11和CYP2J3家族mRNA表达(P<0.05),推测配伍可促进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xpxyeicosatrienoic acid,EETs),附子能上调CYP4家族中CYP4A1,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 mRNA表达(P<0.05),其能促进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acid,20-HETE)的生成,附子-甘草配伍后能削弱附子下调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家族mRNA表达的能力(P<0.05),抑制20-HETE的生成,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毒性。结论:附子-甘草配伍后可调控心脏CYP450酶的表达,使EETs生成量增加,20-HETE含量减少,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配伍的毒副作用。方法应用甲状腺素片及丙基硫氧嘧啶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分别以附子及附子大黄配伍对其进行治疗,通过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的观察了解大黄附子配伍的毒副作用。结果附子组肝肾功能可有损伤,与大黄配伍后肝肾功能损伤更明显。结论附子与大黄配伍可损害大鼠肝肾功能,对肝肾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5.
附子、四逆汤镇痛、抗炎作用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小鼠热板法测定不同时程痛阈,得知附子、四逆汤镇痛效应半衰期分别为11.05h及6.84h;又用ED50补量法测定附子、四逆汤抗大鼠蛋清性关节肿效应,推算得药物抗炎成份在大鼠体内6h存留率分别是0.60及0.69,抗炎药效半衰期分别是8.11h及11.35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次乌头碱的LC-MS/MS检测方法,用于研究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服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其中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73.29μg.kg-1、34.85μg.kg-1,LC-MS/MS测定次乌头碱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次乌头碱在1.98~198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Tmax显著延长,CL显著减小,AUC/dosage显著增大(P<0.05)。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