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短期光疗配合中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短期光疗(蓝光照射8小时,停16小时,累积光疗时间不超过16小时),同时予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加减)3~4剂,每日1剂,分次温服;对照组32例,予间歇光疗(蓝光照射8小时,停16小时,累积光疗时间不超过72小时),两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光疗配合中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为纯母乳喂养提供方便,并能避免长时间光疗对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治疗,观察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治疗措施,裨益临床。方法选择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在治疗前、后5 d采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经皮胆红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测定神经功能。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经皮胆红素、TBIL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经皮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IgG、IgA、IgM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可较好的改善血液指标、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张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6-117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84例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mL/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两组都给予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补足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用新生儿比色板,每隔一天查胆红素一次。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优于单纯间歇光疗。结论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7例新生黄疸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相较于对照组的72.3%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更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施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h,停16~12h,注意保护双眼、生殖器,用黑布遮盖。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me,/(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自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结果60例患儿治疗3d后治愈10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本文中,60例患儿通过光疗退黄及抗感染、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粒、妈咪爱、思密达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粒、妈咪爱、思密达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早产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每次6~8h,每天2次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时间12h以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黄疸消退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可有效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减少不良反应,疗效优于传统长时间连续照射治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输液、静脉输注白蛋白、静脉注射维生素C、口服维生素B2等常规治疗,并进行蓝光照射,4 h/次,间歇2 h,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5 m L/次,2次/d。治疗7 d后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治疗组为97.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第1,3,7天,2组胆红素水平均逐渐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歇蓝光照射可明显缩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方法92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实验组实施茵栀黄与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茵栀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的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210±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3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联合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患儿的不良反应更少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中抽选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51例,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更低,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林送 《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目的分析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因素,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病历复习,包括性别、出生孕周、体重、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浓度、联合药物治疗、不同方式蓝光照射及护理情况,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重、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浓度、舒适护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体重、低黄疸指数、低水平血清胆红素浓度以及舒适护理处理预示着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口服,治疗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4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光疗、抚触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5月收治的84例黄疸新生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抚触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光疗+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光疗+抚触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卢林阳  赵友谊  张健 《安徽医药》2016,37(5):601-603
目的 观察双面光疗箱内使用银色反光材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退黄效果。方法 将2013年6~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6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设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干预组31例,使用改良的双面光疗箱进行蓝光照射;对照组31例,使用普通新生儿双面光疗箱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在光疗前及光疗8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的经皮胆红素值;同时观察光疗对两组患儿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儿光疗前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8小时后干预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光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双面光疗箱较普通光疗箱,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退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的适宜胆红素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160例,根据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Bhutani曲线)的低危区、低中危区、高中危区、高危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光配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至200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蓝光治疗组、蓝光十鲁米那组、蓝光+菌桅黄组、蓝光十鲁米那十菌桅黄组),比较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蓝光加用鲁米那或菌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光疗组、鲁米那组,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光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3%,鲁米那组临床有效率为33.3%,光疗组明显高于鲁米那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48、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果酸(薇诺娜)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355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果酸治疗,采用皮损减少率(Creduction rate of skin lesion)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的效果更好,观察组在治疗3、6、9、12、15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2.99%、39.04%、57.22%、59.89%、76.47%,对照组在治疗3、6、9、12、15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3.69%、13.69%、20.23%、34.52%、39.29%,观察组明显大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