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方法: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考察在不同循环液的体积、流速、药物浓度等条件下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结果:栀子苷在鼻黏膜洗出液中稳定性良好,当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2.5 mL·min~(-1)时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不随药物浓度发生变化.结论: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点,吸收速率常数K为4.20×10~(-3).  相似文献   

2.
磷酸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鼻黏膜吸收特性及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k无显著性差异;磷酸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过程属于二室模型,溶液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6.33%,凝胶剂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77.25%。结论药物吸收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磷酸川芎嗪鼻腔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经鼻给药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森林  徐莲英  毛展凯  张韩清  李万里 《中草药》2008,39(12):1821-182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的离体、在体经鼻吸收特性,为灯盏花素的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C扩散池,以新鲜犬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含灯盏花乙素0.25、0.50、1.25 mg/mL的灯盏花素PBS液(pH 6.5)为释放液,以空白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以1.01、1.70、4.48 mg/mL灯盏花素PBS溶液(pH 6.5)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灯盏花素高、中、低质量浓度组的犬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3.6×10-5、1.272×10-3、1.856×10-3cm/min(n=3)。随着灯盏花素的质量浓度增加,其渗透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高、中、低质量浓度灯盏花素的大鼠在体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3、2.3×10-3、1.7×10-3min-1,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鼻黏膜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其吸收速度常数较小。结论灯盏花素可经鼻吸收,质量浓度对其吸收的影响较大,适合制备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4.
盐酸川芎嗪对大鼠在体鼻粘膜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的鼻粘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盐酸川芎嗪进行鼻腔灌流实验。结果:随着盐酸川芎嗪的浓度增加,其吸收速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pH值4.70~7.00范围内,随pH值的升高,其吸收速度逐渐增加。结论:盐酸川芎嗪鼻腔灌流液的pH为7.00时,鼻粘膜吸收最佳。  相似文献   

5.
银杏总黄酮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中总黄酮在大鼠胃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循环装置,以银杏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采用UV法和HPLC法检测总黄酮和酚红在大鼠在体胃、肠循环的含量。结果:大鼠在体肠回流吸收实验3h后,供试品在小肠上部的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吸收较好的部位在中上部,但与全肠比亦较差。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按照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依次降低;在总黄酮浓度1mg/mL、2mg/mL、3mg/mL范围内药物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没有吸收饱和现象发生。而吸收速度常数基本不变,表明银杏总黄酮的吸收是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丹参素异丙酯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丹参素异丙酯鼻腔给药的吸收性能,以及溶液p H值、吸收促进剂和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质量浓度在100~1 000μg/m L范围内,鼻黏膜的最大吸收速度常数为5.2×10-3/min;溶液p H对鼻腔吸收速度常数无显著影响;0.50%、1.00%β-环糊精和2.00%泊洛沙姆能显著提高鼻腔吸收(P<0.05),0.25%~1.00%去氧胆酸钠和0.50%~2.00%吐温-80对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无明显影响;0.10%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P<0.05)。结论丹参素异丙酯能够透过鼻黏膜吸收;β-环糊精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别考察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大鼠各肠段 :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46 8,0 .0 76 6 ,0 .10 45h-1;不同的药物浓度 :2 0 ,30 ,45 μg·mL-1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14,0 .0 782h-1;不同的 pH值 :7.4,7.1,6 .8,6 .5时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98,0 .0 86 8,0 .0 888h-1。结论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肠道中下部吸收较好 ;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 ;在 pH6 .5~ 7.4范围内 ,随药物溶液 pH值的减小 ,药物吸收速率常数逐渐增加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8.
安乃近溶液鼻粘膜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安乃近溶液弄粘膜吸收规律。方法: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考察循环液的体积、流速等对安乃近弃枯膜吸收的影响。并在体积、流速确定的条件下,考查循环液浓度不同时,安乃近鼻粘膜吸收规律。结果:循环液体积越大,单位时间内粘膜吸收百分率越小;当流速较小时,随着流速的增加,吸收速度常数K增大,流速超过2 . 0 ml · min-1后,K显著减小;以循环液体积为3 ml,流速2.0 ml"min-1,考察了50,100,150,200 g·L-1安乃近溶液弄粘膜吸收规律,表明不同浓度的安乃近鼻粘膜吸收速度为一常数。结论:安乃近溶液鼻粘膜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吸收速度常数K为0.022 19 min-1 。  相似文献   

9.
磷酸川芎嗪的体外透皮吸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晖  高莉莉  许卫铭  刘刚 《中草药》2000,31(2):117-119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通过发迹药物浓度、p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浓度增加,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H增大,渗透系数随之增加;氮酮在1%时可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当去除角质层后,渗透系数比完整皮肤增加近一半;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提示磷酸川芎嗪可透皮吸收,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质层,且存在着贮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洪涛  郭涛  张跃新  康鲁平  谢彤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2005,36(10):1514-1517
目的研究阿魏酸在大鼠各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装置,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阿魏酸的量。结果阿魏酸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阿魏酸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200μg/mL)时分别为0.433 4、0.469 7、0.452 1、0.430 2-h 1;不同pH值7.8、6.8、5.4时分别为0.254 1、0.602 1、1.200 6-h 1;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时分别为0.151 2、0.178 4、0.168 7、0.066 9 h-1。结论药物质量浓度对ka无影响;在pH值为5.4~7.8,随药物溶液pH值的减小,药物ka显著增加;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较好,在结肠的吸收较差;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合并患有慢性泪囊炎的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息肉并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对合并患有慢性泪囊炎的鼻息肉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刺灸鼻通穴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鼻内喷内舒拿治疗,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黄油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黄油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迎香穴红花、2%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离子导入在减轻鼻术后患者疼痛的作用.方法:选用100例鼻术后行鼻腔填塞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方法,治疗组术后予迎香穴离子导入红花、2%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对照组予口服颅痛定片60mgtid,评价指征为鼻部疼痛、头痛及睡眠.结果:治疗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迎香穴红花、2%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离子导入能较好减轻鼻术后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耿立梅  成立  马丽 《河北中医》2004,26(3):176-177
目的 观察搐鼻散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7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8例采用搐鼻散纱条鼻腔施药治疗 ,对照组 36例口服镇脑宁胶囊治疗。观察 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6 .84 %、94 .74 % ,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2 2 .2 2 %、77.78%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止痛起效时间治疗组 [(1 .1 6± 0 .94 )min]较对照组 [(5 .79± 6 .0 2 )min]明显缩短 (P <0 .0 0 1 )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 (1 .2± 0 .3)较对照组 (2 .3± 0 .5 )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搐鼻散鼻腔施药治疗偏头痛止痛迅速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了滴鼻剂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展,对滴鼻剂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便更好控制滴鼻剂的质量,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及芎冰鼻腔喷雾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制剂制备过程成分变化,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 (250 mm×4.00 mm,5μm),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22 nm检测.结果 川芎药材、川芎提取纯化物、芎冰鼻腔喷雾剂指纹图谱峰数多,分离好,有相关性,重现性好.结论 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芎冰鼻腔喷雾剂及含川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究术前行为训练配合术后冰敷对鼻内镜术后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接受鼻内镜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冰敷,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行为训练配合术后冰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 (术后 2 h、4 h、6 h、8 h、10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情绪状态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2 h、4 h、 6 h、8 h、10 h 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鼻孔填塞期间 PSQI 各 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60 %,低于对照组的 39.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术前行为训练配合术后冰敷,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 善其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CR侧位片与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鼻骨骨折患者CT与CR鼻骨侧位片的诊断率。其中44例曾先后进行CR侧位片及薄层CT检查。结果:83例CR鼻骨侧位片诊断鼻骨骨折47例(56.6%);117例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103例(92.7%)。其中44例曾先后进行CR侧位片及薄层CT检查:CT诊断鼻骨骨折38例(86.3%),CR侧位片诊断鼻骨骨折16例(36.3%)。且CT可明确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依据。结论:薄层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