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1,P〈0.01,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Ii%,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与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特点,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等方法研究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CD44v6的表达,比较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年龄45岁以下,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术前未使用激素类药,病理证实,15例增生期,15例分泌期)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骨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分泌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无表达;CD44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泌期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5)。结论骨桥蛋白和CD44v6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局部浸润无关,但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将有可能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赵昕  马淑芬 《河北医药》2009,31(17):2213-22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正常于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杂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或P〈0.01),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TGF-β1呈正相关(r=0.182,P〈0.01)。结论TGF-β1过度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的生长与血管发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其负性调控的丧失与TGFβR-Ⅱ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AG-1、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组织中BAG.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G-1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其阳性率为64.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9.5%、26.7%和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46.0%)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G-1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BAG-1表达越高,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越容易浸润,提示其恶性程度越高.患者预后不良。Bcl-2的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肌层浸润相关,但是与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因此缺乏预测预后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陈晶晶  陈柯  王晓秋 《安徽医药》2008,12(10):912-914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及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FHI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P〈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P〈0.01),FHIT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FHIT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t=-0.450,P〈0.000)。结论FHIT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ERα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蛋白缺失率为66.6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P〈0.05)。PTEN蛋白表达完全缺失在G2、G3级肿瘤高于G1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均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Rα在PTEN表达缺失的肿瘤中低于PTEN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ER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余期龙  胡小青 《江西医药》2012,47(10):864-866,87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f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仍0.051。(3)CD68和VEGF蛋自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CD34比较,研究CD105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13例(非典型增生组)、正常内膜8例(对照组)中CD州、CD34、VEGF、ki-67的表达,CD105-MVD与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非典型增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MVD与FIGO手术一病理分期、浸润肌层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105优于CD34,可用来预测非典型增生的恶变倾向,反映子宫内膜癌增殖生长状态,并可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KAI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其可能成为估计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淑敏  程建新  刘鹿宁 《河北医药》2009,31(17):2217-221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VEGF和β-catenin在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三者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0、0.663、27.104,P〈0.01)。在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中,Survivin与组织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有关(X^2值分别为8.075、9.323,P〈0.01);VEGF与子宫肌层浸润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X^2值分别为11.617,10.597,P〈0.01);在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中Survivin与VEGF具有相关性(r=6.282。P〈0.05)。结论Survivin、VEGF和β-cateni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侵袭相关;三者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付稳  章明放  陈东 《中国医药》2012,7(3):348-35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连续口服米非司酮(剂量10 mg/d)治疗3个月,刮取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自身对比;另取10名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应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并测量MVD.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前腺上皮VEGF表达(129.6±60.0)略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88.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61.7±21.8)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VEGF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增生症MVD( 16.3±1.9)略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1.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10.5±2.1)与治疗前相比,MV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使子宫内膜VEGF减少从而抑制血管形成,可能是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瑞莲  郑秀  李励军 《中国医药》2013,8(2):210-212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腺癌组,6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不典型增生组,30例)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FHIT、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FHIT在腺癌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2/60)、63.3%(19/30)和100%(30/30),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1/60)、70.0%(21/30)和86.7%(26/30),腺癌组FHIT、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HIT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G1、G2~3)有关(X^2=9.312、14.299,均P〈0.01),FHIT还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Ⅳ)、肌层浸润(≤1/2、〉1/2)和淋巴转移(阴性、阳性)有关(均P〈0.05)。结论FHIT和caspase-3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均有关。FHIT和CASPASE-3联合检测有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4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及2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CD5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相对定量依次降低[(1.21±0.16)、(0.83±0.07)、(0.42±0.02),F=5.637,P<0.05];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82.5%、64.3%、45.0%,χ2=27.663,P<0.05);PDCD5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0.875、11.915、9.409、11.148,均P<0.05),而与年龄无关(χ2=0.287,P>0.05)。结论PDCD5的表达下调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24在各型各阶段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预判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子宫内膜者、65例增生子宫内膜患者及8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CD24进行检测,并研究其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单纯型增生过长内膜组和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组,不典型增生过长内膜组CD2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不同FIGO分期的CD2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CD2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G2、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4可能成为未来最新的、重要的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病情的肿瘤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X-2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正常增生期内膜中COX-2与VEGF的表达。结果COX-2在正常增生期内膜无表达,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有偶见少量弱阳性表达,COX-2与VEGF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中的三种组织类型单纯性、复杂性及不典型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COX-2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COX-2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霞  杨黎  冉立 《中国药房》2009,(23):1790-1792
目的:探讨C-erbB-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50例乳腺癌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64%(32/50),MVD值25.96±11.59。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C-erbB-2、VEGF阳性表达和MVD值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C-erbB-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VEGF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C-erbB-2与VEGF、MVD可为临床评价乳腺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yclinD1、Cd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CyclinD1与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与Cdk4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yclinD1与Cdk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还可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1蛋白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SP法对对照组中2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患者、非典型增生组中的7例子宫内膜出现非典型增生组织患者以及子宫内膜癌组中的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患者中P-21蛋白及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非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相比,对照组中患者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高(P<0.05),而对照组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非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低(P<0.05);在手术-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出现转移等宫内膜癌组织的相关方面,P-21蛋白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Cox-2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Cox-2阳性呈负相关(r=-0.498,P=0.000)。结论 P-21蛋白和Cox-2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