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方法: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神经阻滞组60例和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86.67%,单纯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威伐光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皮肤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神经阻滞联合威伐光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神经脉冲射频结合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脊神经脉冲射频结合神经阻滞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满意度为92.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满意度为61.54%。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脉冲射频结合神经阻滞在PHN中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药物治疗方式,其创伤小、患者疼痛感减轻明显,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对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脉冲射频治疗及后续护理.结果 所有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脉冲射频治疗对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安全,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与后遗神经痛预防中神经阻滞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6.85±1.25)分与对照组(6.74±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2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17%(2/63)、6.35%(4/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神经阻滞疗法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助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的疗效及对其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TNF-α为(6.83±2.54)ng/L,IL-1β为(2.06±0.84)ng/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治疗不仅可提高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可改善其TNF-α、IL-1β等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李鹍 《中外医疗》2013,32(15):86-86,8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02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早期带状疱疹患者45例,采用神经阻滞法配合临床常规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观察患者的带状疱疹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45例患者行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治疗缩短(P<0.05);VAS评分比治疗前下降超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期间内无一例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结论神经阻滞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具有促进愈合、减少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对早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3,(11):1723-1725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后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 a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分)、SFMPQ评分、病变皮肤麻木评分、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疼痛可能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而减轻疼痛,中药可能提高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从而治疗起到治疗作用,二者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卡普欣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观察组用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对照组单用神经阻滞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2、4周两组的 VAS评分及两组的神经阻滞次数。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 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意义 ( P>0 .0 5 ) ;治疗后 2、4周 VAS评分观察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神经阻滞次数 :观察组神经阻滞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 ,神经阻滞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宋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6%,观察组为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邓红  丁永永 《重庆医学》2017,(30):4220-4222
目的 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神经妥乐平(NTP)硬膜外注射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年龄60~8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组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对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并计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顽固性外周神经痛患者,采用Baylis射频治疗系统,脉冲治疗模式,刺激相应的外周神经.技术参数为:治疗温度42℃,峰值电压45V,时间20min,间隔0.5min,治疗持续时间120s.结果 17例即刻效果全部有效,随访6个月,只有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复发.结论 脉冲射频是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20)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B组(n=20)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5、7、14、28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 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78例,随机抽取3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7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5例)给予神经根阻滞加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达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4,P< 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经前列地尔与六神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18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给予前列地尔与六神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研究组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经前列地尔与六神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朱合章 《河北医学》2011,(10):1365-136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反应及治疗效果,结合理论与临床试验对比来证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分别治疗,然后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后1、2、3、4周4组患者VAS评分均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疼痛门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采用经皮穿刺外周神经,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果:共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6例.随访4周,获得优11例,良2l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达69.6%.除原疼痛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操作安全,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