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研究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内进行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的毒性、强迫取食和引诱试验,在现场进行防治2种白蚁群体试验。结果在毒性试验中台湾乳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8.4 d,黄胸散白蚁100%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2.8 d;在强迫取食试验中,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在51 h内均100%死亡;在引诱试验中,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率为57.57%,对黄胸散白蚁的引诱率为47.57%;在现场防治白蚁群体试验中,消灭5个台湾乳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为31.2 g、平均时间为58.2 d,消灭2个黄胸散白蚁群体所需饵剂量平均8 g、时间平均为50 d。结论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对2种白蚁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和缓慢的毒杀作用,能够消灭2种白蚁的整个群体。 相似文献
3.
氟虫胺诱饵剂防治白蚁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击倒法、抗蛀蚀与野外诱杀法。结果用0.2%氟虫胺处理,3、5d白蚁死亡率分别为65.67%100%,与对照药剂4%灭蚁灵效果相当;0.2%氟虫胺处理的松木块,重量损失率为3.53%;野外诱杀表明,35~50d全巢白蚁死亡,作用效果十分明显。结论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21%辛硫·高氯氟乳油(1%高效氯氟氰菊酯、20%辛硫磷)空间喷雾对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为蚊虫防治的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B/T 27781—2011)空间喷雾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按1∶200稀释)和21%辛硫·高氯氟乳油(1%高效氯氟氰菊酯、20%辛硫磷,按1∶150稀释)进行杀灭白纹伊蚊的现场实验。结果 0.07%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白纹伊蚊2 min击倒率为76%,24 h死亡率为14%,该白纹伊蚊种群为抗性种群。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200倍对距离10、30、50 m挂笼内白纹伊蚊24 h死亡率分别为84.19%、78.65%、36.26%。21%辛硫·高氯氟乳油稀释150倍对距离10、30、50 m挂笼内白纹伊蚊24 h死亡率分别为37.94%、20.17%、10.83%。不同距离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9,P<0.01;χ2=48.202,P<0.01)。结论 2种杀虫剂对现场白纹伊蚊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试验... 相似文献
5.
灭蚁灵、氟虫胺及吡虫啉粉剂对散白蚁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氟虫胺、吡虫啉和灭蚁灵对白蚁的防制效果。方法 在室内测定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对尖唇散白蚁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 3种药剂均为慢性毒剂,药剂浓度不仅决定死亡率的大小,还决定白蚁死亡时间的长短。灭蚁灵、氟虫胺及吡虫咻对白蚁的触杀毒力其LG50分别为14.72%、0.0045%和0.028%,胃毒毒力其LC50分别为0.1208%、0.0008%和0.0097%。结论 灭蚁灵对白蚁的毒力最小,吡虫啉居中,氟虫胺的毒力最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某铜业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控制效果评价,从而找出控制关键。方法采用类比法、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一期建设项目的反射炉、生产车间、鼓风炉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炭黑粉尘、砷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锌、铜尘、铜烟、铅尘、铅烟等。二期建设项目的电解车间、净液车间、二段电极脱铜槽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及三氧化硫、锑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氯化氢及盐酸、砷化氢等。检测结果表明,除砷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超标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尚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铜业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砷化氢、砷及无机化合物。由于得到有效控制,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已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2.5%溴氰菊酯缓释型微乳剂防制卫生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水替代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以高分子材料作为缓解剂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方法:参照农药登记室内药效实验有关方法等。结果:该剂对蚊、蝇击倒迅速、杀灭力强,与2.5%敌杀死EC相当;作为滞留喷洒其持效性长,与2.5%凯素灵相近,毒性低、热贮稳定性好,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特理稳定性。结论:该剂是良好的喷射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多种不同年龄组适宜的玩具进行声级监测,并根据其特点及声级特征归纳为7种类型,同时对有儿童家庭及其近邻进行了访问调查,绘出了玩具噪声对居民干扰程度图,通过对部分儿童的调查,给出了儿童对玩具噪声的主观反应情况;通过完成认知试验心理指标的测定,给出了经常使用电子游戏机学龄儿童与对照组LMT和MTS各项指标的比较,最后综合各项指标及结果提出了建议声级值,并对控制玩具噪声提出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功能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确定其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评价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及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丙烯酸甲酯、甲苯、甲醇、粉尘及噪声,其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高值分别为51.7、22.6、61.3、9.3、78.8、21.4mg/m^3、粉尘3.64倍及噪声73.6dB(A);其中调色、混合搅拌工作岗位的粉尘总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危害,其中职业病防护措施需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莱芜市某扩建的年产25 000t/年海绵铁生产线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一氧化碳等。检测结果,各检测点空气中粉尘浓度均低于8mg/m3的PC-TWA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浓度均小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30mg/m3;原料区域北部的8h等效声级为85.5dB(A),超过接触限值85dB(A),其他15个点均合格。对98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4个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毒物种类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职业健康检查评价资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24个项目涉及89种毒物,仅对其中55种毒物进行了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率上岗前为41.7%、在岗期间为54.2%,所有项目检查出的异常结果均未复查;9家具有职业病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仅1家出具的在岗期间检查报告有总结报告。结论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尚存在毒物检测种类不全、缺少职业病危害分类依据、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及健康监护资料不全等问题,均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木尘、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酮、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本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各项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