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改变,甚至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是本病的研究重点。传统中医无手足口病的专属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应属中医“风温”、“时疫”、“疫疹”、“温毒”、“火毒”、“疫毒”等范畴。笔者更倾向为湿温。在临床观察基础上,通过传统中医温病辨证体系分析,笔者认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核心病机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中所述热毒动风及心阳式微、肺气欲脱有所不同,应属湿热疫毒内陷厥阴和湿热瘀阻血脉两种变证。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枣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与重症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对应策略.方法 分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枣阳市一医院20011年2~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748例的流行季节、病毒种类、临床特点、病情分度及病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手足口病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相关性,引发病毒具有特异性,大多数病人都有精神差、嗜睡等体征.结论 2011年枣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手足口病流行集中在4~6月;引起手足口病病毒主要是EV71病毒;枣阳市之所以出现高重症率、低死亡率,可能的原因是EV71病毒在本区域流行大范围传播.早发现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鲜 《世界中医药》2011,6(1):44-45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以口腔黏膜溃疡及手、足、臀等处发生疱疹为临床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A16),近年来该病有增多、加重趋势。我院康复科收治的34例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均经重症监护病房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而转入我科。通过对患儿采用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及血糖的特点。方法对100例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血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升高幅度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患儿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结论 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血糖水平均是判断手足口病病情危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但单一指标判断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临床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应尽量参考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4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类型及转归。方法对42例重型(或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于3岁者36例(86%)。并发症分别为脑炎(或脑膜炎)(100%,其中脑干脑炎37例(88%)),心肌损害(57%),支气管肺炎(21%),呼吸衰竭(21%),肺水肿、肺出血(21%),循环衰竭(21%),消化道出血(7%)。9例接受机械通气(21%)治疗。痊愈30例(71%),好转3例(7%),死亡3例(21%),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的并发症以脑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高,还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脑干脑炎伴神经源性肺水肿并循环衰竭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EV71感染多可导致重症与危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病情重,进展迅速。为提高重症患儿的临床救治水平,现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26例重症HFMD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013—2017年红河州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红河州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红河州2013—2017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重症病例的调查个案,用Excel2007对资料进行统计,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7年红河州共报告手足口病44 2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1.60/10万。重症病例292例,死亡10例。重症病例发病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河州13个县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和重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高峰主要在3—7月,9—11月有一个次高峰,与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其次为幼托机构和学生。重症病例中以EV71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占41.78%)。结论红河州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分布,死亡数一直位居丙类传染病第一位,春夏季和北部县市高发,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重症病例的85.62%),重症手足口病成为威胁红河州5岁以下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知识,增强群众手足口病防控意识,提高EV71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因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死亡风险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及时规范治疗是避免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症手足口病121例的中西医结合证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文  高虹  李芹  郑玲  陈达  邹文 《环球中医药》2010,3(6):405-40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121例重症手足口病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多以热势缠绵,精神倦怠、纳差等湿热郁滞中焦和惊跳、肢体抖动等毒热动风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病邪性质为热毒夹湿,病位可涉及多脏器,以脾、心、肝为主,应早发现,早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阻断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戴琦  陈智军  陈崑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40-3141
重型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中一种急危重症,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均以高黄疸(血清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上)或黄疸迅速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可很快出现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胸水、上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医生治疗非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科萨奇A组(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其中EV71型手足口病症状较重,并可产生严重并发症。春夏这2个季节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我院自今年4月份开始手足口病患者剧增,其中1例20岁男性重症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该病例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归纳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2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评估、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经过、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5岁婴幼儿(占91.88%),主要症状为皮疹(100%)、发热(73.77%)。重症病例发生率较高(占27.05%),多有肢体抖动(23.78%)及易激惹(26.23%)。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短期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治愈120例(98.36%),好转2例(1.64%),死亡0例。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只要早期诊断,识别重症病例,合理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3月1日—6月1日收治13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15例为重症手足口病,给予痰热清及病毒唑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型易引起重症,病情变化快,临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炎琥灵+喜炎平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银翘散治疗,比较2组小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留观时间、临床疗效等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减少小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时间、留观时间等,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夏秋季节发病居多,多见于婴幼儿。本病临床以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为典型表现,可自愈。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甚或危及生命。笔者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早期治疗的临床体会,为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利巴韦林、甲基泼尼松龙和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及死亡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好,住院天数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给予26例手足口病儿童观察与护理,总结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砚察,治疗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于早期医疗干预.结果:经抢救治疗及细心观察护理,使病情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愈率比较理想.结论:通过对26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控制了重症患儿病情的进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间接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88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心室率、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室率、血气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室率、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良好,可改善血气分析和心室率,缓解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90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重症早期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病情转归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常规护理中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降低重症型手足口病发生率,抑制病情重症化,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以皮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甚或危及生命~([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手足口病报道较少~([2])。笔者应用经验方促愈洗剂外洗治疗手足口病131例,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67.6%的患儿为1~3岁.97.1%的患儿在病程1~5天发展成重症,尤以病程2~4天(77.2%)更明显.绝大部分患儿出现精神差(99.0%)、惊跳(95.8%)、激惹(94.9%)、呕吐(38.5%)、肢体抖动(30.1%)、嗜睡(10.6%)、头痛(8.3%)、惊厥(2.2%)、颈阻阳性(16.0%)、巴氏征阳性(11.9%)、膝反射活跃或亢进或减弱(16.6%)、心率加快(83.3%)、血压升高(42.3%);61.2%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4%的患儿血糖升高,34.6%的患儿血乳酸升高;脑脊液检查(34/40)阳性率高,为病毒性脑炎改变:脑CT(0/21例)、脑MRI(0/11例)检查阳性率低.31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及死亡.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精神差、惊跳、激惹为神经系统最主要表现,呕吐、肢体抖动提示病情较重,头痛不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较少出现惊厥、昏迷.持续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为诊断重型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神经系统体征、脑CT、脑MRI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早期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