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救治中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集本院急诊科接收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按照不同急救模式进行分组,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患者共44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普通模式进行救治的患者共3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患者救治时间、随访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后,其救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发病4周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在临床总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效果显著,不但能减少救治时间,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还能提高临床疗效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将50例患者根据收治时间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观察组)。将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效果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能够使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时间缩短,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急诊救治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模式救治,观察组接受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0d、20d及30d的Barthel指数评估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前收治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后收治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转运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23%(51/53)]和护理满意度[98.11%(52/53)]均高于对照组[82.69%(43/52)]、[84.6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探讨这种方法的价值。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6例,将全部患者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救治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就诊程序,观察组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接诊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到行专科治疗的时间以及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地减少急诊科救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叶松福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17+21
目的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就诊时间为非换班期间前往医院就诊,观察组49例患者则是在换班期间进入急诊科室就诊,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脱离危险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82.38±3.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8.25±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6.12%,致残率为12.24%,虽然略低于对照组的10.20%、18.36%,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有一定影响,其中完成各项检查时间较慢,影响患者溶栓开始时间,且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实施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另选不同期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68%、5.13%,对照组分别为24.55%、1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3-12月期间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抑郁状态评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及Barthe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状态评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微信实时与卒中中心联系的患者为120急救+微信组(n=16),仅通过120急救的患者为单纯120急救组(n=13),自行到达医院的为自行就诊组(n=69),观察3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比较3组患者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120急救+微信组均显著短于单纯120急救组和自行就诊组(P<0.05);120急救+微信组和单纯120急救组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此外,120急救+微信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间显著低于单纯120急救组,并呈逐月下降趋势。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借助微信平台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急腹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40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05例,对照组202例,比较2组抢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6%,并发症发生率为13.1%,患者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8.2%,并发症发生率为35.1%,患者满意度为85.6%,2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分掌握老年急腹症的特点,仔细观察,及时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罗国英  陈秀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36-1939
目的 分析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急救各个环节所用时间,根据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到开始溶栓时间、入院到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且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80/82),高于对照组的89.2%(5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黄凤珠 《吉林医学》2012,33(18):3983-398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提高ACI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应用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嵊州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溶栓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溶栓护理时效指标(院前救治时间、入院-医嘱下达用时、检查用时、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用时及总用时)、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效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高于对照组的76.2%(48/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67-169+173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价值。方法 我院于2019 年8 月成立脑卒中急救中心,选取2019 年8~11 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选取2019 年4~7 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研究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开始进行溶栓时间及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NHISS 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 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研究组脑卒中患者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和患者开始实施溶栓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效果NHI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能缩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溶栓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及NIHSS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急诊科常规管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急诊科规范管理模式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纠纷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组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28.13%,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规范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急诊科规范管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