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早产儿组30例在入院后12 h内(出生后24 h)采集股静脉血2 ml,采血前2 h未喂养及输液。足月儿组30例在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采脐带血2 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结果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足月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1周的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32~36周的早产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生化指标可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的依据。检测血脂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肾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  杜洪蓉 《中原医刊》1997,24(11):47-47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肾功能评估秦丽杜洪蓉上海市儿童医院(200040)本文对50例不同胎龄早产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结果表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并受胎龄及其他因素影响,此法取材方便,可作为早产儿肾功...  相似文献   

3.
4.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据报道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1]。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而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对早产儿的成活率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喂养早产儿,促进早产儿营养的吸收是非常重要的。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选择2001年8月~2004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无任何其他疾患的早产儿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出生时体重1.5~2.6kg;胎龄30~37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方面无显著差异性。1.2方法入选早产儿均给予入暖箱保暖、特级护理。观察组给予部分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氨检测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安全评估的价值,为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与诊治提供临床检测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后24小时内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出生的24例无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实验组给予等量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治疗前、治疗后2d、7d及出院时的血氨、尿素氮、胆红素和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的血氨水平变化差异。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2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胆红素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尿素氮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在患儿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血氨、尿素氮、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与母乳喂养早产儿的血氨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可将血氨检测作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安全评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蛋白生化指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早产儿组30例为入院时生后24h内的早产儿,入院后给予防治早产儿并发症、尽早给予胃肠道喂养和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补充水-能量-氨基酸等各种营养成分.分别于出生后24h内及治疗后2周采集股静脉血2ml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水平.结果 1)早产儿组治疗前血清ALB、PA水平均低于治疗后,两者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大于等于28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血清ALB和PA水平均低于大于等于32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PA可做为临床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在早产儿出现重度黄疸、水肿时,ALB为临床注射白蛋白提供治疗依据.2)早产儿血清ALB、PA对于早产儿临床营养支持等方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期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2015年5月—7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后2周内蛋白质将其分为高蛋白组与低蛋白组,2组均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情况.结果 2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体重和身长增长情况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12h和7d内血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70例,按胎龄分为≤32周组、33~34周组、35~36周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45例为对照组。早产儿组与对照组均于生后12h和7d采集空腹静脉血,行GAS、SS测定。结果4组生后12h和7dGAS和SS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早产儿3组生后12h和7d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后12h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各组间生后12h和7dGAS水平及生后12hS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后7d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生后12hGAS和SS水平与生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GAS、SS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生后7d内消化功能低下,考虑与GAS低水平及SS高水平有关,临床应根据胃肠激素水平选择合适的喂养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途径对早产儿胃肠动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70例早产儿生后喂奶前及第8 d空腹血中胃动素、促胃液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早产儿出生后喂奶前血中胃动素水平、促胃液素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出生后第8 d早产儿Ⅱ组、Ⅲ组和对照组空腹血中两种胃肠激素水平与早产儿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产儿消化道功能能适应胃肠道营养,早期喂养能促进其消化道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早产儿电解质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时指导临床正确补充电解质。方法:对我 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5例早产儿进行常规血生化分析,分别于生后3d内、4d-7d、8d-14d进行血钠、钾、氯、钙测定。结果:255例早产儿中,3d内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99例,占38.82%,其中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4d-7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85例,占33.33%,其中低钾、低钠、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8d-14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27例,占10.59%,发生率以低钠、低钙血症居高。结论:新生的早产儿易发生低钙、低钠、低氯、高钾血症,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低钙、低钠、低钾血症,并且胎龄及体重越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越高,同时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监测早产儿血清电解质有利于指导临床对电解质紊乱的患儿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定芬 《医学综述》2014,(16):3072-3072
目的分析早期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湛江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60例,高剂量组在出生24 h内输入至少2.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1.0 g/kg递增,直至达到3.6 g/kg;低剂量组出生后先不输入氨基酸类药物,24 h后开始输入1.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0.5 g/kg递增,同样直至达到3.6 g/kg。对两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高剂量组头围增长[(0.94±0.13)cm/周vs(0.82±0.12)cm/周]高于低剂量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数[(5.03±0.09)%vs(5.65±0.25)%]、达出生体质量时天数[(10.5±3.7)d vs(15.3±4.8)d]、体质量达2000 g天数[(35.1±11.5)d vs(42.4±8.3)d]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1周,高剂量组前白蛋白[(198.2±11.5)g vs(170.0±10.5)g],血尿素氮[(5.6±0.5)mmol/L vs(4.3±0.4)mmol/L]较低剂量组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较低剂量氨基酸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应在早期对早产儿进行大剂量的氨基酸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4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102例,均为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本组早产儿并发症治愈85例,好转9例,死亡8例。结论对早产儿采用保暖、旱喂奶、呼吸管理、避免窒息及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早诊断早治疗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分系统在早产儿临床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胎龄27~36周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组)于生后48 h内行a EEG描记,利用a EEG评分系统分析背景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及波谱带宽度,四参数分值相加得总分,用相应孕周早产儿总分平均值减去原始分得校正后总分,以消除不同胎龄所致差异,并与4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作比较。校正后总分越高,提示a EEG异常程度越重。结果:脑损伤组a EEG校正后总分为(0.82±1.14)分,高于对照组(0.23±1.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7~36周早产儿出生早期a EEG评分可反映脑功能的改变,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住院疾病及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 9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易患败血症、肺炎、HIE等疾病 ,也易继发肺出血、RDS、MSOF。结论 作者提出要注意预防早产 ,对早产儿宜保暖 ,合理护理、喂养 ,预防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人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脐血及羊水激活素A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早产儿98例,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对照组),其中脑损伤组又分为轻度脑损伤组和重度脑损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脐血及羊水激活素A水平,并比较脐血、羊水激活素A水平在脑损伤组和对照组、轻度和重脑损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脑损伤组脐血及羊水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损伤组脐血及羊水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P<0.05)。以27.49ng/dl为截断值,脐血激活素A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为86.8%,特异性为91.7%。羊水激活素A以28.33ng/dl为截断值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为68.4%,特异性为73.3%。结论 激活素A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敏 《中外医疗》2009,28(35):161-16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本文正是基于此,针对该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首先回顾了早期干预的历史,在阐述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早期干预的程序,分析了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总结了早期干预的现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于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理论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