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海鹏  于福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61-1862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42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肾上腺偶发瘤经病理证实皮质腺瘤多见,为24例,嗜铬细胞瘤8例,囊肿5例,髓样脂肪瘤2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癌1例,神经节纤维瘤1例。结论:肾上腺偶发瘤中大部分为皮质和髓质肿瘤,因此,需在术前做内分泌检查,确定有无功能;对直径>3cm的无功能肿瘤及有功能或疑有恶变的需手术治疗;而<3cm无功能肿瘤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或肾上腺切除术,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皮质腺瘤29例,囊肿2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癌2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神经鞘瘤1例,淋巴瘤1例,术前确诊10例。随访41例,其中2例皮质腺癌患者及1例转移瘤患者在随访中均死亡,余38例获随访3个月~1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全面系统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助肾上腺偶发瘤的定性诊断,年龄小于60岁实质性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剖性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解剖性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偶发瘤52例。结果 52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行单纯性肿瘤切除4例,肾上腺次全切除10例,肾上腺全切除38例。手术时间为(62.5±7.2)min,出血量为(42.3±4.7)ml,住院(6.4±2.8)d。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质腺瘤42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神经鞘瘤1例。结论解剖性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偶发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的术式,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7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治疗63例,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20例,皮质腺瘤27例,皮质腺癌5例,髓性脂肪瘤4例,囊肿5例,节细胞神经纤维瘤2例。转移癌3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瘤、髓性脂肪瘤和囊肿的B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结论:综合分析多种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对判定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总结上腺偶发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肾上腺偶发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嗜铬细胞瘤9例,腺瘤7例,转移瘤5例,髓性脂肪瘤5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腺癌、脂肪瘤、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1例。其中良性25例(71%),恶性10例(29%);CT诊断明确18例(51%)。误诊8例(23%),不能明确诊断9例(26%)。结论:(1)肾上腺偶发瘤良性多见;(2)髓性脂肪瘤、囊肿、脂肪瘤可明确诊断;(3)转移瘤、嗜铬细胞瘤、腺癌较易诊断;(4)少、罕见偶发瘤大多不能明确诊断,须依赖组织学检查;(5)腺瘤、嗜铬细胞瘤及单侧转移瘤间最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定位诊断准确率:B超84.3%,CT 100%,MRI 100%;定性诊断准确率:B超30.0%,CT75.5%,MRI79.2%;手术60例:皮质腺瘤32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转移性癌3例,皮质癌3例,神经节瘤3例,神经鞘瘤1例,血肿1例,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筛查首选B超、CT、MRI,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应综合肿瘤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内分泌功能测定。疑诊嗜铬细胞瘤或定性诊断不明需手术时,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44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9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病理检查发现皮质腺瘤21例,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囊肿4例,皮质腺癌2例,混合瘤、平滑肌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各1例。5例不愿手术患者门诊随访。结论 在健康体检时应常规作肾上腺B超检查,CT、MRI对确诊肾上腺占位病变有较高价值。恶性肿瘤、肿瘤直径≥3.0cm者和随诊中肿瘤有增大趋势者应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镜肾上腺外科手术可能成为肾上腺偶发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2001年我院收治41例肾上腺肿瘤。结果:2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囊肿及囊肿出血6例,髓样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皮质腺瘤4例,皮质结节样增生1例,皮质癌伴右肾受腔静脉转移1例,肾癌肾上腺转移1例,18例未手术,其中13例明确肾上腺转移癌未手术,9例已死亡,生存期<1年。结论:肾上腺肿瘤诊断需靠B超,CT、MR检查及内分泌功能检测,治疗依肿瘤大小性质及内分泌功能检测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1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术后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CT和MRI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4 cm,具有内分泌功能,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完成1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结果11例全部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7例,嗜铬细胞瘤2例,髓样脂肪瘤1例,肾上腺囊肿1例.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可望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18例病例中,11例无症状,5例有腰部疼痛不适,2例血压增高。B超、CT或MRI诊断17例,1例误诊为肾上腺错构瘤。肿瘤发生于左肾上腺区10例,右肾上腺区8例。开放性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6例。结果 18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10~700 mL,平均80 mL。1例患者因失血较多(700 mL)输血400 mL,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输血。患者住院4~10天,平均6天,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肿瘤直径5~1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方可确诊,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本病。CT扫描为肾上腺区脂肪样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散在点状或索条状较高密度影,增强瘤体内较高密度区轻度强化。术后随访0.5~3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体积较小、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随访。该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王进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7,35(4):228-231,24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术前确诊率及外科诊疗水平。方法:对53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经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腺瘤20例、柯兴氏综合征皮质腺瘤15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瘤8例,经手术后5年随访均已治愈,未见复发;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6例,其中左侧增生3例、右侧增生1例,双侧增生2例。4例作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1年随访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2例作左侧肾上腺全切除、右侧肾上腺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危象,1年后随访出现Nelson综合症,需要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癌及肾上腺皮质转移癌4例,术后1年2例因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而死亡,另2例在5年内死亡。结论:良性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效果及预后满意;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应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探查以提高手术疗效;肾上腺皮质疾病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外,还应配合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以保证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效果。结果41例肾上腺肿瘤中醛固酮瘤(APA)16例;嗜铬细胞瘤11例;皮质醇症7例,其中腺瘤4例,腺癌3例;肾上腺偶发瘤7例,其中腺瘤4例,嗜铬细胞瘤、纤维肉瘤、肾上腺髓质纤维脂肪瘤各1例。行肿瘤切除38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肾上腺全切除3例,术后病情稳定,康复出院,随诊时间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肾上腺肿瘤的根治方法,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36例肾上腺肿瘤行腹膜后腹腔镜切除术。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气囊法建立后腹膜腔,完整切除肿瘤。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19例,嗜铬细胞瘤14例,肾上腺囊肿2例,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34例手术成功,未输血。手术平均时间90(45~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6(30—700)ml。术后2d拔除引流管,术后3—5d出院。2例(1例瘤体与腔静脉等紧密粘连,1例瘤体约6.0cm)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2(3—24)个月,1例有局部皮下气肿,自行吸收;30例术后3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6例(含中转手术2例)仍需口服降压药物,无肿瘤局部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依莲  王春红  孙松梅 《吉林医学》2010,31(13):1769-1771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4例成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良性肿瘤39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8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例,肾上腺髓脂瘤6例,肾上腺神经鞘瘤2例;恶性肿瘤35例,其中肾上腺皮质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3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变的血供情况和病理特征,有助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行内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其中根治性肾切除2例。单纯性肾切除3例(结核肾,无功能肾),盂管成形术3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7例,肾上腺肿瘤切除15例。18例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结果:根治性肾切除或单纯性肾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约100ml;盂管成形术、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出血量约50-80ml;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时间平均30-60min,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约50-80ml。内镜辅助下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则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辅助下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价格低、无需专门设备及人员培训的特点,易于推广普及,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提供了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超声、CT或MRI等诊断为肾上腺病变。病变位于左侧46例,右侧41例,双侧2例;瘤体直径1.0~6.5 cm,平均3.2 cm。结果 87例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275 min,平均(136.2±62.3)min。术中出血20~200 ml,平均(91.0±48.2)ml。无输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6.2±0.8)d。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良性肿瘤,嗜铬细胞瘤2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2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髓性脂肪瘤7例,肾上腺囊肿6例,肾上腺结核1例,胃后壁憩室1例,脾脏种植1例。发生腹膜破裂4例,瘤体破裂出血1例,穿刺口脂肪液化3例。随诊3~24个月,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功能性肿瘤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需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严格掌握,重视局部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