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治疗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证据表明,放射诱导EGFR的信号通路活化,促进EGFR核转位并介导DNA损伤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产生放射抵抗。  相似文献   

2.
李焘  孙丽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2):1455-1457
0 引言EGFR在人类肿瘤发生和恶性转变中具有中枢性的作用[1],放疗等可以介导EGFR的内在化,核EGFR与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基因的表达启动子相互作用,激活cyclin D1基因的表达,这是核EGFR的里程碑式研究,由此将研究引向核EGFR通路在激活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并提供核EGFR与正常细胞生理功能、肿瘤病理和肿瘤治疗抵抗相关的试验依据[2],本文将综述EGFR核易位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Cai GL  Zhu WG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577-580
细胞的生物信息储存在DNA中。在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98%)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内,一小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内。DNA由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戊糖和磷酸组成,碱基不同的排列顺序编码了不同的生物信息。在细胞的生存过程中,DNA会遭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损伤(表1),例如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正常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疾病的原  相似文献   

4.
DNA损伤修复与铂类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铂类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基本药物,它的耐药机制复杂,其中 DNA损伤修复能力改变是铂类耐药的重要分子基础。全文综述DNA损伤修复机制——碱基切除修复、恢苷酸切除修复、酶修复及DNA双链断裂修复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DNA及其序列的完整性在生命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损伤DNA的物质都具有潜在的致癌和致突变的危险。细胞经过长期进化建立了复杂的修复系统,能不断清除这些有害因素造成的损伤。本文重点讨论其与肿瘤发生及防治的关系。肿瘤的发生 DNA修复功能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修复功能先天性缺失的病人,肿瘤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得多。如着色性干皮病(XP),运动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是生物细胞中易受辐射损伤的敏感分子,亦称靶分子.多种理化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导致细胞DNA损伤,同时生物体内本身又存在修复体系.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DNA损伤修复机制-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等研究进展以及与肿瘤耐药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DNA损伤具有多样性,包括碱基和核苷酸水平的损伤以及DNA链断裂等.其中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最常见的损伤,DSBs的修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NHEJ途径中不需要模版染色体,DNA断端直接进行连接,是一种不精确的应急修复,主要修复G0、G1和早S期的绝大多数DSBs,也修复少量在其他细胞周期产生的DSBs.而HR途径需要姐妹染色体作为复制修复模版,从而进行精确修复,主要修复晚S期及G2期的DSBs[1].因此,抑制DNA修复通路,包括NHEJ和HR,能增加放射敏感度,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受自身与外界多种条件影响,可形成多种类型DNA损伤,如DNA烷基化、氧化、错配、成环、断裂、非典型结构等。这些受损DNA扰乱细胞稳态及动态平衡,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形,甚至细胞和生物退化、老化、死亡等。人体通过识别DNA损伤位点,激活一系列生化通路,协调DNA复制与转录,使损伤DNA得以修复,维持机体相对独立、稳定。放射线引起肿瘤细胞DNA损伤同时,也启动DNA损伤应答,其中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和跨损伤合成修复起关键作用,是细胞照射后DNA修复的主要途径,其功能异常可引起肿瘤放射敏感性差异。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DNA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DNA损伤修复类型及分子机制,旨在促进读者对该领域重要意义的理解,为探索DNA损伤修复通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体基因组时刻都暴露在体内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非常健康的细胞其基因组DNA的完整性也持续受到威胁。DNA存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产生损伤,如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其它活性化合物,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自发的错误;环境中的紫外线和离子辐射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均能损伤DNA。细胞能通过周期阻滞修复DNA或者细胞凋亡对DNA损伤产生反应。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当前对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的分子调控以及它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Tang C  Yang H  Zhou X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2):960-964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化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顺铂是有效并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存在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因此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异常是顺铂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与肺癌顺铂耐药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异常,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异常、碱基错配修复异常、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异常及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细胞DNA氧化损伤及自身修复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先进的“彗星”电泳法分析了不同种类细胞DNA氧化损伤及自身修复能力,结果显示Hela,GM1899,HepG2,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对H2O2引起的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当H2O2剂量达到100μM时,四种细胞DNA损伤率在室98-99%,然后淋巴细胞在100μMH2O2剂量处理后DNA损伤率仅有42.1%显示出对氧化损伤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在分析DNA修复能力时发现,DNA损伤率达到98%的He  相似文献   

12.
“彗星” 法分析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彗星”分析法 (CA)在检测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与修复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碱性CA检测鼻咽高分化鳞癌上皮细胞系 (CNE 1)、食管鳞癌上皮细胞系 (Ec 10 9)、肺腺癌细胞系 (GLC)和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 (BGC 82 3)经 6MVX射线照射后单细胞内DNA单链断裂 (SSB)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以及CNE 1和GLC细胞系在分别接受了 16GyX射线照射后的自身修复情况 ,同时与相应的细胞存活曲线比较。结果 碱性CA可以检测出 4个细胞系DNA的SSB ,并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6Gy剂量下各细胞系的SSB程度依次为CNE 1>Ec 10 9>GLC >BGC 82 3。CNE 1,Ec 10 9,GLC和BGC 82 3细胞系的Do值分别为 1.2 5 ,1.2 7,1.88和 1.5 6。 16Gy诱导CNE 1和GLC细胞系的DNA损伤后 ,其半修复时间分别为 7.4,17.8min。结论 采用碱性CA能确切反映 4种人肿瘤细胞系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并能确切反映辐射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 (CNE 1和GLC)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自身修复能力的大小在鳞癌和腺癌细胞系间与放射敏感性的大小 (Do值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放疗通过放射线诱导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来治疗癌症,但肿瘤细胞中异常的DNA双链断裂修复往往会导致放疗抵抗,而表观遗传学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靶向表观遗传学相关的重要分子可能是潜在的肿瘤放射增敏手段,但将表观遗传学药物与放疗联合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本文将对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放射性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和预防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DNA暴露在紫外线照射环境中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 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通路和双链断裂修复(duble-strand breaks repair,DSBR)通路中的几类关键基因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DNA修复是指细胞中受到损伤的DNA分子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恢复正常的DNA 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的细胞反应。DNA修复包括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基本形式。DNA修复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且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使得其修复DNA的能力产生差异,从而影响了肿瘤的易感性和治疗的预后。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NA修复系统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DNA修复障碍、基因组不稳定性与癌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厚权  王瑞年 《中国肿瘤》2003,12(2):101-106
全文介绍DNA修复机制,并指出未修复的DNA损伤在细胞中的生物学终点和由DNA修复障碍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以及遗传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有发生不同类型癌症的倾向,随着DNA修复系统及其与癌症关系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理将得到阐明,并为防治这类疾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缺陷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研究的热门靶点之一。DDR通路负责DNA损伤后的识别、信号转导和修复,其功能异常可导致细胞的凋亡或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目前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乳腺癌DDR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ATM抑制剂、CHEK1抑制剂、ATR抑制剂及WEE1抑制剂等。主要从DDR缺陷的概念、以DDR作为靶点的基本原理、DDR各类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难点与挑战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法(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均能被用来检测DNA的损伤或修复。通过对比研究了这3种方法在DNA损伤和修复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SCGE检测H2O2所致的DNSA损伤比SCE更为灵敏,在H2O2100μmol/L和200μmol/L剂量组,SCGE检测到的DNA损伤率分别达到45.6%和59.5%,而姐妹染色单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EG,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是在3个不同水平检测DNA的损伤和修复。SCGE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人类RecQ解旋酶是一种多功能DNA解旋酶,在DNA损伤修复及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RecQ解旋酶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多条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的作用,以及RecQ解旋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人类RecQ解旋酶缺陷与肿瘤、遗传性疾病、环境相关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导致DNA损伤时,DNA修复蛋白被激活并发挥功能,受损DNA得到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调控DNA损伤应答与修复的重要蛋白之一。Sp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利于肿瘤治疗。本文首先介绍Sp1特有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由此引入Sp1通过转录依赖方式调控DNA损伤应答,其次介绍Sp1通过非转录依赖方式参与DSB修复,以及Sp1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研究Sp1的意义及可能具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