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东旭 《当代医学》2013,(8):99-100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MRI与CT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且经手术证实。结果椎间盘突出36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94.44%,椎间盘影出17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4.12%、88.24%;椎间盘脱出11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0.91%、81.82%;总体符合率MRI、CT分别为96.7%、86.81%;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诊断方法,但不足之处是扫描时间长,价格高,CT是较适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CT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结合MRI是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与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均给予MRI和CT检查,然后将结果与经过手术得到证实的数据进行对比,以观察两组对椎间盘突出、游离及真空象以及椎间盘膨出和脱出的检出率。结果MRI组患者椎间盘突出、游离及真空象的检出率均为100%,椎间盘膨出和脱出的检出率分别为94.5%和91.6%,均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分别为92.5%、88.8%、70.59%、86.49%和83.33%),该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MRI组的总检出率为97.73%,亦明显高于CT组(87.50%),两组总检出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114,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I有着检出率高的优点,适合在CT不能够得到确诊的临床病例,结合进行诊断,该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补,从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和MRI在椎间盘突出中诊断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取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两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23%,MRI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9.7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CT检查在钙化及积气上要优于MRI,P<0.05;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上要优于CT,P<0.05;诊断神经根受压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 CT及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CT对钙化及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此次实验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之后通过手术进行验证.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在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等征象方面的检出率明显的优于CT组,但是CT检查在钙化与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组(均P<0.05).结论:采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能够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诊断的准确率比CT高出许多,但同时存在价格高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则需要在实际诊断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的CT及MRI检查显示,中度及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MRI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的检出率CT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中,CT及MRI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临床应用时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采用MRI与CT检查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CT诊断检查,研究组给予MRI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征象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诊断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可提高患者确诊率,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检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检查神经根受压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但MRI检查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CT与MRI检查均具有各自突出优势,可视患者实际临床情况选择诊断方法,临床应积极进行联合诊断,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袁增清 《中外医疗》2016,(5):194-195
目的:分析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及MR检查,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MR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数据,以临床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该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4.00%,椎间盘突出患者38例,椎间盘脱出4例;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00%,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椎间盘脱出6例;组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的诊断价值,MR检查应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医院2017~2019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群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抽取136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对所有患者应用MRI、多层螺旋CT手段检查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后归纳MRI对此类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患者病情诊断检出率方面MRI与CT两种手段检查所得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征象诊断中MRI检查对于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以及硬膜囊受压的诊断检出率更具优越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RI诊断具备突出优势,能够更加全面地显示椎管内相关结构,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11.
葛欣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12-114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接受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统计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对比MRI检查和CT检查的突出部位符合情况、突出类型符合情况、相关征象检出情况,并统计分析MRI检查和CT检查的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单节段突出、多节段突出的符合率100.00%(50/50)、98.00%(4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突出类型的检出率为94.00%(47/50),高于CT检查的80.00%(40/50)(P<0.05)。MRI检查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P<0.05),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诊断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率为96.00%(48/50),高于CT检查的66.00%(33/50)(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66.00%(33/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60.00%(36/60),阳性预测值为82.50%(33/40),阴性预测值为15.00%(3/20);MRI检查的敏感度为82.00%(41/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73.33%(44/60),阳性预测值为85.42%(41/48),阴性预测值为25.00%(3/12)。MRI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MRI应用价值较CT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积气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提高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与MRI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同时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应用配对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CT和MRI表现存有不同差异。对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度及重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优于CT;对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椎间隙狭窄的诊断价值和轻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同CT差异不大;对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椎间盘突出分型的诊断价值CT优于MRI。结论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探查的共157个椎间盘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 CT60例,89个椎间盘,正确率为85.4%,假阳性10个(11.2%),假阴性3个(3.4%)。MRI50例,68个椎间盘,正确率为85.38%,假阳性6个(8.8%),假阴性4个(5.9%)。CT 与 MRI 和椎管碘水造影检查比较,具有无创伤性、放射线量低、对骨骼组织分辨率高和检查费用不高等优点,可作为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和定位的首选方法,MRI 检查和椎管碘水造影术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施行。如果进一步提高阅片质量和结合临床检查可提高 CT 和 MRI 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劣,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作出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有MRI及CT影像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20个椎间盘. 结果 MRI诊断椎间盘突出17例20个,其中1例1个椎间盘为脱出;CT诊断诊断椎间盘突出16例19个椎间盘,1例1个椎管占位,其中3例3个椎间盘钙化,5例6个椎间盘真空征. 结论 CT与MRI有互补作用,CT结合临床CT检查应为首选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检查手段,在CT检出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MRI与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分别及联合应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分析65例经手术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MRI和DSEP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MRI检测的阳性率达96.9%(63/65),DSEP检测的阳性率达90.8%(59/65),两者合用检测的阳性率达100%(65/65);MRI诊断正确而DSEP漏诊者6例,DSEP诊断正确而MRI漏诊者2例。结论 MRI与DSEP检查各有独特之处,前者既可判断神经根功能又可初步定位,但阳性率略低于MRI,后者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和精确定位,但对于部分椎间盘突出类型如椎间孔型容易漏诊,两者应相互补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与CT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2组患者应用MRI诊断(MRI组)和CT诊断(CT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符合的情况。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MRI组总体符合率为94.44%,CT组总体符合率为83.33%,MRI组总体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方法相比,MRI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更高,但CT与MRI各具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崔保刚  张爱琴 《中外医疗》2014,33(4):175-176
目的探讨MRI以及CT检查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110例被确诊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组的患者行MRI诊断,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当CT扫描发现椎间盘高度外突出椎管内阴影、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体征不符或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最好对患者行MRI检查,由此可见,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同时它还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与G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正骨医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MRI和CT检查结果。结果 CT查结果诊断率为95.75%,MRI检查结果诊断率为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都能有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但MRI检查诊断率高于CT检查,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CT 与MRI 检查结果的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72 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CT 与MRI 检查,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椎间盘狭窄和轻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方面,CT 与MRI 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间盘积气和纤维环和髓核钙化数方面,CT 检查优于MRI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和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方面,MRI 检查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和MRI 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