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耐药或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离株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给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替加环素在治疗多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疾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被临床当作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可选抗菌药物之一。但近年来,替加环素在CRE临床分离株中逐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相关研究揭示其耐药机制与外排泵的各种调控途径表达上调有关,甚至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质粒介导传播。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全面阐明替加环素的多种交互耐药机制,并精准采取措施来监测和防控其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导致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数量逐年上升,甚至出现了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超级细菌”,这是临床治疗正在面临的巨大难题。目前我国替加环素耐药菌在人群中的分布尚不明确,且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复杂且多样,可通过多种调控途径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也可作为替加环素耐药基因传播的载体,对替加环素耐药菌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5年间中国大陆人群中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传播机制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耐药菌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酸奶中乳酸菌对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奶中乳酸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对乳酸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结果从4种酸奶中分离鉴定出7株乳酸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耐药。PCR扩增得到5株菌携带对氨苄青霉素产生抗性的基因(Amp)为阳性,所有的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基因(Tet)均为阴性。结论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生理功能的乳酸菌表现为耐药性,耐药性可以避免抗生素对菌体的杀灭,但是乳酸菌可能作为耐药性传播中间宿主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和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儿童携带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试验,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完全抑制区的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抑菌环大小判读参照M100,并报告测试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72株,泛耐药菌24株,非多重耐药菌46株。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氢酶烯类、氨基糖甙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41.00%~99.00%,多粘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结论:儿科病房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提高,通过耐药性分析建议临床联合用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014份痰液标本中检出32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为PAE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9月PAE感染情况,对分离的329株PAE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活性最好的依次是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90.0%;对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率也达到73.9%。结论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应严格控制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对氯霉素与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lA,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_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mr-2,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cmlA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0%~100.0%,部分菌株呈现多药耐药现象;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耐药的15株中检出cmlA 6株;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环素与米诺环素均耐药,但tet、tetB及star-2均未检出;作cmlA阳性基因测序,测得序列经比对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cmlA7、cmlA8序列99.0%相同.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耐药主要与cmlA基因相关,对四环素、米诺环素耐药与tet、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tar-2无关,存在另外的四环素相关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7.
四环素诱导表皮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建立细菌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 使用高浓度四环素作诱导剂,分步诱导敏感表皮葡萄球菌产生高耐突变株,并从中选择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菌株。结果 经过4 步四环素诱导突变后,获得的突变株对四环素的M IC增加了500 倍,这些菌株中约有1/3 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中度耐药,MIC比亲代株增加了60 倍。子代菌与亲代菌相比主要生化反应无改变,连续传代培养证明突变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结论 采用四环素诱导突变的方法可使细菌获得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提示用其它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失败的患者换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台州医院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31株,运用K-B纸片法及VITEK细菌鉴定仪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谱;通过纸片法筛选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的耐药表型,PCR扩增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并送测序鉴定.结果 K-B法纸片药敏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主要对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四环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64.5%、32.2%;未发现有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3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均为组成型耐药;31株红霉素耐药菌株的基因均为ermB(+)/mefA(+),测序结果正确.结论 台州医院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耐药率高,erm基因介导的靶修饰作用和mef基因介导的外排泵机制的共同作用,是主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月梅  王世农 《中国保健》2007,15(24):44-45
目的通过调查患者下呼吸道细菌的感染情况,了解阳性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针对性的病原菌培养,共检出优势菌3724株,并对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进行了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检测和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占42.1%,结构耐药占22.6%.肺炎链球菌红霉素ermB基因耐药占79.4%,mefE基因耐药占20.6%.结论由于盲目用药和滥用药,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因此开展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研究其耐药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是各期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使用的替代治疗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四环素类、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耐药程度较高,其机制主要与梅毒螺旋体23S rRNA基因突变相关;头孢曲松目前还未见耐药的临床报道,也未发现对其耐药的梅毒螺旋体株;四环素类耐药程度较低,其机制尚不明确;16S rRNA基因点突变是导致对多西环素耐药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株临床分离到的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均耐药的泛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细菌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细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该株大肠埃希菌除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外,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同时对多黏菌素类抗生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菌株同时携带mcr-1和NDM-5耐药基因,其中mcr-1耐药基因位于大小为251.657 kb的质粒上,bla NDM-5基因位于大小为46.19 kb的质粒上。结论同时携带mcr-1和NDM-5质粒介导耐药基因的泛耐药大肠埃希菌已在临床出现,其来源可能与抗生素的选择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加强抗生素的使用限制及耐药菌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性,分析多黏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表型及流行特征,为当地临床的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多黏菌素耐药性,采用E-test法测定多黏菌素耐药株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在52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多黏菌素耐药6株,阳性率为1.14%。4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多黏菌素耐药株3株,阳性率为0.71%。82株阴沟肠杆菌无多黏菌素耐药株。此9株多黏菌素耐药株对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喹诺酮类敏感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敏感率高。4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同时产ESBLs,产ESBLs同时耐碳青酶烯类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株。结论多黏菌素耐药株在温州地区未形成流行趋势,呈散发。但已经发现与产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耐药共存的现象,提示临床应加大多黏菌素耐药情况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级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等资料,了解多重耐药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鉴别诊断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结果:临床分离185株多重耐药菌,分离出119株MRSA、7株VRE、41株CRE、17株CRPA和1株CRAB,其中10例MRSA、3例CRE和11例CRPA医院感染。药敏结果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VRE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为0,CRE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6.34%、亚胺培南51.22%,CRPA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4.7%。医院感染的MRSA主要使用万古霉素和(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医院感染的CRE主要使用美罗培南(敏感)治疗,医院感染的CRPA主要使用(或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或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结论:该院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与全国耐药情况基本一致,耐药形势仍严峻,需要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感染控制,兼顾通用和个性化策略,综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通过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及其插入序列和β-内酰胺酶的基因.结果 71株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0%;71株菌株均产blaOXA-23碳青霉烯酶,38株blaOXA-23插入序列ISAbal阳性;22株blaAmpC; 34株blaTEM,3株blaCTX-8,2株blaCTX-9基因均阳性.结论 产OXA-23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严重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天然耐药,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控制其传播和流行十分困难.在抗生素领域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唯一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但随着其广泛应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出现新的耐药机制而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强,造成临床治疗困难甚至失败.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发生以及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促进替加环素的临床合理使用,为临床使用替加环素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病例。结果 替加环素用于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时,其说明书适应证的治愈率(72.73%)高于其非说明书适应证的治愈率(33.33%)。结论 临床使用替加环素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病例,特别是用于非说明书适应证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感染部位、评估风险与获益,制定适宜的给药方案并密切监护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何超  康梅  陈知行  邓瑶  陶传敏  郭靓  谢轶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13-2515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应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然后使用PCR和测序技术确定菌株中adeB、adeR和adeS外排泵基因的分布,最后运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技术测定ade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替加环素对46株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为0.094~8μg/ml,MIC50=2μg/ml,MIC90=3μg/ml。菌株中adeB、adeS和adeR泵基因广泛分布,但adeB的相对表达量并一定随着MIC值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可能存在adeB基因表达调控以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机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最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坚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为48.91%,产AmpC酶为27.17%;有27株菌ESBLs基因扩增呈阳性占29.35%,其中tem-1有14株菌阳性占15.22%,oxa-10有10株菌阳性占10.88%,未检测到shv、ctx-m和ges基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18.48%;超级整合子检测的阳性率为10.87%;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40株PAE中,共有21株菌存在多药外排泵和孔蛋白表达异常;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95.65%和80.43%,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对PAE的抑菌率均在48.91%~71.74%,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AE的抑菌率为36.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为60.87%和58.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的协同作用为44.57%和43.4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B的协同作用为28.26%和7.61%。结论 PAE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医院感染监控的最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对于PAE感染的治疗,临床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治疗,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及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生猪肉中沙门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生猪肉中26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22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应用PCR技术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26株沙门菌总耐药率为61.54%(16/26),其中14株(53.85%)对至少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是主要多重耐药谱;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以tetB、Flor和aph(3)-IIa与aadB基因分别检出最高。结论:沙门菌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耐药及多重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携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