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的临床、手术及放射学特点。方法 收集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病例的资料,对其临床、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3例。10例(90.9%)患者无症状,1例(9.1%)患者出现肿胀。所有的病例均发生于下颌骨且为孤立性病变,无外伤史。10例(90.9%)病变表现为单房,1例(9.1%)表现为多房。病变的形状可分为锥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分别有3、2、4、2例。10例行手术探查并搔刮骨壁治疗,其中7例(70%)术中发现病变骨腔为空腔,2例(20%)为浆液,1例(10%)为血性浆液。采取手术治疗的3例病变完全愈合,7例显示骨腔内有新骨形成。结论 颌骨单纯性骨囊肿通常无症状,下颌骨发病率较高,无明显外伤史,大多数病变骨腔为空腔。单纯行骨壁搔刮术是单纯性骨囊肿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囊肿是指在颌骨内或软组织内生长的,含有流体或半流体内容物的囊状肿物,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颌骨虽是全身骨骼一部分,但与身体其它处骨质尚有不同,颌骨即有骨质构造,又有发育成熟的牙齿组织。在颌骨发育同时,于其中亦伴有牙齿的发育,因此有些发生于长骨的疾病,可不发生在颔骨内,而颌骨的牙源性病变,亦不能发生在其他骨质处。颌骨囊肿的成因,一部分与发育的牙齿和牙齿的病变有关。另一部分则与面部胚胎发育时上皮残余有关。本文仅就颌骨囊肿有关的几个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颌骨骨软骨瘤的CBCT影像学表现,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6例颌骨骨软骨瘤的临床及CB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颌骨骨软骨瘤发病部位以髁突多见(24例),其余2例分别位于喙突、颧骨。骨软骨瘤CBCT表现为颌骨不规则增生,形态多样,生长方向各异。增生物结构可分为3型:①增生物为类骨质样结构,骨皮质、骨松质分别与颌骨相连(17例);②增生物密度类似骨皮质,无骨小梁结构(6例);③增生物较正常骨质密度低,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边缘包绕骨白线(3例)。肿瘤周围骨质可受压移位或吸收,常见关节凹、关节结节骨质硬化。结论:CBCT能准确显示颌骨骨软骨瘤的特征性表现、形态、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诊断及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95例颌骨肉瘤的临床资料。方法:按照WHO骨肿瘤最新分类,对95例颌骨肉瘤的性别、年龄、病程、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分型、X线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颌骨肉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06∶1;好发年龄为20~49岁,占发病总数的58.95%;病程最短1周,最长5.5a,平均5.2个月;下颌骨较上颌骨多见;临床症状多有肿块(82.10%),伴疼痛、麻木及牙松动移位等;病理类型以骨肉瘤(31.58%)最多,其他依次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2.11%)、软骨肉瘤(15.79%)、恶性淋巴瘤(11.58%)、横纹肌肉瘤(6.32%)、纤维肉瘤(5.26%)、浆细胞肉瘤(5.26%)和尤文肉瘤(2.11%)。68.42%表现为骨质破坏,6.32%表现为骨质硬化,25.26%表现为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结论:颌骨肉瘤以20~49岁男性多见,与身体其他部位肉瘤的发病特点相似;骨肉瘤最为常见;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16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行颌骨减压术同期行活检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待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再行二次手术。结果:16例患者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明显缩小,术后12~3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可以有效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经二期刮除术后可以彻底清除病变,最大限度保留颌骨解剖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8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5~48岁;发生于上颌骨3例,下颌骨5例,均为原发性病变;颌骨CT扫描显示为多囊性膨胀性占位病变,内见分隔、残留骨嵴及液?液平面形成,增强后病灶周围可显示迂曲扩张的小血管影。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光镜下观察,可见囊壁由梭形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构成,呈飘带样结构,囊腔由含骨及类骨碎片的纤维组织分隔,见有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8例患者均以病灶根治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经1~6年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病灶根治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一组应用真空引流系统辅助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病例,以确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骨再生的可能影响。 材料和方法 作者自1978年至1988年据Mandal氏法,应用负压引流辅助手术治疗,共治疗了42名颌骨囊肿患者,男性24人,女性18人,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58岁。36处病变(86%)位于下颌骨,6处位于上颌骨。大多数下颌骨病变累及下颌体及下颌支。位于颌骨无牙区的囊肿为21例,与牙有关的为21例。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9例颌骨良性肿瘤或骨髓炎等引起的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先存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与骨折的症状和体征可同时存在,但后者常被忽略。颌骨病理性骨折确诊后,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骨破坏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仅表现为牙龈不适,后期表现为颌骨疼痛、牙龈组织肿胀溢脓,其中有6例患者颊部肿胀并有瘘管形成,10例患者死骨裸露,4例患者张口受限,3例患者下唇麻木,1例患者发生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CT显示11例患者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患者出现骨小梁增粗、结构紊乱,5例患者有死骨形成并与周围骨组织分离。患者进行手术综合治疗6例,保守治疗10例。治疗3个月后,手术综合治疗患者疗效评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患者。结论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主要临床特点为颌骨疼痛,多数病例可见死骨裸露,CT显示很可能发生溶骨性骨质破坏,手术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现状, 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6月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90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9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平均年龄40.15岁,男女比例1.62:1。下颌骨受累724例(81.35%),上颌骨受累166例(18.65%),左右颌骨发病率基本相同,颌骨任一部位均可发生。病理亚型中,实体型378例,单囊型427例,是成釉细胞瘤最为常见的病理亚型。治疗方面,414例患者接受刮治手术,212例接受开窗手术,264例接受截骨手术。结论:成釉细胞瘤好发于青年,多见于下颌骨;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下颌磨牙及下颌支区为最易受累部位;实体型及单囊型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刮治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9例颌骨良性肿瘤或骨髓炎等引起的下颌骨病理笥骨折。先存病变症状和体征与骨折和症状和体征可同时存在,但后者常被忽略。颌骨病理性骨折确诊后,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骨破坏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骨硬化症是一类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遗传性骨骼疾病,可导致全身性骨密度增高、骨折、骨骼畸形以及多种并发症。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症状,如牙发育异常、颅面部异常以及颌骨骨髓炎等。骨硬化症患者的骨质致密所导致的创口愈合不佳常伴颌骨骨髓炎,给口腔诊疗带来一定挑战。本文对骨硬化症的口腔颌面部症状、伴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及相关致病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同种骨植入材料加医用诱导骨基质应用于颌骨术后骨缺损,观察成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方法 颌骨手术患者43例,术后骨缺损直径2~5 cm,彻底清除病灶后植入同种骨植入材料及医用诱导骨基质,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术后6个月摄口腔全景片,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术后感染率及术区骨质愈合情况。 结果 术区愈合不良率2.33%(1/43),6个月术区骨质愈合率 88.37%(38/43)。 结论 同种骨植入材料加医用诱导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硬组织的形成,骨缺损修复临床效果好,术后疼痛、肿胀、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4.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即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因具有发生急性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的风险而成为口腔颌面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而其较低的发病率使得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欠缺。与肿瘤性疾病不同,病理学检查由于其有创性而不适用于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诊断,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掌握其表现特征能够指导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对可疑病变进行诊断和排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创伤甚至死亡。本文复习近年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对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其他诊断依据进行总结,并介绍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8例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颌骨尤文肉瘤病例的发病平均年龄为29.4岁,男女比例为7∶1,发病部位下颌骨后部多见(75%),早期多数有下唇麻木及淋巴结肿大表现。下颌骨尤文肉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骨内混杂低密度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纤维索条状及毛刷状瘤骨为其特征型影像学表现。上颌骨尤文肉瘤主要变现为溶蚀状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成骨少见。结论 颌骨尤文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这有助于其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年均可发生;大多以上颌骨或下颌骨局部疼痛,牙痛、牙齿松动,面部麻木、肿胀就诊。X线表现为受累颌骨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性凿孔状缺损或硬化斑,周围无骨膜反应;均未伴发全身其它症状和体征;6个病例术前均未确诊,但经单纯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和术后放疗联合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表现常不足以明确诊断,需病检予以确诊,单纯行颌骨切除或病灶扩大切除或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是一类因长期使用唑来膦酸、帕米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所导致的药物并发症.它主要表现为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因拔牙等口内手术操作或自发地出现颌骨创口长期不愈、死骨暴露、局部软组织肿胀伴疼痛流脓等症状,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局部片状骨密度增高影及不规则骨破坏影,且随着病变进展越发明显.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仍未达成一致,笔者就近年来BRONJ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 总结分析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4例颌面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全身损伤、骨折类型、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颌骨骨折男性多发,20~40岁为好发年龄段;原因以交通事故伤为最多,占49.2%,19%的病例伴有全身损伤。下颌运动受限、咬合紊乱和颜面畸形是颌骨骨折的三个主要体征。85.5%的骨折行手术复位和坚固内固定。5.1%的病例术后发生感染。结论 颌骨骨折中年轻男性多见,交通事故伤是其最主要原因。直接复位和固定、截骨以及植骨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坚固内固定技术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12~16岁青少年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差异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参考。方法:选择7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垂直骨面型严格匹配。用Invivo 5进行三维重建并测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男、女性患者舌咽体积分别为[(6.68±2.71) cm 3、(5.36±1.73) cm 3, P=0.019],男、女性患者舌骨垂直距离分别为[(101.56±16.72) mm、(92.44±19.11) mm, P=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Y轴角、NP-FH、RH、PFH、AFH、FHR、OP-SN、IOB、U1-E、Sn-G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上气道与颌骨有显著相关性,女性上气道与牙齿角度及软组织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男性舌咽体积更大,牙颌软硬组织趋向于 平面平整且上唇及颏部靠前的水平生长型。临床上制定不同性别的诊疗方案时,男性趋向于着重考虑颌骨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女性着重考虑牙性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旨在逐步建立反映不同性别患者特征的颌骨及牙性指标,为预判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改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