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以指导与监测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与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分析入院时与治疗后的TEG指标,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TEG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患者治疗后的R时间与K时间均明显延长,α角、MA值、G值显著减小,CI值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R时间、K时间呈负正相关性,与α角、MA值、G值、CI值呈负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多存在高凝倾向,血栓弹力图对于监测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成轻度组(NIHSS评分<6分,44例)、中度组(NIHSS评分6~16分,32例)、重度组(NIHSS评分>16分,30例);并选取同期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并对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TEG参数。结果观察组R(5.53±0.68)min、K(2.01±0.09)min短于对照组的(6.51±0.73)、(2.15±0.15)min,α角(62.85±2.69)°、MA(68.53±3.51)mm大于对照组的(61.25±2.15)°、(62.41±3.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R、K长于中度组、重度组,α角、MA小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R、K长于重度组,α角、MA小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予以评估,对于临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藻酸双酯钠(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sodium sulfate,PSS)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后抗凝血、抗血小板及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SS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PSS组、氯吡格雷+PSS组。给药14d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结果PSS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数目降低,血沉、血浆黏度降低;阿司匹林+PSS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氯吡格雷+PSS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R值、K值均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正文)。结论PSS对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形成的血凝块有抑制作用,且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用PSS后,使综合凝血指数CI进一步降低,具协同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相加作用,无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37例)和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37例),另选取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Angle)和凝血块最大强度(MA)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结果 R值和K值在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中依次降低,Angle和MA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中依次升高(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血小板相关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李龙  贺鹏 《贵州医药》2023,(10):1620-162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脑血管支架术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梗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支架术,在抗血小板聚集方案中对照组采用光密度比浊法,研究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血管支架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出血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第1天,研究组第3天、第5天AA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ADP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情况Ⅲ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Ⅰ级、Ⅱ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无脑血管痉挛发生。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脑血管支架术抗血小板聚集方案中,明显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颗粒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气通络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Angle角和MA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8、HMGB1、sVCAM-1、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中R值、K值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而Angle角、MA值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络颗粒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基于血栓弹力图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凝血状态。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0名为正常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50例为出现HDCP的孕妇(纳入研究组)。所有孕妇均接受凝血指标检测、血小板指标检测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之间以及研究组中不同病情孕妇之间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分析血栓弹力图中各项指标与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PT、APTT、R、K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TT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FIB、D-D、PDW、MPV、Angle、MA、LY30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孕妇随着病情加重,PT、APTT、R、K逐渐缩短,TT逐渐延长,FIB、D-D、PDW、MPV、Angle、MA、LY30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R与PT、APTT呈正相关;K与FIB、D-D呈负相关;Angle与FIB、D-D呈正相关;MA与PLT呈负相关,与PDW、MPV呈正相关;LY30与FIB、D-D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凝血四项与血栓弹力图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及凝血四项检查(包括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相关分析,APTT值与MA值、Angle角呈负相关,与R值正相关;PT值与R值呈正相关,与Angle角呈负相关;Fib值与MA值、Angle角呈正相关,与R值、K值呈负相关;Plt值与MA值、Angle角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均显示P <0.05。结论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与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在临床中可联合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Q_m)和平均血流速度(V_m)、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而外周阻力(Rv)和动态阻力(D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和血栓弹力图指标中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和最大血块强度(MA)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凝血反应时间(R)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Lp-PLA2水平,优化血栓弹力图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兴旺  马利 《医药导报》2009,28(7):867-869
目的 观察以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0例, 随机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组)、对照组(C组). H组, 术前30 min内输注15 mL&#8226;kg-1 羟乙基淀粉130/0.4; C组常规给予复方乳酸钠液. 抽取静脉血标本, 采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检测AHHD前即刻(t0)、AHHD结束后即刻(t1)、手术开始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凝血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 结果与t0比较, H组t1时 K值延长(P<0.05), ANG、MA、CI缩短(P<0.05); C组t2、t3时 K值缩短(P<0.05), ANG、MA延长(P<0.05), t3时 CI延长(P<0.05). 与C组比较, H组t1、t2、t3 时K延长(P<0.05或P<0.01), ANG、MA缩短(P<0.05或P<0.01), CI降低(P<0.05). H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C组降低(P<0.05). 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前采用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能减轻改善围术期高凝病理状态, 对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20例(对照组)于发病48 h内行TEG及凝血常规检测,比较2组TEG各项参数(包括R值、K值、Angle角、MA值)及凝血常规各项指标(PT、APTT、Fib、TT),同时观察梗死组中症状进展(进展组42例)与症状无进展(非进展组80例)患者TEG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常规中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TEG参数中,R值缩短,Angle角增大,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R值、K值缩短,Angle角增大,MA 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EG敏感性高于常规凝血检测,可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及时识别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凝状态的异常,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研究不同肝素浓度下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对60名健康志愿者行枸橼酸真空抗凝管肘静脉抽血。用同种肝素钠注射液,使待测血样中肝素浓度分别为0、1、2、3、4、5、6 ku.L-1。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凝血因子水平(reaction time,R)、纤维蛋白原时间(kinetics of clot development,K)、最大血块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和最大血块形成时间(time to maximum amplitude,TMA),共5项参数。结果肝素浓度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程度成正比。当肝素浓度到达3 ku.L-1以上时,R和MA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当肝素浓度到达4 ku.L-1以上时,R、MA、CI和TMA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K值变化与肝素浓度变化无关。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全面检测肝素对血液的抗凝作用。研究认为,肝素可直接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促凝功能,使血液的综合凝血状态降低,血块形成时间延长。肝素用量多少和血液低凝状态存在线性关系,这对今后肝素使用、监测、出血风险等情况具有很好的临床预警价值。在管理肝素使用以及常规凝血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究血栓弹力图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2例,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采用血栓弹力图;统计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神经缺损情况。观察组用药2 w后的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ADP%)均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两组出院3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可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21例慢性肾脏病同时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分为低凝组(MA<69 mm,n=139)和高凝组(MA≥69 mm,n=82),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伴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用药情况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激素等,肾功能情况如CKD1 3期和CKD4 5期,血栓弹力图中的凝血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夹角α、血栓最大弹力度(MA),其他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等有无差异,同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引起高凝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发疾病、用药情况、肾功能、部分凝血及血常规指标(包括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OR 1.895, 95%CI 1.082~3.318)、肾病综合征(OR 2.501, 95%CI 1.429~4.379)、CKD4~5期(OR 1.989,95%CI 1.136~3.483)等疾病因素,以及药物因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OR 2.254, 95%CI 1.207~4.208)。结论:对CKD患者而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CKD4~5期增加患者高凝状态,肾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增加患者高凝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PAgT)、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定组别,甲组(n=34)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乙组(n=26)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另选同时段至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对象32名纳入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PAgT、Hcy检测,评价及比较三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的纤维蛋白原(FBI)、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PAgT、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的FBI、FBG、D-二聚体、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与对照组PA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PAgT、Hcy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预后评估,从而为后续临床制订合适的诊疗计划提供可靠有力的理论依据,对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剂量为60mg/d,溶入500mL生理盐水,输注24h;第3~7天剂量为20mg/次,溶入250mL生理盐水,1次/d,3h/次。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次,溶入250mL生理盐水,1次/d,滴注速度控制在40~60滴/min。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高凝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α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75.61%)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血浆FIB、D-D水平及MAR均显著降低(P<0.05),但均以治疗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均显著增加,而α角、MA值和CI值则均显著减小(P<0.05),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ET-1、sICAM-1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评价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方法 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分组,A组(阿司匹林组40例)、B组(氯吡格雷组40例)、C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用药组40例),使用药物治疗的14 d后,使用血栓弹力仪对这3组患者进行了检测,与对照组对比分析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同时对比3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A组、C组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自用药前后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用药前后NIHSS评分等级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hs-CRP水平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可有效评价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于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可提高机体抗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炎症反应,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5例年龄>60岁AIS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63例)接受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最小血流量、血流速度、动态阻抗均较对照组高,脑血管外周阻力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较对照组长,血凝块最大强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AIS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