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国的安宁疗护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机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还在试行阶段。老年护理机构作为重要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且同质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方法 于2020年4—5月,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获取安宁疗护服务相关文献,同时邀请5名安宁疗护领域专家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结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构建初始指标体系。于2020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安宁疗护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两轮函询,结合课题组分析与专家建议确定指标体系。两轮函询后,开展专家小组团体面谈,对形成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果 在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4,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4和0.59,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0.10。最终构建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指标体系包含须具备的资源与条件、内容和流程、考核指标3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第2轮函询中,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值为3.87~5...  相似文献   

2.
黎雯霞  马珺  杜雪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0-4335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启示性建议,包括:可建立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辅以活动为基础的支付模式和医疗保障;制定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南,明确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和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提高疗护人员技能水平;利用有效宣传模式提高预立护理计划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度,促进安宁疗护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宁疗护是保障终末期患者善终权益,提升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加坡安宁疗护发展迅猛,目前已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在最新发布的国家死亡质量排名中位于亚洲前列。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安宁疗护现状,公众宣教、人才培养、慈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最终提出我国应加强安宁疗护的社会认知、教育培养,发挥慈善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现有安宁疗护承载力,构建安宁疗护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以期达到实现终末期患者善终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30-2335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是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中心是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的方向。英国与美国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较早的国家,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服务团队与服务内容、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我国可适当借鉴英国和美国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加强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将非药物疗法纳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范畴,实行按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能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保障其善终权益。  相似文献   

5.
罗涛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15-2319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局面,"住院-门诊-居家"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初具雏形,部分地区还探索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专业机构"的推进体系。但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构建仍存在覆盖面窄且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尚待健全,整合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应明确安宁疗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性质,健全"住院-门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基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重点的整合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立安宁疗护"国家中心-区域中心-专门机构"的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5-2329
韩国于2016年制定了《关于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及临终期患者的延命医疗决定的法案》(简称《安宁疗护法》),该法明确了安宁疗护的含义与前提,规定了国家和政府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搭建了韩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框架,对推进韩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保护终末期患者的善终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韩国《安宁疗护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推进我国安宁疗护立法工作提供建议。我国宜明确安宁疗护的权利属性,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安宁疗护单行法,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安宁疗护体系,肯定"无效医疗"的理念,并规定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的流程,以为安宁疗护事业的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法治保障,进而助力实现终末期患者的健康临终。  相似文献   

7.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0-2324
21世纪的日本"少子高龄化"特征明显,发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完备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日本卫生服务提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的含义与理念,以及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提供人员、提供内容及费用保障的法律规定,提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健全安宁疗护相关立法,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框架下实现居家安宁疗护的稳定发展,建立并强化安宁疗护过程中的协作机制,并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善终"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安宁疗护全方位照护内容中,包括生存期评估和心理疏导在内的许多契合安宁疗护理念、符合患者需求的试点自主服务,因缺少收费依据无法纳入医保,成为制约安宁疗护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的 系统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开展但未纳入收费和医保的安宁疗护自主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为规范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完善安宁疗护服务定价收费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10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上海市各区选取安宁疗护业务量较大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机构,最终调查30家机构。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自主服务项目调查表"对纳入机构开展调查,量表包括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两个方面的5类35项服务项目,由各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负责人根据过去一年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填写。 结果 29家(96.7%)机构的调查表被有效回收,其中28家(96.6%)开展了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中位数为27(15)项,25家(86.2%)开展了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中位数为25(15)项。5类服务项目在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开展项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开展项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舒适照护、安宁疗护适宜技术、心理支持、人文关怀5类服务项目,在住院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平均开展比例分别为85.7%、78.6%、48.6%、88.4%、67.5%,在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平均开展比例分别为86.3%、60.0%、42.0%、84.0%、62.0%。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自主服务项目开展较广泛,服务可及性和区域均衡性较好。亟须进一步规范服务项目内容,制定临床标准,完善价格收费机制,改革支付方式,以激励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相似文献   

9.
10.
闫娟  李鹏  杨云华  韩超  杨文秀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35-1437
目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研讨的方法初步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来自全国的17名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确定指标体系并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17名专家中,男8名,女9名;平均年龄(48.1±10.4)岁;平均工作年限(21.2±8.4)年。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为0.9412。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03、0.39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取,第二轮优于第一轮。最终确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其权重。结论该指标体系较全面、可信,为具体评价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的满意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可用于医疗服务市场化演进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政府官员和研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入选指标及其权重。结果:研究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13项指标的医疗服务市场化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分别是政府管制与市场开放程度、非公要素发展状况、公立机构自主权等。结论:研究构建了一套医疗服务市场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中包含政策类主观判断指标和客观类定量指标,能够刻画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现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方法 于2013-09-11,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0家(18家市级、2家区级)开展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当日住院患者例数、床位使用情况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来源、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入院动机、入院方式、生活自理情况、对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了解途径及日均医疗费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各中心舒缓疗护病房负责人填写。结果 调查当日,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共有住院患者161例,平均住院患者数为8.05例;共有床位247张,病床平均使用率为65.2%(161/247);日均医疗费用为140.23元/人。入住舒缓疗护病房的患者中,住院天数>60d的占16.8%(27/161),生活不能自理的占89.4%(144/161),以减轻痛苦为住院动机的占75.2%(121/161),通过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的占26.7%(43/161)。结论 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较好,基本能满足服务范围内居民的服务需求。但仍存在生存期评估准确性较差、转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建设;以居家为主体,打通转诊机制,注重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行业管理;加大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力度,逐步形成舒缓疗护服务队伍;宣传报道,开展优逝教育,普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病医院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老年护理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并赋予权重。结果:共筛选出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新指标针对性较强,加强预防护理风险与基础护理相关指标的权重,以预防风险、改善患者结局,满足后者生理、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为实现整合式医疗服务,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如何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什么是质量及如何衡量质量是我国和国际上正在辩论的主题。质量监测框架是帮助基层医疗服务评估质量状态、制定改进计划和激发对质量更广泛思考的系统工具。国内对基层医疗服务和质量的研究较少,尚未发现针对多个国家相关质量监测体系、疾病具体指标的横向对比案例研究报道。目的 通过整体分析中、英、美三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考核或认证指标体系,以及其中涉及的具体病种指标,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内涵,分析质量指标体系对服务质量改进的作用方式。方法 以Donabedian经典的基于系统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框架的质量框架为对比基线,检索案例国家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文献。分析各案例国家在体现各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内涵上的相关投入、过程和结果关注,以及质量考核方式对质量绩效结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指标的横向对比,寻找政策关注差距。结果 三国人力资源结构和服务负荷不同,英、美平均每个全科医生团队服务1 200人(全人群)左右,而中国达到了4 632人。三国都将“两病”纳入基层医疗主流的考核范围。在质量监测结构上,中、英采用了类似的以病种或重点人群分类的临床循证指标监测方式,美国采用了以服务实践过程监测为主的方式;英、美都纳入了质量改进的监测领域。在质量指标上,英、美都采用了通过“例外报告”的方式考虑人群考核指标要求与患者个性化特征的平衡,中国主要采用了相对单一的抽样到个体来代表人群质量结果的方式。在评估结果反馈上,英、美都反馈到被评估对象和公众,中国主要在行政和考核体系内反馈。在信息化对考核和监测的支持上,英、美都配套了专业的数据抓取计划,最大限度规避了考核中用简单的个体抽样结果代替人群整体管理结果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反馈、面向社会公布、分析研究、开发患者健康类应用的重要数据基础。结论 3个国家根据需求和资源不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不同,但一直都随着供需和资源变化不断改进,并且呈现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鼓励“以人为中心”和“质量持续改进”的趋势。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较好的服务质量效果。在下一步质量指标完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宏观意义上的体制机制改革配合才能有效实施,比如基层人力资源培养和结构调整、医疗和公共卫生真正结合的签约服务考核方式、基于基层“守门”的医联体运行管理模式和医保支付机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上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中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各抽取1家,在海淀、朝阳、丰台区各抽取3家),在4个郊区中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昌平区抽取4家,在通州、顺义、房山区各抽取2家)。从以上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市区组(12名)和郊区组(10名)分别进行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上门医疗服务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咨询4个方面均有涉及。作为上门医疗服务的主体,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因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量大,上门医疗服务中社区护士工作量最大。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5个主题:(1)上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迫切需求;(2)上门医疗服务存在潜在的医患纠纷和医疗风险;(3)上门医疗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4)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5)目前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存在差别。结论 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党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更好地评价医院党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党章、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Nvivo 12.0 plus软件初步构建党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的党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权重确定各指标分值并设计评分问卷,运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某公立医院10个党支部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55项三级指标。向医院党委办公室进行求证,了解各支部日常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问卷调查所得分数基本相符。结论:本次挑选的函询专家较为权威,积极性较高,在95%CI下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指标评估结果可信度较高。经过实证结果可知,本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反映各支部的工作情况,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李薇  彭迎春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632-2636
目的 构建适宜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评分。结果 33名专家均参加了先后两轮的咨询与座谈,积极程度为100.0%;权威程度系数为0.88。建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签约量、门诊服务量、服务效果、服务知晓利用、满意度),二级指标32项;核心二级指标15项。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规范的临床青年教师教学及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青年教师教学及基本技能评价提供考核工具,从而提高医院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通过文献搜集和德尔菲法等方法构建临床青年教师教学及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 3轮咨询后专家积极性系数为100%、71.63%和73.7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和0.92。用层级分析法进行了各指标权重的赋值,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测(CR <0.1),最终形成的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结论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构建过程科学严谨,以期为之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广东省全科服务团队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研究方法为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共两轮。结果建立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与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团队人力资源"、"团队制度管理情况"、"团队服务数量与质量"、"供需双方满意度"。确立各个一级指标权重为:0.2788、0.2432、0.2453、0.2327;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82.50%、90.91%;专家权威程度为0.842、0.84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31、0.451。结论该指标体系较全面、可信,为具体评价全科服务团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