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特点,探讨晚期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240例早产儿RDS,根据胎龄分为两组,<34周为早期早产儿组(143例),34~36+6为晚期早产儿组(97例).回顾性分析早产儿RDS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晚期早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达83.51%,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因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致早产的发生率较高(27.84%);肺表面活性剂(PS)及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效果较早期早产儿差,且机械通气率高,通气时间长;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亦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RDS以产程未发动的剖宫产为主,宫内感染可能为其高危因素,PS应用有效,但较早期早产儿效果差;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率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连用5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上呼吸机频数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较好地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肺氧合,缩短氧疗时间,减少上呼吸机频数。 相似文献
4.
5.
6.
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10mg/kg·d~(-1)),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上呼吸机频数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较好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肺氧合,缩短氧疗时间,减少上呼吸机频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医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1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再选取同时期入院的健康新生儿240名作为健康组。对影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窘迫综合征组中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的患儿占比均高于健康组,且呼吸窘迫综合征组的患儿孕龄短于健康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孕龄短均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575、4.100、2.441、4.028、2.422,均P<0.05)。结论:剖宫产、孕次≥3次、胎次为2次和3次、孕龄短均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有效防治,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最佳的母婴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母亲年龄、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先兆子痫发生率30.77%明显高于对照组9.61%,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吸氧浓度> 30%的用氧时间、发生肺炎例数、需要应用PS(肺表面活性物质)例数、机械通气> 7d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合并先兆子痫、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浓度> 30%、发生肺炎、需要应用PS、长时间机械通气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沐舒坦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NRDS)的预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沐舒坦针剂 ,每天 7.5 mg/kg,6h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 1 8例 ;每天1 5 mg/kg,6h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 46例 ,并与同期未用沐舒坦治疗的 64例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是否发生 NRDS及影响预防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 :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 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 34.4%、5 9.4%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胎龄≤30周、体重≤ 1 kg、第 1次用药时间 >6h、剂量为每天 7.5 mg/kg、用药时间≤ 3d的早产儿较胎龄 >30周、体重 >1 kg、第 1次用药时间≤ 6h、剂量为每天 1 5 mg/kg、用药时间 >3d的早产儿预防效果差。结论 :沐舒坦对早产儿 NRDS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对胎龄 >30周、体重 >1 kg的早产儿预防效果好 ,最好第 1次用药时间≤生后 6h、剂量≥每天 1 5 mg/kg、疗程 >3d。 相似文献
11.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认识,以降低其发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3例足月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6例足月非RDS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2500 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对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男性、胎龄<39周、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为足月儿发生RD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口服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发生NRDS的早产儿(胎龄大于28周且小于34周)82例为NRDS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亚组(亚组1接受常规治疗,亚组2在出生后24 h内予1 000 IU/d维生素D3及常规治疗),选取同期未发生NRDS的早产儿84例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各组患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并对2个亚组患儿NRDS疗效进行比较。结果:NRDS组患儿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RDS亚组2比亚组1患儿治疗第5天有更低的Downes呼吸窘迫评分和PaCO2水平,更短的住院时间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维生素D在早产儿尤其是NRDS患儿中普遍缺乏,给予1 000 IU/d维生素D3作为NRDS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的疾病严重程度、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asal 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N-BiPAP)技术已经在成年人和儿童的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得到较好应用,是一种无创通气模式,近年来,在发达国家此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开展,国内关于N-BiPAP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与14例未应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23.3±6.7d,氧疗时间5.1±2.2d,机械通气时间2.6±1.3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9.6±8.5d,氧疗时间6.9±2.4d,机械通气时间4.7±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不能降低NRDS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且缩短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合成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关系。方法以该院35例早产新生儿(胎龄26~31周)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明显的NRDS症状,需要行气管插管。在此期间,收集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气管吸出物,直至第8周为止;另以其他术中需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对各组样品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并且用免疫印迹法,在各个时间点,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SP-B和SP-C表达水平的改变做半定量分析。结果35例患有NRDS的早产新生儿,在出生1周以内,其气管吸出物中PS的各种组分,如SP-A,SP-B和SP-C的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其中,SP-A和SP-B的水平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2周内开始逐步上升;而SP-C的水平则从第3周开始才显示上升的趋势。结论NRDS的发生主要和PS的低水平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研究的3种PS组分中,SP-C水平的改善与症状缓解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缺乏可能对NRDS的发生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48-53
目的观察应用布地奈德制剂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诊断标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制剂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4例改用机械通气,占8.16%;对照组15例改用机械通气,占3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需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占10.2%;对照组16例,占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吸气性三凹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吸氧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制剂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能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减少机械通气,改善呼吸困难,缩短吸氧时间,有利于早产极低体重儿尽早停氧,防止出现肺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顾谦学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特点,探讨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RDS患儿92例,以胎龄<37周的为早产儿组(50例),胎龄≥37周的为足月儿组(42例)。对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RDS患儿男婴多于女婴(P<0.05)。早产儿组入院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早于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比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使用机械通气13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factant,PS)34例,开始上机时间(7.81±10.21) h;足月儿组使用机械通气20例,使用PS 2例,开始上机时间(27.82±20.1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病因、治疗经过、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足月儿RDS的发生与男婴、感染、糖尿病母亲、择期剖宫产有关,发病时间较晚,易合并气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院足月新生儿监护病房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316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表明足月儿RDS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男性多见;70.9%在生后3h内,90.2%在生后6h内,99.4%以上在12 h内发病.原发性RDS的主要诱因是选择性剖宫产,其次为男性患儿;宫内重症感染(肺炎/败血症)是继发性RDS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出生时重度窒息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易于导致持续胎儿循环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需呼吸机治疗的时间长.主要死亡原因是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明确后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和使用“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择期剖宫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从而得出最佳的择期剖宫产时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四种类型剖宫产或自然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发病率:A组为妊娠36~38周无手术指征,无妊娠合并症择期剖宫产新生儿;B组为妊娠38周以上无手术指征无妊娠合并症择期剖宫产新生儿;C组为妊娠36~38周无妊娠合并症自然分娩新生儿;D组为妊娠38周以上无妊娠合并症自然分娩新生儿。结果:A组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的发病率(P<0.05),D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最低(P<0.05)。结论:妊娠38周以上自然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最低,若选择择期剖宫产,38周以上为最佳时期,而不是过去满37周即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