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较经桡动脉入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提升患者和术者舒适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前臂动脉损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穿刺成功率较低、学习周期较长、穿刺部位疼痛感较为明显、桡动脉痉挛发生率较高等。目前,经远端桡动脉入径亦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复杂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径,但其是否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劣势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远端桡动脉入路是近两年新兴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路径,其与常规桡动脉入路相比具有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替代路径。本文回顾了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其有效性、安全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使更多的心脏介入医生了解和应用远端桡动脉入路,进而使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16例,其中有42例行PCI,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6.7%。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 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尚缺少关于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研究。目的 评估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纳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TRA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出现RAO的患者4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d 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失败的可能预测因素、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6、12个月桡动脉通畅率。结果 本研究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成功率为88.6%(39/44),根据dTRA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情况分为成功组(n=39)与失败组(n=5)。失败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比例高于成功组,行球囊成形术比例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患者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桡动脉通畅率分别为48.7%(19/3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16例,其中有42例行PCI,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6.7%.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320例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12例,其中有58例行PCI术;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7%。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方法 回顾行分析我院经桡动脉和传统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连续病例共152例,比较手术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95.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3.1%.2例因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1例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而改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但手术医师必须很好掌握桡动脉穿刺技术,导管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不断积累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诊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开展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较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明显减少,方法简单、快捷、可靠,深受患者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9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健康教育等。结果:288例获得成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3%。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45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98.0%(448/457例),448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6例(1.3%),桡动脉闭塞1例(0.2%)。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46例,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 43例(93.5%)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造影成功率l00%.32例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中31成功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PCI治疗,成功率96.9%.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安全,恢复快,痛苦小,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住院日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人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6.0%以上。与径路股动脉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患者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因此,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的重要径路。现将我院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步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3例经右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的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右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11%,桡动脉痉挛5例,局部血肿2例,无桡动脉闭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护理的关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术后详细告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才能确保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5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娥娥 《吉林医学》2009,30(10):896-897
加拿大Campeau于1989年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我院自2005年11月-2008年10月对5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避免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等。因此近年来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操作中常常选择的入路。但桡动脉较细,存在导管操作较困难等缺点.对于复杂血管更是如此,因此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故我们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和传统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现将观察方法及结果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脉造影是通用的常规入路,它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但是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疾病不能成功插入导管,术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多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报道逐渐增多,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529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523例,成功率98.8%;桡动脉插管成功520例,成功率98.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187例,左主干病变3例(1.6%),单支血管病变50例,双支病变56例,三支病变78例。术中发生并发症14例(1.5%)。术后血管损伤并发症4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因此被逐渐掌握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传统的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Campeau首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认为桡动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而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止血可靠而易行[1]。我院2006年5月~8月行介入诊疗142例,经桡动脉途径133例  相似文献   

20.
李晶 《吉林医学》2014,(12):2671-2671
目的:总结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14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患者接受护理后,均未出现皮肤缺血性坏死或局部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给予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