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磁共振灌注指标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诊疗方案优化及个体化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共150例,记录临床病理、磁共振检查及缓解效果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用于患者放化疗缓解效果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50例患者放化疗后缓解104例,未缓解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磁共振扫描证实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序列扫描下肿瘤组织血流量均与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磁共振ASL序列扫描下肿瘤组织血流量均是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独立影响因素(P <0.05)。基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磁共振ASL序列扫描下肿瘤组织血流量构列线图模型C指数=0.90(95%CI : 0.84~0.97),提示此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列线图模型用于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 :0.81~0.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5%和74.39%。结论  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除受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影响外,还与磁共振灌注指标关系密切,而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缓解效果预测方面具有良好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在挽救性调强放疗(IMRT)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确定与rT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接受挽救性IMRT治疗的97例局部复发、非转移性NP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死亡51例、远处转移18例、局部失败30例和出现预后不良事件(死亡、肿瘤远处/局部转移)67例。获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局部无失败生存(local failure-free survival,L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metastasis-freesurvival,DM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分析LDH与NPC患者挽救性IMRT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221.25(178.24,339.13)U/L vs. 124.82(79.0,159.50)U/L,Z=–5.122]、局部失败组[230.75(170.89,394.50)U/Lvs.157.85(91.78,216.95)U/L,Z=–3.442]、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ubunit B,SDHB)在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和42例初发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SDHB的表达情况,运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 初发鼻咽癌组织中SDHB低表达率为57.1%(24/42),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SDHB低表达率为76.5%(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5).SDHB低表达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T分期、临床分期、脑神经侵犯等有关(P值均<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DHB表达降低与患者低生存率有关(x2=4.154,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DHB低表达、远处转移、脑神经侵犯是影响鼻咽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 0.05).结论 SDHB表达降低对鼻咽癌的局部复发、预后不良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DHB低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复发及预后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侵犯颅底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4例侵犯颅底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并以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62.1% 年龄(P=0.0273)、侵犯颅底解剖区域(P=0.0001)、病理分级(P=0.0251)及有无复发(P=0.0011)均是影响预后的单项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侵犯颅底解剖区域(P=0.011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侵犯颅底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所侵犯的颅底解剖区域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前、侧颅底侵犯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治疗前血小板长链非编码RNA重编程调节因子(lncRNA RO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75例接受IC+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病例资料,另纳入8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血小板lncRNA ROR水平。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评估IC肿瘤反应。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比较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并进行多变量生存率分析以研究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局部晚期鼻咽癌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lncRNA R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7(1.57,3.02)vs. 0.92(0.66,1.50),Z=-7.798,P<0.001]。其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803~0.914)。中位随访时间为24(3~28)个月,28例(37.33%)患者全因死亡。依据治疗前血小板lncR...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癌症统计数据库(SEER)构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列线图模型并预后分析。方法 利用SEER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提取2010~2017年诊断为SACC的所有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累及腺体、组织学分型、肿瘤分期(TNM)、手术情况等分类数据。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并对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平衡进行研究。对训练队列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模型。最后,采用后向归纳法并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确定最终预测模型。结果 将患者年龄、性别、种族、累及腺体等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确定预测模型。结果显示,≥80岁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OR=0.610,95%CI : 0.424~0.877),临床Ⅱ期SACC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于Ⅰ期(OR=0.422,95%CI : 0.237~0.750)。在模型预测能力方面,训练队列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 (95%CI : 0.829~0.873),验证队列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 : 0.813~0.885),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1(95%CI :0.779~0.804)、0.803(95%CI : 0.759~0.846)和0.790(95%CI :0.777~0.804)。结论 SEER分析表明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接受手术与否是SAC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SACC患者整体预测效果良好。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诊断后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发现可能为SACC患者的筛查和治疗提供预防指南。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无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5-1986年10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96例,高分化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总剂量66-80Gy/6-8周,2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2.3个月(2-174个月)。采用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治疗后头痛缓解入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8%、38.0%、26.9%、13.0%,但伴有前组颅神经(Ⅰ-Ⅷ)和后级颅神经(Ⅸ-Ⅻ)同时侵犯者5年生存率仅为7.7%。死亡原因包抱局部复发59例,远处转移21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5例。经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的变化及对鼻咽癌复发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并行同步放化疗229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同步放化疗前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值,计算相应的NLR和PLR、ΔNLR和ΔPL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ΔNLR和ΔPLR分别分为高低水平两组;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确定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ΔNLR和ΔPLR对生存的影响。 结果 以肿瘤复发为结果,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78、0.854和0.730, 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0、135.550、4.982和122.55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诱导/辅助化疗史NLR、PLR、ΔNLR、ΔPLR为鼻咽癌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ΔNLR、ΔPLR是鼻咽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ΔHNLR和ΔHPLR组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ΔLNLR和ΔLPLR组(ΔHNLR vs. ΔLNLR=0.488 vs. 0.993;ΔHPLR vs. ΔLPLR=0.476 vs. 0.935),ΔHNLR和ΔHPLR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均为23个月。 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NLR和PLR总体水平在同步放化疗后有所增加,治疗前后NLR和PLR差值越大肿瘤预后越差,且ΔNLR和ΔPLR可作为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1986年10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96例,高分化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总剂量66~80 Gy/6~8周,2 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2.3个月(2~174个月).采用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治疗后头痛缓解及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8%、38.0%、26.9%、13.0%,但伴有前组颅神经(Ⅰ~Ⅷ)和后组颅神经(Ⅸ~Ⅻ)同时侵犯者5年生存率仅为7.7%.死亡原因包括局部复发59例,远处转移21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5例.经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分析原发性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风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评估模型,以提升对患者个体化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  对SEER数据库中2010~2016年间被诊断为原发性喉癌患者的信息进行回顾性检索,按7∶3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n=2817)和验证集(n=1204),比较训练集与验证集 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基于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方法绘制各变量的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训练集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确定预后因素与患者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集构建预测3年和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Nomogram),最后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验证模型的可靠性,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验证集对其进行内部测试。结果 成功建立基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是否手术、是否放疗、是否化疗和婚姻状态等预后因素的Nomogram,训练集的C-index为0.715(0.699~0.731),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和0.714,验证集的C-index为0.709(0.685~0.724),AUC分别为0.717和0.703。结论 本研究通过SEER数据库确定原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建立了个体化预测生存预后的Nomogram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IVc期下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方法 在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数据库中收集IVc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远处转移的相关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结果 肺(53.7%)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位于梨状窝的肿瘤(P=0.029)和高级别肿瘤(P=0.010)更易发生肺转移。手术、化疗、骨和肝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后模型C-index为0.686(95%CI 0.649-0.723)。 结论 下咽癌最易向肺转移。基于手术、化疗、有无骨转移和肝转移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过去认为同步放化疗方案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然而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本文比较在传统放疗与调强放疗技术两种情况下,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两种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下咽癌的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老年下咽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龄>60岁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0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 =845)和验证组(n =255),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进行临床特征选择,使用10倍交叉验证生成5个有意义的变量: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建模组及验证组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评估,列线图展示建模组预测结果,根据构建的模型风险评分,按中位数分为高低风险组,绘制出建模组及验证组 生存分析曲线图。结果 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是老年下咽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建模组C指数为0.652(95%CI : 0.625~0.679),验证组C指数为0.64(95%CI : 0.597~0.683);建模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及0.785,验证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及0.64;预测12个月及36个月生存曲线的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曲线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风险评分绘制出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预后较差。结论 老年下咽癌患者预后与年龄、分期、婚姻状态及手术有关,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老年下咽癌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D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PDK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而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为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不同组织PDK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5)。PDK1蛋白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颅神经侵犯以及T分级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PDK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阴性表达组为58个月。结论 PDK1基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PDK1阳性表达可作为鼻咽癌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局部扩散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局部和区域扩散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疗后无瘤生存≥5年者101例,为无瘤组;放疗后远处转移者103例,为转移组),重新阅读其治疗前CT片,确定局部扩散范围和方式,并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鼻窦侵犯,颅底破坏,脑神经损害,咽旁间隙侵犯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侧数、个数、大小及活动度,临床分期,T分期与N分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只显示鼻窦侵犯,脑神经损害,颈淋巴结转移侧数、个数和大小,临床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局部扩散各种因素与区域扩散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局限性病变,还是颅底、咽旁间隙等扩散,转移组并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程度(N2,3)均明显高于无瘤组(P<0.05或P<0.01)。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是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最主要、最恒定的因素,原发灶局部扩散主要是通过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影响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残留,1例海绵窦区肿瘤残留者,术后3个月脑侵犯死亡;另外1例存活16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压迫脑干呼吸衰竭。3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其中1例拒绝放化疗,先后4次内镜手术,9个月后死于全身重要器官衰竭;1例术后行放化疗,20个月后死于颅内侵犯;另外1例行根治量放疗,存活20个月,最后因严重放射性脑病致无法进食,呼吸困难,全身重要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诱发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具备手术指征,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生存资料。选择相关性分析、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LR、PL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LRF)的关系。 结果 患者5年OS、PFS、LRF和DFS分别为86.8%、78.3%、94.2%和85.3%,NLR与T期、N期、肿瘤期相关,PLR与T期、肿瘤期相关。NLR是OS、PFS、DMF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NLR是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伴脑神经损伤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脑神经损伤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01—2003—1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共1892例,分析脑神经损伤的情况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脑神经损伤率为9.4%,5年总生存率为61.0%,5年无瘤生存率为55.3%,5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为75.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3.4%。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脑神经损伤症状期长短、治疗后3个月内脑神经损伤恢复程度、92分期、颈部淋巴结大小、海绵窦侵犯与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3个月内脑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是影响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2.087。颈部淋巴结最大径超过20mm和海绵窦侵犯是影响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54和2.136。结论:鼻咽癌治疗前脑神经损伤症状期长短、治疗后脑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程度与预后显著相关,海绵窦侵犯是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鼻腔鼻窦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发病特点,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入院的2例鼻腔鼻窦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2006年至202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共48例(含本文2例)患者纳入研究,总结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本组患者7~83岁、中位数26岁,男女比例1∶1.5,以鼻部症状为主,鼻塞16/28(57.1%)、鼻出血/涕中带血12/28(42.9%)、头痛3/28(10.7%)、嗅觉减退3/28(10.7%)。病变侵犯部位:鼻腔32/48(66.7%)、上颌窦24/48(50.0%)、筛窦27/48(56.3%)、蝶窦8/48(16.7%)、额窦3/48(6.3%),侵袭眼眶17/48(35.4%)、颅底6/48(12.5%)。单因素分析:综合治疗(P=0.009)、放疗(P=0.014)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病变侵犯蝶窦(P=0.027)、颅底(P=0.002)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侵犯颅底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与未侵犯颅底的患者相比,侵犯颅底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HR=8.940(95%CI:1.756~45.506)。 结论 鼻腔鼻窦骨外尤文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 EES)好发于青年女性,症状以鼻塞、鼻出血/涕中带血多见,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鼻腔、上颌窦、筛窦,可侵及眼眶、颅底,病变侵犯颅底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以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