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苯丙胺类物质(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者人口学资料,吸毒史及ATS滥用后果的差异,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来自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991例ATS滥用者,其中男性1559例,女性432例,比较男女ATS滥用者在人口学资料,吸毒状况(首吸年龄,吸毒年限,使用频率,吸毒原因等)及ATS滥用后果(抑郁、焦虑情绪,高危性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女性平均滥用年龄显著低于男性5岁左右(P<0.01);男女在婚姻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更多处于未婚状况(P<0.01);女性的首吸年龄显著小于男性(P<0.01),在滥用频率上,女性多药物滥用问题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男女在使用原因、场所以及来源等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二者在焦虑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在使用中ATS后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男、女在药物滥用及行为后果上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重视男女性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其行为特征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行为特征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戒毒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方法:以社区为基础招募了379名静脉吸毒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药物滥用的种类、吸毒方式和频率,口吸和静脉吸毒时间,共用注射器具情况等.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1.3%(43/379).379名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247人(65.2%)单独使用过海洛因,297人(78.4%)混合注射过海洛因与安定,滥用过的其他药物有安定(8.2%)和鸦片(1.3%).300人(79.2%)每天静脉注射吸毒一次及以上;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为247人(65.2%),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初次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37岁和25.35岁,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41年和3.42年.结论:加强青少年、吸毒人员关于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美沙酮或丁丙诺啡口服治疗海洛因依赖者,降低静脉注射吸毒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ATS)药物依赖者血液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万源市戒毒所2017年1月15日至2018年9月30日入所的289名ATS类戒毒人员的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样本,分析社会学指标的相关因素,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89名ATS药物依赖者中,男性235名(81. 31%),女性54名(18. 69%),平均年龄36. 12±3. 67 a; ATS药物依赖者中感染HIV有14名(4. 84%),感染HCV103名(35. 64%),感染梅毒19名(6. 57%),两种病毒混合感染11名(3. 81%),三种病毒混合感染1名(0. 34%); ATS药物依赖者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注射吸毒(OR=5. 546)、商业性行为(OR=14. 546)、吸毒年限(OR=5. 019)和吸毒量(OR=14. 558); ATS药物依赖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商业性行为(OR=4. 686)、吸毒年限(OR=5. 033)和吸毒量(OR=2. 711); ATS药物依赖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初中及以下学历(OR=3. 873)、商业性行为(OR=4. 686)和吸毒量(OR=3. 291)。结论:ATS滥用是导致HIV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在ATS滥用群体加强宣传HIV、HCV及梅毒的基本知识,预防、干预吸毒人群经血和性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福州地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特征和复吸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和复吸原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福州地区强制戒毒人员进行相关内容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70例吸毒人员中,男性占75.2%,女性占24.8%;年龄34.16 a±s0.247 a,26-40 a年龄段占到68.9%(599例);女性低龄吸毒情况比男性严重;86.3%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未婚、离异和丧偶者占61.4%;53.0%为无业人员。静脉注射(552例,占63.4%)和烟枪吸(277例,占31.8%)为主要滥用方式;30.4%(265例)的人回答有共用吸毒器具行为;23.7%(206例)的人有多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40.8%(355例);失眠(113例,13.0%)、身体疲劳(57例,6.6%)、性功能降低(41例,4.7%)是产生复吸的主要身体因素;打发无聊时间(222例,25.2%)、消除烦恼(192例,22.1%)以及被人冷落歧视、破罐破摔(120例,13.8%)是产生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友影响(265例,30.4%)、旧的吸毒环境引发毒瘾(152例,17.5%)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社会因素。结论:福州地区吸毒人群中存在注射、共用注射器具、多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复吸是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和戒毒后的后续管理,建立家庭社区综合康复机制,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收治或收戒人员药物滥用发生的情况和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更好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全省戒毒机构2005年收治或收戒的所有戒毒人员进行滥用毒品情况调查。结果:药物滥用者中男性占79.81%,男女比例为3.97∶1(或1∶0.25);平均年龄31±5.72岁,主要集中在26~45岁,占96.42%。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82.80%、未婚者比例达到59.10%,无业者的人数占总调查人口67.55%,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占98.93%。多用注射方式滥用(占80.90%,其中40.17%有共用注射器史)。结论:①药物滥用者以未婚男青壮年、低学历、无业人员居多;②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复吸率高,戒断困难;③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促使性病、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桂西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HIV感染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广西西部地区三县一市的478例吸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在478例吸毒人员中共检出HIV感染者250例,HIV感染率为52·30%。与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其中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者的HIV感染率远高于非注射者(67·87%/4·27%,P<0·001),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者高于无共用者(70·08%/29·92%,P<0·001);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者HIV感染率高于无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者(66·98%/40·3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广西百色地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静脉注射吸毒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也存在性行为传播的危险性。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7.
刘锐 《北方药学》2013,(9):108-109
目的:了解澄迈县男性吸毒人员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澄迈县强制戒毒所男性吸毒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进行初筛检验,再作明胶梅素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后判定,归纳总结出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64名吸毒男性中,注射器吸毒比例为34.5%,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15例,阳性率为2.66%,以20~29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该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注射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情况,应针对吸毒人群特点开展性健康和性传播疾病知识教育,防止梅毒感染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注射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影响因素,以2006~2008年江苏省5市部分戒毒所、劳教所新入的1 358例注射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血并对血液标本行ELISA法检测抗-HCV,数据用SPSS13.0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1 358例注射吸毒者中共检测出HCV抗体阳性者798例,阳性率为58.8%;男性注射吸毒者易感染HCV(χ2=8.3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HC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11.87,P<0.05);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时间大于10年、商业性性行为是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注射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说明该人群是HCV防治重点人群。因此,对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进行针对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改变跨境缅甸籍静脉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高危行为,为中缅双边合作降低跨境地区艾滋病发病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开始,滚雪球抽样方法纳入117名HIV阴性缅甸籍静脉吸毒人群,对该人群实施减少危害综合干预服务,以半年为周期,相同人群进行3次追踪缅语问卷调查和血清学HIV检测,最终数据导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次调查的人数分别为117、94及53人。与他人共用稀释液的3次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注射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调查对象HIV阳转率为9.57%(9/94),第3次未出现阳转的情况。结论经综合干预,缅甸籍注射吸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得到了相应改变,并且降低了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中止咳药滥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含可待因、麻黄素成分止咳药滥用的一般情况和滥用性质. 方法 采用自制的"止咳药使用情况调查表", 对重庆等6地区戒毒机构中收治的海洛因成瘾戒毒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使用止咳药的经历、使用性质(医疗使用还是非医疗滥用)以及滥用史等基本情况. 采用匿名自行填写, 集体集中回答, 并统一收回调查表方式. 结果 收回 1 415例有效调查问卷, 其中"非医疗目的滥用"63例, 占该群体总数的4.5%. 滥用者的平均年龄为(27.0±7.1)岁, 男性44例, 女性19例. 滥用止咳药原因比较复杂, 其中既有"临时替代其它成瘾药物"的因素, 亦有"增加娱乐场所气氛"和"好奇心驱使"等原因; 加之该群体大多有多药滥用经历, 故难以确定止咳药滥用性质. 滥用场所既有娱乐场所, 也有自己家中. 药物依赖性调查显示, 15.9%的止咳药滥用者在停用后出现可以忍受(轻度程度)的戒断症状; 17.5%的个体出现对止咳药的"渴求感", "视觉类比量表"(VAS)平均分值为(39.1±29.0) mm. 结论 含可待因、麻黄素成分的止咳药具有一定的滥用潜力, 加之吸毒人群非常规长期大量使用以及多药滥用, 可加大此类止咳药的滥用潜力和药物依赖性. 由于许多止咳药属于OTC药物, 无特殊管理, 故对止咳药滥用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五省市吸毒人群中复方地芬诺酯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使用复方地芬诺酯的现况、一般用药情况、用药目的及药物滥用潜力。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8年3月-7月,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山西等五个地区的戒毒所或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对戒毒人员或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进行调查。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分评价使用复方地芬诺酯所产生的欣快效应。结果:在1147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有使用复方地芬诺酯经历者343例(占29.9%),全部为海洛因成瘾者,以31-40 a(占44.0%)、男性(占75.2%)、无业和个体经商(分别占30.1%和31.3%)、初中文化程度(占55.9%)以及已婚者(47.9%)为主。复方地芬诺酯的平均用量为8片.次-1,2次.d-1;75.5%为超常规大剂量用药者;98.8%以口服方式用药;73.6%从药店购买;20.8%同时合并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复方地芬诺酯的主要目的是"自行戒毒"(占88.0%)。VAS评分显示,滥用海洛因时产生的欣快感平均为6.2 cm,单独使用复方地芬诺酯时产生的欣快感平均为0.1 c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根据每日用药剂量分组比较,超常规大剂量使用者产生的欣快感大于常规剂量用药者(P<0.05);且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复方地芬诺酯的用量与欣快感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合并其他药物使用的欣快感大于单独使用(P<0.001)。结论:本调查人群中使用复方地芬诺酯主要目的是自行戒毒,大部分人属于非常规的大剂量用药。虽然该药的精神依赖性潜力不强,但大剂量使用或合并用药后会增加其滥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对三次不同时间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的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者人口学指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三次调查吸毒人群中 ,女性所占比例逐次增加 ,分别为 10 1%、17 1%和 2 2 4 % ;吸毒人员中 ,2 0 - 2 9a和 30 - 39a两年龄组人员最多 ,且年龄呈增加趋势。约 5 0 %吸毒人员未婚 ,离婚比例逐次增加 (3 3%、7 2 %和 17 0 % ) ,分居比率后两次调查 (6 2 %和5 9% )高于首次调查 (2 3% )。 1993年调查小学或以下文化的吸毒人员占 86 4 % ,后两次调查初中文化者分别占6 5 0 %和 6 2 3%。无业、工人或个体户是吸毒人员最常见的职业 ,无业者逐次增加。年收入 10 0 0元以下者和 70 0 0元以上者是吸毒者主体 ,随调查逐次增加 ,吸毒与经济收入呈“U”字关系。结论 :青中年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无业或非固定性职业、未婚或非稳定婚姻形式人员是吸毒的高危人群 ;女性使用非法物质者越来越多 ,应加强对她们的关注。吸毒人群年轻化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和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滥用的基本情况及滥用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内的以滥用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MDMA)、K粉或者"麻谷丸"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结果:共调查1459名滥用者,男性占65.17%,平均年龄为(32.87±8.78)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滥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ATS(滥用主要毒品包括MA或MDMA或"麻谷丸")的有1191人(83.93%),K粉的有141人(9.94%),混用ATS+K粉的有87人(6.13%)。通过因子分析将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归为6组症状群。有98.21%(1318/1342)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出现了一定的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兴奋症状在三组滥用人群中均最为严重,其中ATS和ATS+K粉前三位症状为失眠、兴奋和欣快,K粉为欣快、兴奋和失眠;第二位症状群在ATS和K粉中均为躯体症状,而ATS+K粉则为精神病性症状;且ATS+K粉的兴奋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紊乱比ATS和K粉者严重。有90.88%(1215/1337)合成毒品滥用者停药后出现了一定的戒断症状,常出现的是用药渴求、困倦、疲乏无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用药渴求在K粉和ATS+K粉中最为严重(排序第1位),在ATS中排名第4位,ATS中最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是困倦。结论:目前我国ATS和K粉的滥用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用药后的症状和戒断症状在滥用ATS、K粉及混用两者的人群中存在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毒瘾医学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吸毒的流行病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TS)从无到有,迅速蔓延,已播及全国31个省市。2000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86万人,10年间增长了11.3倍。2001年1月―10月期间,公安部抓获的吸毒者就达到90.1万人,吸食的各类毒品中,海洛因占83%。新近刘志民[1]公布随机调查全国6个地区1103例接受治疗的吸毒者。结果:该群体平均年龄29.1±5.9岁,其中女性吸毒者占39.2%,吸毒者无业人员占44.6%,主要毒品是海洛因(曾用过占98.2%),以烫吸(占53.7%)和注射(占47.5%)为主。吸毒对家庭经…  相似文献   

15.
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1年随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地区静脉吸毒人群的死亡情况.方法:于2002年¨月筛选和招募静脉吸毒人群队列376人,队列随访1年.筛选时调查静脉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和吸毒行为特征,对死亡人员进行死因分析.结果:队列随访1年中死亡28人,死亡率为77.32/1000人年,标准化死亡比(SMR)为47.46,95%可信区间为[31.52~68.47].死因中因吸毒过量死亡占64.3%(18人),与吸毒有关的意外伤害死亡占14.3%(4人),其他21.4%(6人).队列随访中未见艾滋病病例.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吸毒人群的死亡研究,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静脉吸毒人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复杂,尽管目前全国尚处于低流行期,但有些地区仍存在着严重的、局部流行.注射毒品的滥用方式给滥用者带来许多并发感染,例如:HIV/AIDS、乙型和丙型肝炎、结核病、性传播疾病、疟疾、局部的急慢性感染等.艾滋病经注射毒品传播的迅猛势头仍未得到遏制,我国HⅣ/AIDS累计感染者中的注射毒品者占68%,并且正在从静脉注射毒品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对静脉吸毒人群开展综合预防和治疗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331例海洛因依赖者呼吸系统疾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呼吸系统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及其与海洛因滥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抽取1999年3月 -1999年10月在我院强制戒毒的331例海洛因依赖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31例海洛因依赖者中有呼吸系统并发疾病的178例 ,占53.78 %;吸毒时间在1a以上的有呼吸系统并发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吸毒时间低于1a者 (χ2=24.66,P<0.01);注射方式吸毒的呼吸系统并发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烫吸的 (χ2=6.35,P<0.05)。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疾病是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疾患。海洛因滥用方式、滥用时间与呼吸系统并发疾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9~2011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丙肝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人群进行监测,收集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的健康调查问卷以及血清学检测3种传染病抗体的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员HCV抗体阳性率为47.8%,HIV抗体阳性率为3.8%,TP抗体阳性率为14.0%,其中男性HCV感染率49.8%高于女性34.4%(x2=12.70,P<0.01),男性TP感染率12.5%低于女性24.7%(x2=16.57,P<0.01),男女HI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HCV的感染率静脉注射组比非静脉注射组高(x2=92.96,P<0.01),HIV与TP感染率静脉注射组与非静脉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女性HCV和TP混合感染率较男性高(x2=8.10,P<0.01),男性组的HIV和HCV混合感染率、HIV和TP混合感染率、HIV、HCV和TP混合感染率与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V、HCV和TP在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健康调查表和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DA),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356名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新型毒品滥用者,尤其在躯体功能和戒毒症状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美沙酮维持治疗、婚姻状况是海洛因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吸毒剂量、吸毒后家庭收入是新型毒品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类型吸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分析已故吸毒人员的死亡原因,为降低吸毒人群死亡率后续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云南、广西17县为调查点,立意抽样,通过对死者家属或亲友问卷调查,回顾收集2009年以来,3 a死亡吸毒人员相关人口学信息、吸毒史、死亡原因等。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88名死亡吸毒人员,其中男性占83.3%;年龄为:37.4 a±s 5.7 a;187人使用毒品为海洛因(其中1人漏答),46.5%吸毒人员死于吸毒注射过量,24.1%死于艾滋病,注射吸毒方式是吸毒过量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为1.445。结论:吸毒人员多中年死亡,注射吸毒过量及艾滋病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加强吸毒过量预防宣传培训及扩大过量急救可及性,增加吸毒人员入组抗病毒治疗将有效降低吸毒人员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