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和(或)慢性肾脏病(CKD)不但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合并疾病,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抗高血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类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为促使T2DM的治疗模式从单纯控制血糖转移到改善心血管和肾脏临床结局,中国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和神经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梳理了GLP-1 RA或SGLT2i的心血管保护的临床证据、可能机制和常见不良反应,提出了对这两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定位、应用建议和注意事项,鼓励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对T2DM患者及早启动并长期维持能够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不仅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和体重, 更重要的是此类制剂的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结果表明, 部分GLP-1RA可以降低T2D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GLP-1RA的心血管保护机制却始终未被完全阐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在心脏和血管中处于低表达水平, 这提示了胰高糖素样肽-1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而多个CVOT数据表明, GLP-1RA的药物分子结构也与心血管获益密切相关。因此, 深入了解GLP-1RA的心血管保护分子机制, 不仅可以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该类药物, 还可以为未来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的全新药物开发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本共识建议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并对其他情况下的HbA1C目标值作出推荐。本共识建议将二甲双胍作为T2DM患者单药治疗的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AGI)或胰岛素促泌剂作为单药治疗的备选。进行联合治疗时,建议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疾病(CKD)进行分层。如患者合并ASCVD,建议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联合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患者合并CKD,建议联合用药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有肾脏获益证据的SGLT2i,在患者不能使用SGLT2i时可选择有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如患者合并HF,建议在条件允许时选择SGLT2i。如患者未合并ASCVD、HF或CKD时,可根据基线HbA1C水平、低血糖风险、体重、经济状况、药物可及性等因素选择联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访3年发生心力衰竭相关住院(HHF)风险,并分析发生HHF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海安市人民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照1∶1∶1∶1比例,根据降糖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230例)、GLP-1 RA组(常规降糖治疗+GLP-1 RA,230例)、SGLT2i组(常规降糖治疗+SGLT2i, 230例)和DPP-4i组(常规降糖治疗+DPP-4i, 230例)。比较各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情况和随访3年的发生HHF风险,Cox回归分析发生HHF的危险因素。结果 920例老年T2DM患者中,女性403例(43.8%),年龄60~80岁,平均为(71.7±8.4)岁。四组的基线临床资料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位随访34个月(29~40个月),失访91例(9.9%),156例(17.0%)患者发生H...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T2DM患者重要的伴发疾病和主要死因。在DM新药研发规则的影响下,新型DM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数据不断涌现。7项针对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类药物的CVOT,因研究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来验证不同的科学假设,全面证明GLP-1 RA类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同时,显示出某些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GLP-1 RA类药物临床证据使其在DM管理中的地位上升,为DM患者高血糖管理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优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血糖治疗路径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并改善临床结局的重要策略。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推动着糖尿病治疗理念及高血糖管理路径的更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肾结局,推动T2DM高血糖管理从以控制血糖为目标的治疗路径转变为以改善心肾结局为目标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与阿尔茨海默病(AD)在病因及病理生理方面具有相似性,近年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有中枢作用,为此学者们提出了治疗AD的新策略,即应用控制T2DM的新型药物干预AD。本文综述了AD病理生理特点,AD和T2DM的相关性以及GLP-1、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治疗AD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T1DM与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些T1DM患者血糖控制未达标,需辅助疗法以助其实现达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独立于Ins作用机制的新型降糖药,SGLT?2i辅助治疗T1DM可改善血糖、血脂、血尿酸、尿蛋白异常,降低体重、BP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且减少每日Ins用量.本文对SGLT?2...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CVD)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首要死因。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近使用的降糖药,大量研究表明其对于T2DM患者的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但其中涉及的机制尚未探明。在应用SGLT2抑制剂时,应利用其保护心血管作用的优势,也应警惕其不良反应。本文汇总了近年SGLT2抑制剂对T2DM患者心血管获益有关的临床研究,以期为T2DM合并CV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终生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是1型糖尿病(T1DM)的主要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非胰岛素的降糖药物不适用于T1DM。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通过阻断肾脏近端小管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来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目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SGLT2i能有效控制T1DM患者的血糖,但具有增加酮症酸中毒(DKA)的风险,其中非高血糖性DKA(euDKA)是SGLT2i所致DKA的常见形式。SGLT2i导致DKA的主要机制为大量排出尿糖以降低血糖,从而降低胰岛素、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导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比例失衡,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对脂肪的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刺激肝脏生酮。T2DM患者在应用SGLT2i的情况下发生euDKA,需要警惕T1DM的可能。为避免DKA的发生,挑选合适的患者、慎重降低胰岛素用量、降低SGLT2i剂量、定期监测酮体变化、避免诱因及补充液体可能是合理的方法。SGLT2i适当增加酮体可能对心血管、肾脏及大脑有益。  相似文献   

11.
优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血糖治疗路径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并改善临床结局的重要策略。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推动着糖尿病治疗理念及高血糖管理路径的更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肾结局,推动T2DM高血糖管理从以控制血糖为目标的治疗路径转变为以改善心肾结局为目标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155-160
近年来,基础胰岛素与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的联合给药方案引起大量关注。短效GLP-1 RA已被证实可显著控制T2DM餐后血糖(PPG),GLP-1 RA还可带来体重减轻和降低低血糖风险的额外获益,但此类药物与胃肠道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在亚洲患者中,GLP-1 RA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使患者的总体血糖控制效果更好,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CVD)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的升高以及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会导致糖尿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与天然GLP-1的高度同源类似物,不仅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血压、降血脂、减重等,降低并发CVD的概率,从而延缓T2DM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口服降糖药(OAD)联合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新型OAD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可发挥心肾保护作用。近年来, SGLT2i在T2DM患者中广泛使用, 如何将这一类新型OAD与胰岛素安全、有效地联合应用, 成为T2DM临床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本共识针对SGLT2i联合胰岛素的使用原则、患者人群选择、联合用药启动流程、治疗优势、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问题方面进行证据梳理, 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用药经验, 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指导广大临床医师规范、合理用药, 从而改善我国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GLP-1RA组,给予模型组和GLP-1RA组大鼠高脂饮食,建造NAFLD模型,后予模型组及GLP-1RA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造T2DM合并NAFLD模型,GLP-1RA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利拉鲁肽4周,取三组大鼠的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GLU、GSP、ALT、TC、TG;取部分肝脏组织制备肝脏冰冻切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GLP-1RA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1),但GLP-1RA组大鼠的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LU、GSP、ALT、TC、TG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T2DM患者180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T2DM组(78例)和T2DM合并CAS组(DMCAS 组,102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检查指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影响因素, 将DMCAS 组患者根据CAS分级分为1、2、3级,比较不同分级的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LP-1 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水平。统计学分析GLP-1与CAS分级、FPG、LDL和IMT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P-1对T2DM合并CAS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FPG、LDL、GLP-1和IMT为T2DM患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GLP-1与CAS分级、FPG、LDL和IMT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预测T2DM患者CAS发生的最佳GLP-1水平为6.59 pmol/L(P<0.05)。 结论:T2DM合并CAS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降低,且与CAS严重程度相关;GLP-1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T2DM患者C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显著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风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T2DM是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可增加AF风险,与A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2DM合并A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心房电、结构及自主神经重构相关.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除有显著降糖效果外,还降低T2DM患者AF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础胰岛素与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的联合给药方案引起大量关注.短效GLP-1 RA已被证实可显著控制T2DM餐后血糖(PPG),GLP-1 RA还可带来体重减轻和降低低血糖风险的额外获益,但此类药物与胃肠道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在亚洲患者中,GLP-1 RA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使患者的总...  相似文献   

19.
李强  郭琳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22(11):1051-1053
T2DM患者常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治疗过程中常伴发的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因此,T2DM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为降低T2DM的心血管风险,应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动物、细胞研究及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可用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中血清水平变化。方法:将86例T2DM患者依据病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46例)及单纯T2DM组(40例),以4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5.14±2.78)mg/L,单纯T2DM组为(3.26±1.35)mg/L,均高于对照组(1.29±0.88)mg/L,均P<0.05。结论: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以通过hs-CRP的动态监测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