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欣琰 《黑龙江医学》2022,46(3):280-281,284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进步组,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无进步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的因素纳入自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2岁以下儿童1670只眼因屈光异常导致的弱视,其中屈光不正弱视轻度占21%,中度69.9%,重度9.1%,屈光参差弱视轻度占10.3%,中度55%,重度34.7%。屈光参差和散光是致弱视的重要原因。文中分析了弱视的成因并讨论了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矫正及综合训练提高视力和视功能方法。方法:选取2001年7月份在我院就诊的弱势病例65例,114只眼,散瞳验光并复查后,配制矫正眼镜,嘱家长监督患儿长期佩戴并指导其进行综合训练,且跟踪随访2年以上。结果:其中45例(82只眼),矫正视力达0.8以上;16例(25只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例(7只眼)视力提高不明显。总有效率达94.6%。讨论:儿童弱视要早发现早治疗,门诊医务人员有义务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弱视的危害,并且给予配合,监督指导患儿进行综合训练是提高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例(204只眼)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屈光矫正,而不进行弱视训练。戴镜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随访12个月后,进步201只眼(98.53%),基本治愈175只眼(85.78%),无效3只眼(1.47%)。仞次戴镜和复诊时各个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观察时间点间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单纯屈光矫正治疗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方法简单易行、虬效快、患儿依从性好、效果确切,且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诸力伟  许琦彬  盛文燕  徐俊丽  张雨 《浙江医学》2011,33(8):1140-1141,114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黄斑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组织结构的异常。方法选择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60例,以弱视眼为实验组。以其自身另一非弱视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双眼的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MRT)、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MF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结果两组眼MRT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MFT及RNF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眼MFT、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组织结构的发育解释弱视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弱视治疗仪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392例弱视患儿均采用色光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调节频率在40~50次/min,红光光谱波长610~710 nm,绿光530~570 nm,分为单眼和双眼2种,根据患者瞳距调整闪光点,确保正对眼睛中心点,20 min/(次·d),30 d为1个疗程,屈光不正患儿给予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同时应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等辅助治疗措施,对本组392例患儿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并分别针对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初治年龄、注视性质等因素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次治愈506眼(77.8%),进步112眼(17.2%),无效32眼(4.9%),总有效率为95.1%;从屈光性质来看,远视性弱视和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好,治愈率分别达到86.3%、83.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近视性弱视治愈率仅为54.4%,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弱视类型来看,疗效对比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弱视程度来看,疗效轻度>中度>重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初诊年龄来看,各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从注视性质来看,中心注视疗效显著优于旁中心注视(P<0.05)。结论:弱视治疗仪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较好,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知觉感知训练中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心理变化,加强对视知觉感知训练患儿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指导,使患儿配合治疗.方法 将60例到我院进行视知觉感知训练中的屈光参差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患儿治疗及护理,而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弱视患儿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心理护理组患儿通过心理护理,解除了视知觉训练中的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知觉感知训练中屈光参差的弱视患儿仍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问题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弱视治疗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汝刚  林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09-2110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90%,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P100潜伏时间、视觉敏感度、视力和屈光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100潜伏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屈光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和屈光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P1波振幅、视觉敏感度和视力,缩短P100潜伏时间,降低屈光度,其效果优于遮盖疗法联合屈光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70-7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状态筛查和屈光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行性报告。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宁波市学龄前儿童1200例作研究对象,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双眼屈光状态筛查,统计儿童屈光异常率,并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生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筛出率为10.17%(122/1200),其中男63例(8.92%),女59例(11.94%)。男、女屈光异常筛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眼屈光异常率为14.57%(37/254),4岁为10.97%(34/310),5岁为8.84%(29/328),6岁为7.14%(22/308)。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异常筛出率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文化程度、家长是否了解眼保健知识、眼疾家族史、视物异常史、每日看电视和电脑时间是儿童眼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生是否足月与儿童眼屈光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是否了解眼保健知识、视物异常史、眼疾家族史是学龄前儿童发生屈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的眼屈光异常率较高,家长是否了解眼保健知识、视物异常史、眼疾家族史是屈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相关因素的干预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屈光参差及屈光不正与弱视关系的分析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首建义,龙沛之关键词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弱视;儿童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弱视患病率约为2%~5%[1]。为了保护儿童视力,减少弱视的发病率,有必要了解弱视的发病原因,以便早期发现,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屈光性质,并对其经矫正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45所幼儿园的15 400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低于正常视力的2 210名儿童进行视力、眼位、眼底、屈光检查,筛选出弱视儿童436名,对其进行扩瞳验光后给予配戴矫正镜片,并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同时辅以阶段性同视机治疗和家庭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定期复查,每年验光两次,酌情更换镜片.结果 本区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生率为2.83%(436/15 4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中以远视类为主,弱视程度随屈光不正程度增高而增加.经治疗后,弱视基本治愈率为83.06%(603/726),进步者占14.60%(106/726),无效率为2.34%(17/726).结论 弱视可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发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460例(920只眼),分析屈光状态分布、弱视发生状况,同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0例儿童中弱视儿童267例(弱视眼434只,矫正视力正常眼100只),矫正视力正常儿童193例(矫正视力正常眼386只)。矫正视力正常眼中近视和远视的占比高于弱视眼(P <0.05);弱视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矫正视力正常眼(P <0.05)。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为主,分别占65.85%和60.81%。弱视和矫正视力正常患儿年龄、出生时窒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每天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及读写姿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是发生弱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以散光为主,同时弱视发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4~7岁500例屈光不正病例中筛选出102例弱视患儿,其弱视发生率20.4%,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6.82%。中度屈光不正及远视是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屈光类型、屈光度、散光及注视性质与弱视程度关系密切。提示最佳及临界最佳治疗年龄对弱视防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儿童弱视与屈光参差关系及早期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亚  马晓岚 《当代医学》2008,14(23):47-48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gt;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gt;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gt;1D,近视性屈光参差&gt;2D,散光性屈光参差&gt;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gt;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407例临床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纯遮盖疗法与遮盖加同视机训练综合疗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我院1989年~2011年共计40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资料,患儿年龄5岁~12岁,其中维吾尔族52例,52只弱视眼均为高度近视眼(-6D~-8D),另眼为正常眼;汉族355例以高度远视为多(+5D~+7D),约75%,近视约为25%,另眼为正常眼。完全随机分为两组:202例为单纯遮盖疗法;205例为遮盖加同视机训练综合疗法。结果:弱视综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7%,单纯遮盖治疗的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对弱视的治疗效果肯定,较单纯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