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穿刺和徒手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23例接受PVP治疗的GenantⅢ型OVCF患者临床资料,机器人辅助穿刺PVP 12例(A组),徒手穿刺PVP 1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37.25±2.60)min,B组手术时间为(39.55±6.8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徒手穿刺PVP相比,机器人辅助穿刺PVP治疗GenantⅢ型OVCF准确性高、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骨水泥渗漏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的OVCF患者根据骨水泥弥散情况分为A组(骨水泥弥散好,47例)和B组(骨水泥弥散差,126例).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OVCF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PCVP 30例,PVP 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渗漏率。结果PCV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PVP组[(29.4±2.1)min vs.(36.8±2.2)min,t=-13.333,P=0.000;(10.2±1.4)次vs.(15.1±1.5)次,t=-13.394,P=0.000]。PCV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100.0%(30/30),明显高于PVP组53.3%(16/30)(Fisher精确检验,P=0.000);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6.7%(2/30),明显低于PVP组46.7%(14/30)(χ^2=12.273,P=0.000)。PCVP组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6±0.3)ml vs.(3.7±0.3)ml,t=-1.811,P=0.075;(1.8±0.8)d vs.(2.1±1.0)d,t=-1.105,P=0.274]。2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0.313,P=0.578),不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F=472.703,P=0.000),分组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0.422,P=0.658)。2组均完成3~6个月随访,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PCVP和PVP均可以明显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好、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PKP治疗20例OVCF患者。记录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Cobb角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患者均单侧穿刺1次。术中透视12~21次,骨水泥注入量2~5 ml/椎,手术时间25~36 min。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2~5(2.6±1.5)分,与术后的2~5(3.4±2.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末次随访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功能均恢复至伤前,无明显腰痛不适。结论 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PKP治疗OVCF仅需单侧穿刺1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较小内倾角就能实现整个椎体骨水泥的均匀弥散分布,能迅速减轻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丁祥  牛国旗  阮传江  韩玉虎 《颈腰痛杂志》2021,42(6):775-777,782
目的 探讨网格定位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均采用单侧PV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以及骨水泥分布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网格定位器辅助穿刺PVP手术治疗OVCF,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提升骨水泥椎体内分布效果,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使用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19-02诊治的60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采用椎弓根外入路PVP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经椎弓根入路PVP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以及术后2d疼痛VAS评分。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3~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骨水泥分布不均,1例上位椎间盘骨水泥少量渗漏;对照组出现1例椎体后缘骨水泥少量渗漏,均无特殊不适。2组术后2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PVP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是安全的、有效的,与经椎弓根入路相比,可减少手术时间与透视次数,并且术中穿刺较易到达中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19-0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采用PCVP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传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5~7)个月,无椎弓根刺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对照组少,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分布率,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可取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弯角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单侧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弯角单侧穿刺PVP,22例采用传统双侧穿刺PV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弯角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小于传统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单侧PVP与传统双侧PV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CVP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0~55(31.9±8.0)min,骨水泥注入量5~10(7.49±1.06)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发生术后邻椎或隔椎骨折,未发生伤椎再骨折、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但应注意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34例OVCF患者(34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与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 <0.01)。骨水泥渗漏:双侧组3例,单侧组1例。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骨水泥毒性反应。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1例多发性OVCF的老年患者(106个椎体)行PVP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透视不佳未能完成手术,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0例均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例术后复查CT发现骨水泥椎管少许渗漏,均未见神经压迫症状; 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1个月后症状消失; 3例出现骨水泥向椎间隙少许渗漏,6例出现骨水泥向椎旁软组织少许渗漏,术后均未见明显症状。结论 PVP治疗多发性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92例OVCF患者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 手术时间16~29(20.32±3.41)min,骨水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与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9-2016-07我院行PV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10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1例,均采用传统双侧PVP手术治疗;B组42例,采用单侧PVP手术;C组34例,均采用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C组的手术时间与B组相近,但显著短于A组(P0.05);C组X线曝光次数与B组相近,亦显著少于A组(P0.05);C组骨水泥用量介于A、B组之间。②三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三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分布情况比较:C组分布理想者85.3%,与A组的90.3%相近,但均显著高于B组的38.1%(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侧或双侧PVP手术而言,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疗效可靠,其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分布较为理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2个椎体。结果术后1~2d疼痛消失23例,明显减轻20例,部分减轻7例;5例出现椎体两侧骨水泥渗漏,3例椎间盘内渗漏,无骨水泥进入椎管及椎间孔处,无神经根脊髓损伤;手术后随访1~9月,平均6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原伤椎疼痛均缓解或明显减轻,伤椎高度平均恢复约10%,高度无明显丢失,2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明显,卧床时间短,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探讨弯角穿刺PVP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统计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 d的VAS评分、Cobb角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PVP组与单侧PVP组均小于双侧PV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在弯角PVP组23例(92.00%),在双侧PVP组19例(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7),在单侧PVP组3例(12.00%),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结论]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治疗OVCFs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同时又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改善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OVCF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37)、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5)。实验组采取弯角穿刺PVP技术,对照A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对照B组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治疗,对比3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A组手术用时、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对照B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对照B组实验组对照A组(P0.05); 3组骨水泥渗漏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比例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64.10%(P0.05); 3组3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手术用时及X线曝光次数,并优化骨水泥于椎体内分布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Cobb角和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手术时间PVP组少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及Cobb角恢复程度PKP组多(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骨水泥渗漏率PKP组低于P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稳定椎体骨折,缓解疼痛。PVP较PKP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而PKP恢复椎体Cobb角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据术前MRI信号特点指导穿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PVP治疗中依据术前MRI信号特点指导椎体穿刺,20例)和对照组(PVP治疗中采用常规穿刺椎体中部,20例)。记录两组骨水泥注入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5±3.2)个月。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3 d、6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两组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前及术后3 d(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Cobb角:两组术后6个月均小于术前及术后3 d(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VP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