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作为大脑和胃肠道功能相互调节的重要桥梁,脑-肠轴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肠道菌群维持稳定的条件。脑-肠轴紊乱可激活肠黏膜免疫,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使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反之,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亦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其中迷走神经和血清代谢物质在脑-肠轴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不仅对维持肠道稳态十分重要,还直接或间接参与除胃肠道以外的全身多系统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微生物-肠-脑”轴的上下信号传导机制、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与靶向治疗等内容,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预后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如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或环境因素、脑肠轴功能失调、肠道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肠道菌群的改变等。肠道菌群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肠道菌群的组成或其代谢活性的变化,激活黏膜免疫和炎症,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感觉运动功能失调和脑肠轴功能紊乱。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BS的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通路。缺血性卒中可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和移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反向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文章对缺血性卒中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综述两者的联系及相关机制,并对靶向肠道菌群的卒中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多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具有双向联系,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胃肠道功能等具有调节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FD发病中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脑-肠轴和FD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和肠外器官产生广泛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中枢神经系统构成的肠-脑轴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肠-脑轴与心血管疾病的详细机制日渐清晰,现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功能与失眠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为调理胃肠功能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分析脑肠轴影响脑功能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系统,结合针灸的调节效应及脑肠轴与胃肠道和失眠关系的传统理论依据,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调理胃肠在针灸治疗失眠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生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胃肠黏膜炎症、局部免疫功能异常及肠道菌群改变等相关,上述机制均与脑-肠轴异常有关,脑-肠轴异常在F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和肠道神经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即脑肠轴.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肠道,还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影响全身的代谢、心血管功能甚至人类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的这种双向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全身的代谢和行为产生影响.另外,反过来神经系统也通过脑肠轴改变肠道功能,因此肠道和中枢两者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本文对肠道微生物及脑肠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期望能对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线索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认为肠道微生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干预肠道微生态对IB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通过改变黏膜通透性、激活免疫反应、改变胃肠动力和影响脑-肠轴等参与IBS发病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内数量庞大的菌群对宿主的生理病理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合成和释放一些重要的神经递质及调节因子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血脑屏障完整性降低有关.肠道菌群的稳态在预防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综述血脑屏障完整性与菌-肠-脑轴相关性的最新进展,为从肠道出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是世界范围内高致残和致死性的重大疾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其发生机制多与肠道功能紊乱及菌群失调有关。中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方式改善PSCI的预后。综述中药通过调控脑-肠轴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以期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维持肠道内稳态平衡。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亦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进行双向沟通, 即"菌群–肠–脑轴"。多项研究表明, "菌群–肠–脑轴"失调在一些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脑小血管病和卒中。文章介绍了肠道菌群和脑血管病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从而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肠-肝轴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和肝脏的免疫功能等, 从而介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噬菌体等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3):1355-1361
目前,肠道菌群已成为一个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引起肝的正常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受损,最终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总称,一般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两大类.肠道菌群和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可以通过肠-肝轴进一步影响脂肪性肝病的发展.同样,在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肝轴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脂肪性肝病进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及益生菌在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目超过1014,基因数约为人类的150倍,其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机制、内分泌、脑肠轴以及代谢产物影响机体骨代谢,肠道菌群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的系统分析表明,卒中于2017年已跃升为中国的首要死因[1]。我国7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为老年人群三大死因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肠道菌群被证实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2]。众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作用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影响卒中的发生与发展[3-5]。同样,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肠道内环境改变,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卒中预后。因此,肠道菌群对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RE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的研究表明,GERD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GERD可能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引起机体炎症介质、5-羟色胺及脑-肠轴变化有关。本文就GERD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提出的"肠-脑轴"理论指出,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均存在联系.肠道菌群与卒中的联系亦受到关注.文章对肠道菌群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无器质性改变但存在消化功能异常的疾病,是消化科门诊中常见疾病之一。在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中将功能性肠胃病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疾病。肠道菌群在脑-肠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功 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肠道菌群失调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及内脏高敏感性、改变肠道动力和激活 免疫反应参与FGIDs症状产生。因此,重塑肠道菌群稳态的策略在治疗FGIDs中显示出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