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牵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武 《中国骨伤》2005,18(11):652-654
目的:观察皮肤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对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306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3例,男104例,女4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33±8.40)岁;采用皮肤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153例,男102例,女5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12±9.30)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8个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率治疗组(128例,占83.66%)明显优于对照组(108例,70.59%)(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8.69%)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P<0.0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38.83±3.92)d明显优于对照组(57.24±4.53)d(P<0.01)。结论:皮牵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固定可靠,经济方便,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专科护理干预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法整复术和小夹板外固定的尺桡双骨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骨伤科专科护理,根据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三期进行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并定期跟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结果两组手法整复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肿胀值和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1;治疗12周后前臂功能和骨折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于手法整复术后进行骨伤科专科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肢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和观察组(26例,采用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扶拐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锁定钢板,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结合理筋手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施于理筋手法,对照组行相同手法整复骨折后予石膏托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腕关节疼痛评分情况,解除外固定1周后按修正Green和O’Brien的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腕关节疼痛评分不同(F=12.421,P=0.029);两组患者腕关节疼痛评分总体有差别(t=3.101,P=0.002),进一步比较显示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腕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83±2.09)分VS(5.31±2.22)分,t=2.251,P=0.023;(1.22±0.89)分VS(3.13±1.75)分,t=2.288,P=0.02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947,P=0.039)。治疗组在Green和O’Brien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90.03±1.45 vs 79.19±1.28,Z=-2.291,P=0.018)。根据Green和O’Brien评分治疗组优23例,良7例,中5例;对照组优15例,良9例,中11例(Z=-2.117,t=0.033)。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行手法整复固定结合理筋手法对伤后患肢疼痛缓解及腕关节功能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联合牵引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4月至2006年8月收治62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牵引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7~11周(平均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治疗过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4个月。其中疗效优者占42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结论对儿童股骨干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及牵引固定治疗,手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可免除手术痛苦.且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护理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法整复术和小夹板外固定的尺桡双骨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骨伤科专科护理,根据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三期进行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并定期跟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结果 两组手法整复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肿胀值和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1;治疗12周后前臂功能和骨折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于手法整复术后进行骨伤科专科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肢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及肢体短缩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7年10月股骨干骨折不愈合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短缩,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髓内腓骨植骨,骨折断端髂骨植骨,股骨干锁骨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两组术后均早期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8个月,平均7个月,观察组19例均达到骨折愈合及恢复肢体长度的目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无断裂等并发症发生。6周后有骨痂生长,功能训练时骨折断端疼痛缓解,3~5个月骨痂明显增多,可扶拐负重行走锻炼,平均6~8个月骨折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8例,膝关节功能恢复6例,肢体长度恢复仅10例,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LCP联合腓骨+髂骨植骨,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稳定及不稳定性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儿童股骨干骨折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7.4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2组,稳定性骨折组(S组)23例,不稳定性骨折组(U组)21例。所有患儿行弹性髓内钉手术固定治疗,对复位固定不满意或体重>30kg者,术后给予牵引或小夹板保护。随访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有无钉尾激惹症状(疼痛、囊肿等),愈合时X线片上有无畸形(>5°内外翻或前后成角),患肢短缩或延长及优良率等。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19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2周(8~14周)。U组畸形愈合5例,平均成角9°(6°~12°),发生率比S组(0例)高(P<0.05)。S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6±1.3)周,U组(9.9±1.2)周;S组患肢缩短0例,U组3例,平均缩短1.0cm(0.5~1.8cm);S组患肢延长3例,平均延长1.1cm(0.5~2.1cm),U组1例,延长0.6cm;S组钉尾激惹2例,U组4例;S组优20例,良2例,差1例,U组优15例,良3例,差3例。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中,5例畸形愈合中4例发生于术后无牵引或小夹板组,发生率较术后牵引或小夹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对儿童股骨干稳定及不稳定性骨折的短期疗效均较好,术后给予牵引或小夹板保护可以减少不稳定性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骨牵引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配合骨牵引治疗(牵引组,51例)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组,51例)。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3个月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牵引组优良率98. 0%,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8. 0%,两组优良率相同。结论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伸直型骨折尤其对于学龄期前后儿童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1.
洪海斌 《中国骨伤》2021,34(2):108-113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25例,A3型5例;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6(59.77±8.03)岁;按照AO分型,A2型24例,A3型6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情况,并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3(11.90±0.80)个月;拆除夹板时间42~60(50.20±4.94)d,拆除夹板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观察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7±1.16)mm、(12.83±3.25)°、(-21.17±3.36)°,治疗8周后分别为(10.10±1.75)mm、(24.30±3.16)°、(9.40±2.13)°;对照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0±1.43)mm、(12.83±3.10)°、(-21.50±3.38)°,治疗8周后分别为(8.90±1.24)mm、(21.20±2.91)°、(6.16±2.94)°;治疗前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90.97±7.92)分与对照组(84.77±9.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其中观察组优18例,良10例,可2例;对照组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比传统手法牵引复位固定更具优越性,牵引稳定可靠,复位效果好,并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于1971~1980年采用手法折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畸形连接12例.1~5岁5例,6~11岁7例,伤后就诊时间:25~30天4例,30~60天6例,60~78天2例,7例有明显成角畸形,12例均有短缩2~4cm不等.全麻后患儿取仰卧位,依据X线所示畸形情况和骨痴多少,采用摇晃、反折、回旋等手法折断已连接之骨痴,再在牵引下手法整复,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用4块杉树皮固定,并行小腿皮肤牵引2~3周.解除牵引后在夹板保护下作关节活动练习,4周后患肢负重练习.期间配合中药内服: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1周后改三七片等中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收治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臂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共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14岁,平均(10.63±3.72)岁;左侧13例,右侧2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5~19.0 h,平均(9.60±2.53)h。对照组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共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7~14岁,平均(10.68±3.82)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0~19.0 h,平均(9.86±2.38)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等,按Anderson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骨折在9~14周内愈合,平均12.15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2232.61±81.75)元,低于对照组(15730.25±835.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6.39±2.43)d,短于对照组(13.16±2.78)d,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5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8.89%,对照组9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数字化设计结合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和传统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进行数字化设计分为观察组(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治疗,22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治疗,20例)。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患肢负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头颈钉尖顶距、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功能优良率及末次随访患肢负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坏死,无内固定松脱折断及骨折端二次移位、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侧卧位牵引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操作更加精准、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实施难度、减少术中出血及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5.
沈红新 《中国骨伤》1997,10(6):43-43
笔者读《中国骨伤》1996年第9卷第3期林兆吕等“手法整复小儿股骨干骨折”一文,认为有几点商榷之处,现发表如下看法。1.文中对所有年龄段小儿股骨干骨折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值得商榷。幼儿股骨干骨折后特别是有移位的骨折,肿胀严重,肢体短,对复位及小夹板固定均困难。而且幼儿不能配合,极易移位。一般用悬吊牵引治疗,也便于护理。新生儿股骨干骨折也可贴胸固定。2.对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而言,均被认为木稳定骨折。股骨周围肌肉丰厚,力量不平衡,加上肿胀,要达到满意复位,是有困难的。而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理论指导下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并配合外固定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3例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踝架穿针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年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70(35.28±14.6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VAS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t=3.343,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肢疼痛评分、活动度、稳定性及行走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骨折肢体在术前消毒时因抬高患肢造成骨折处成角问题。方法自制肢体牵升架,其结构由提升臂、托肢架、固定齿轮和固定杆四部分组成。将100例股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肢体牵升架牵升患肢,对照组采用人工牵拉法牵升患肢。观察两组牵引效果,消毒时肢体污染情况和消毒所需时间。结果牵引有效率观察组78.0%,对照组5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时无1例污染,污染率为零;对照组消毒时污染9例,污染率1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消毒时间平均(17.7±2.2)min,对照组(20.4±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肢体牵升架既能抬高患肢,又具有效牵引作用,能明显减轻骨折处成角,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 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 001), 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 05), 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 01)。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 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论负重牵引下股骨干骨折远端的旋转应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邦兴 《中国骨伤》1991,4(1):42-43,48
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创举(1、2、3)。但笔者分析了一组病例,并对负重牵引下股骨干骨折断端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穿针部位与牵引力方向若不正确,将使骨折远端产生向前和向后旋转效应,促使骨折移位,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