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hou YJ  Zhao YX  Cao Z  Fu XH  Nie B  Liu YY  Guo YH  Cheng WJ  Jia DA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2):1531-1534
目的观察接受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RAO)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患者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RAO的相关因素。方法7215例行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O分为正常组和RAO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O的危险因素。结果7215例患者中共有68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桡动脉闭塞(0.94%),与正常组相比,RAO组患者中女性、糖尿病和既往曾行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比例较高,RAO组术中平均肝素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3723IU±556IU vs 7603IU±1533IU,P〈0.01),术后压迫时间长于正常组(103.8min±23.3min vs 87.7min±31.2min,P=0.02),而亲水涂层鞘管的应用比例要低于正常组,且RAO组患者应用7F动脉鞘的比例较高(11.8%vs 1.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选择7F动脉鞘管、肝素用量偏低、术后压迫桡动脉时间过长及使用非亲水涂层动脉鞘是影响RA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中选择尺寸合适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避免术后过长时间的压迫止血以及选用亲水涂层动脉鞘管有利于减少RAO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 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  相似文献   

3.
郑庆昆  刘剑雄 《四川医学》2020,41(4):376-380
目的探讨对于接受经桡动脉入路的冠状动脉造影(TRA)的患者桡动脉穿刺后使用高剂量肝素预防术后桡动脉闭塞(RAO)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首次行TRA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肝素组和常规剂量肝素组,分别在桡动脉穿刺后使用普通肝素5000U和3000U。两组均于术毕拔出桡动脉鞘管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1天、3周、3个月行桡动脉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术侧桡动脉闭塞、术后穿刺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剂量肝素组相比,术后3周及3个月高剂量组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后使用高剂量肝素对于预防TRA术后桡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窦庆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49-135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从而探讨桡动脉闭塞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500例,分别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组(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其中包括初次及二次治疗组,比较各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500例患者中,16例出现桡动脉闭塞(3.2%),其中CAG 3.4%,PCI 2.7%,初次手术3.2%,二次手术3.3%。结论:术前评估,桡动脉超声检查,合适的术后压迫,肢体制动,以及术后对桡动脉血流观察等方面均有助于预防桡动脉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逐渐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但目前关于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对比经桡动脉入径(TRA)与dTRA行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35例。根据脑血管造影入径分为TRA组(n=72)与dTRA组(n=63),分别采用TRA、dTRA完成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及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 dTRA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长于TRA组,穿刺成功率低于TRA组(P<0.05)。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3 d内均未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dTRA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轻于TRA组,满意度高于TRA组(P<0.05)。结论 与TRA行脑血管造影相比,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323例经桡动脉人路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据此将观察病例分为正常组(n=256)和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引起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20.74%)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单因素分析显示,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女性、糖尿病、既往TRI或TRA史、反复穿刺、留置鞘管患者的比例高于正常组,鞘管留置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大于正常组;而桡动脉内径与鞘管外径的比值(RAID/SOD)及术中肝素用量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AID/SOD、术中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是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选择与桡动脉内径匹配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减少鞘管留置的时间及压迫止血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及桡动脉内径较小的患者更应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与经股动脉(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FA)两种途径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TF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TR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 RAO)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2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RAO分为RAO组(n=33)和非RAO组(n=227),对影响患者术后RAO的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冠心病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脑梗死病史、置入支架数量与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与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1.285,OR=3.613,95%CI=1.671~7.814)、女性(β=1.012,OR=2.750,95%CI=1.307~5.786)、高血压(β=0.842,OR=2.320,95%CI=1.057~5.096)、糖尿病(β=0.885,OR=2.424,95%CI=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45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98.0%(448/457例),448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6例(1.3%),桡动脉闭塞1例(0.2%)。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从而探讨桡动脉闭塞发生的原因.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086例,分别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组(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以及初次介入组和多次介入组,比较各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 1086例患者中,3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8%),其中CAG 4.0%,PCI 1.8%,初次手术2.6%,多次手术3.1%.结论 合适的术后压迫、术后手腕部活动的指导以及术后指肢血流的观察等方面的护理均有助于预防桡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方法 回顾行分析我院经桡动脉和传统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连续病例共152例,比较手术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95.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3.1%.2例因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1例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而改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但手术医师必须很好掌握桡动脉穿刺技术,导管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不断积累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实施经桡动脉PCI治疗的82例CTO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桡动脉PCI病例成功率为87.8%(72/82),病变成功率为81.9%(77/94)。2例病人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途径。操作失败17处,其中94.1%因导丝不能通过病变,5.9%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术中心包填塞1例(1.2%);术后出院前桡动脉再通率92%。PCI成功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8.9%。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经桡动脉PCI治疗CTO病变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行桡动脉造影应用于桡动脉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于我院行TRI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行桡动脉造影检查组(观察组115例)和非桡动脉造影组(对照组11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99.13%;对照组手术成功113例,成功率9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穿孔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行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将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动脉入路以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8%,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96.1%,经桡动脉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7.8%。无桡动脉闭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不受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53例,经桡动脉穿刺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52例(98.1%)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1例患者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肱动脉穿刺。造影成功率100%。21例介入治疗的患者均最终成功植入支架。8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导丝置入困难,其中4例改用亲水导丝。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冠脉造影介入诊疗(PCI)的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86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有5例因血管扭曲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94%,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3例发生手臂肿胀,7例出现伤口局部水疱,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3例经右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的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右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11%,桡动脉痉挛5例,局部血肿2例,无桡动脉闭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护理的关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术后详细告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才能确保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