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应用于慢性胃炎临床治疗,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角度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王行宽系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于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及生克乘侮关系,综合分析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创立并倡导“多脏调燮”的学术思想[1]。王行宽教授对肺结节有独到的见解,临床治疗中多有效验,现将其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如下。1病机概述1.1肝失疏泄,肺络不通为要:肝主疏泄,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疏通作用,肺主气,司呼吸,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睡眠障碍,归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其病势缠绵且病程较长,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辨证论治、成瘾性小等特点。韩明向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是顽固性失眠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人体阴阳长期失衡,阴不敛阳,阴血不足,虚风内动,病程迁延久病入络。韩明向教授临证善用效专力宏、息风活血之蜈蚣治疗该病,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4.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4):F0004-F0004
2011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韩明向教授位列其中。韩明向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工作室建设周期为2年,将总结研究韩明向教授治疗常见病、疑,  相似文献   

5.
"疏泄"源流释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医学术界对“疏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探询“疏泄”概念产生与变化的源流,以阐明其本义。“疏泄”最早见于《内经》,但仅指土疏泄,并仅为一种病理现象,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无关。金元时期,程朱理学昌盛,朱丹溪受此影响,以“相火”说来表征人的欲求冲动;以“疏泄”概念阐释临床“郁症”,最先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明清医家把“疏泄”与肝相联系,从欲求冲动来诠释“疏泄”概念及肝主疏泄理论,更符合原意。也更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朱震亨“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的观点,梳理了“藏泄互用”的理论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糖尿病肾脏疾病“内热致癥”的病机发展过程,总结出调节“藏泄平衡”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内热”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之因,肝肾之间的“藏泄”关系是影响疾病进程的关键因素,而“癥瘕”是本病发展的最终结果。通过调节“藏泄”平衡以达到“清热”与“消癥”的作用,是治疗本病的核心。在临床治疗时,应从病、证、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其特征性的表现进行针对性地用药,将“藏泄”与“清热消癥”灵活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低剂量CT的推广和大规模体检的实施,肺结节被发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被检测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肺结节的检出,对肺癌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结节的病因及诊治尚未明确。张永康教授认为肺结节属于中医学的“癥瘕”范畴,肉眼虽然不可见,但借助现代仪器,如CT能观察到微小结节。基于“微型癥瘕”理论结合中医络病学说,在继承前贤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肺结节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思路,指出肺结节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两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标本兼顾治疗肺结节,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女性三联癥”指甲状腺、乳腺、子宫卵巢系统先后或同时出现结节性病变,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肿瘤,属中医学“瘿瘤”“乳癖”“癥瘕”的范畴。贾立群教授从“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理论出发,认为其病因为情志不畅,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治法当以疏肝理脾、调气祛痰为主,肝气郁滞证多参用越鞠丸、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加减;脾虚痰凝证则拟用温胆汤、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香附、郁金、瓜蒌、厚朴、半夏、陈皮等。  相似文献   

9.
易无庸  杨栋  郑义侯 《新中医》2014,46(10):35-36
介绍已故名老中医骆继杰教授对肝主疏泄的认识,及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渊源,总结出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疏泄太过与疏泄不及两方面,并重点探讨肝主疏泄在肾系病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其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主要体现在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气血津液输布和调畅情志等方面。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多因邪毒入侵、七情内伤、饮食所伤等致肝失疏泄,肝失疏泄的微观病理表现之一为自噬功能失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参与自噬的经典通路,mTORC1过度表达抑制自噬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本文从“肝失疏泄”角度,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在肝癌中的作用,为临床基于疏肝论治肝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阎艳丽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3 0余年 ,学验俱丰。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 )中注重处方遣药必须遵循中医之理。笔者随其临床 ,颇受启发 ,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 疏肝 ,勿忘养肝乙肝发病机理复杂 ,以中医理论析之病位在肝。肝的功能特点表现为“体阴用阳”。肝为藏血之脏 ,其体为阴 ,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其用为阳。体阴与用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疏泄是藏血的前提 ,而藏血又为疏泄的物质基础。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血运通达 ,藏血和调节血量方能维持正常 ,而肝藏血功能健全 ,肝血充足 ,肝木得养 ,肝的疏泄才能…  相似文献   

12.
张惠利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主张从肝论治不寐,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两个方面出发,同时结合病案,论述张惠利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肿瘤”“增生”“结节”“硬化”等类疾病,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探讨其基本病机及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因此,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痰饮”“瘀血”为基础,针对上述疾病,提出了癥结的发病观,系统阐述了癥结的形成、致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医病机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肝主疏泄”是古代医家对肝生理功用的高度概括。其内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都有较高的学术与实用价值,应用甚为广泛。兹就“肝主疏泄”在中风病中的具体应用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不当之处,尚请斧正。一、“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体阴而用阳,为五脏之首,与少阳胆木互为表里。在天应初春升发之气,故“肝主疏泄”主要是指肝有疏发、释放气化之机,启迪机体气机之用,以发挥其调畅气血、养脑摄神,协调脏腑,调节情志,主内除秽(解毒)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将肺结节归属于“肺积”“癥瘕”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痰瘀互结、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气机失调、脏气虚衰等因素。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经典方剂,可以作为治疗肺结节的基础方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用药。现通过“四位一体”理论分析桂枝茯苓丸与肺结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归纳韩明向教授辨治眩晕的选方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韩明向门诊眩晕患者的临床案例,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证型、高频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Cytoscape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08首,证型多为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涉及药物195味,以补虚药为主;药物性味以温平、甘辛为主,多归肝脾肾经。高频药物包括陈皮、黄芪、柴胡、炙甘草、茯苓等;常用药对有黄芪-升麻、天麻-钩藤、白术-厚朴-陈皮等。聚类分析涉及六味地黄丸、丹栀逍遥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结论:韩明向教授治疗眩晕经验为标本兼治、补虚为主,肝脾同调、辛甘同用,并随证搭配平肝潜阳、解郁化火、燥湿祛痰、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韩明向教授临床辨治慢性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 收集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慢性咳嗽病案650例,提取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网络药物分析。结果 ①650首方药,共用药227味,频数11371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等;②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最常用的药对为:百部→前胡、紫菀→前胡、陈皮→茯苓、百部→款冬花等;③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共聚为13类,按功效归纳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健脾、温肺、润肺、清肺、解表、固表6法治疗慢性咳嗽。④核心网络药物图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紫菀 + 百部 + 款冬花 + 白前 + 陈皮 + 茯苓 + 炙甘草;白前 + 陈皮 + 半夏 + 荆芥 + 细辛 + 茯苓 + 白术 + 桔梗;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 + 紫菀 + 款冬花 + 浙贝母 + 陈皮 + 炙甘草;紫菀 + 款冬花 + 百部 + 浙贝母 + 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结论 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多从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或佐以疏表散寒,或佐以健脾化痰,或佐以益肺固表。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中医杂志》2020,(1):17-17,47
在人体足底有一条“地筋”,按揉“地筋”可以疏肝养血、活血通络。怎样找到“地筋”呢?正身端坐,将一脚放于另一腿上,脚底面向自己,把脚趾向脚背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即为“地筋”。“地筋”,多能反映肝脏和肝经的病变。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脏主要发挥着疏泄和藏血等功能。肝疏泄条达,则全身气机运行畅通,脏腑功能正常。如果肝疏泄失职、经脉不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地筋”的状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涵盖病种广泛,且临床复杂难治,薛敬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血液病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从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特性来辨证论治血液病,探讨薛敬东教授基于“肝藏血”理论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的临证经验。薛教授从肝郁火旺、肝郁脾虚、肝郁阴虚入手辨证论治PIT。薛教授认为该病初起为风热邪毒,伤及血络,随着病程进展,情志失调成为病情进展变化的主要因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血行逆乱,发为各种血症。辨证施治宜疏肝气、清肝火、滋肝阴,配合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从而使肝木条达,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薛老认为“肝不藏血”的机制为:肝失疏泄,调节血行功能异常,使血外溢; 或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血热妄行; 肝(肾)阴血不足,热妄动,血妄行,使血外溢; 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气失健,不能统血,使血外溢。提倡从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在历代各家学说的基础上,“肝主疏泄”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与扩展:从单纯的疏通、排泄逐步拓展为多系统、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如调畅情志、调节气血、调理脾胃、排泄胆汁、通利水道、疏泄生殖等。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肝与脑的关系尤为密切,主要体现在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和感觉运动3个方面。现综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将“肝主疏泄”的现代生物学调控机制具体阐述为:肝主疏泄的控制系统是大脑边缘系统;其作用途径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微生物-肠-脑轴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其效应器为以内脏、血管平滑肌及骨骼肌为代表的肌肉组织。“肝主疏泄”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释,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