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麻二酚(CBD)在甲基苯丙胺(METH)成瘾中的对抗作用。方法 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行为敏化实验,分别观察形成期伴随ip给予或激发期单次ip给予CBD 20,40和80 mg·kg-1后小鼠运动距离,评价CBD对行为敏化形成或点燃的影响;采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分别观察形成期伴随ip给予、表达期测试前单次ip给予或消退期伴随多次ip给予CBD 20,40和80 mg·kg-1后小鼠CPP得分,评价CBD对CPP形成、表达和重建的影响。结果 在行为敏化实验中,CBD 40和80 mg·kg-1显著抑制METH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或点燃(P<0.05)。CPP实验中,CBD各剂量对CPP形成和表达均无显著对抗作用,但CBD 80 mg·kg-1显著抑制METH诱导CPP重建(P<0.05)。结论 CBD对METH的急性效应无明显对抗作用,但显著抑制METH诱导的动机敏化,并干预成瘾记忆的消退学习过程,从而降低成瘾行为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受体拮抗剂苯并噻唑啉-2-酮-甲酰胺类化合物Y-QA31对甲基苯丙胺(METH)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CPP实验,以METH为阳性药,观察Y-QA31(12.5、25、50 mg/kg,ip)自身致CPP潜力;通过CPP实验建立大鼠METH精神依赖模型,观察Y-QA31(6.25、12.5、25、50 mg/kg,ip)预处理是否干预模型的形成、表达、复吸。结果 0.5 mg/kg METH可诱导大鼠产生明显的CPP;Y-QA31自身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伴随给予Y-QA31不能阻止METH诱导大鼠CPP的形成;表达期单次给予Y-QA31能剂量依赖性降低METH诱导的大鼠CPP的表达;Y-QA31可抑制METH诱导大鼠CPP的复吸。结论 Y-QA31能抑制METH的奖赏效应,在成瘾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眼镜蛇毒粗毒毒素Ⅳ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维高  崔跃  孔天翰 《河北医药》2012,34(2):172-174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毒素Ⅳ对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小鼠自主活动,观察毒素Ⅳ对小鼠自主活动影响.昆明种小鼠慢性吗啡处理,建立吗啡诱导行为敏化模型,观察毒素Ⅳ对吗啡行为敏化影响.结果 毒素Ⅳ(0.027、0.04、0.08 mg/kg)腹腔注射后,均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降低吗啡诱导的高活动性,抑制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获得,阻断小鼠吗啡行为敏化表达,其中中、高剂量毒素Ⅳ作用较显著.结论 毒素Ⅳ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阻止吗啡成瘾行为形成,对吗啡诱导的敏化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提示毒素Ⅳ对吗啡精神依赖性可能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对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形成和复吸的影响,同时探讨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PP系统,以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D3RKO)小鼠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为对象,腹腔注射(ip)不同剂量(2mg·kg-1、5mg·kg-1、10mg·kg-1)甲基苯丙胺,观察给药前后小鼠CPP形成和复吸的行为改变,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甲基苯丙胺2mg·kg-1不能使WT小鼠产生CPP效应,但能使D3RKO小鼠产生CPP效应,CPP消退后再次给药激发均无复吸效应;甲基苯丙胺5mg·kg-1能使WT和D3RKO小鼠均产生CPP效应,消退后再次给药激发,WT小鼠无复吸效应,而D3RKO小鼠出现复吸效应;甲基苯丙胺10mg·kg-1能使D3RKO小鼠产生CPP效应,无复吸效应,而WT小鼠未产生CPP效应。结论:甲基苯丙胺诱导下,D3R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更容易形成CPP效应,也更容易发生复吸,提示多巴胺D3受体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能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依赖和复吸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LPS 15 mg/kg)组、药物对照(3-MA 20 mg/kg)组和低、高剂量治疗(LPS 15 mg/kg+3-MA 20、40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ip 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药物对照组和低、高剂量治疗组小鼠分别于建模前1 h ip相应剂量的3-MA。建模6 h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的肺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 p65、LC3BⅡ/Ⅰ、激活型半胱氨酸氨基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W/D值和TNF-α、NF-κB p65、LC3BⅡ/Ⅰ、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小鼠的W/D值和TNF-α、NF-κB p65、LC3BⅡ/Ⅰ、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减弱(P<0.05),高剂量治疗组小鼠仅LC3BⅡ/Ⅰ蛋白表达减弱(P<0.01)。结论: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过度自噬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并诱导细胞凋亡;3-MA适度抑制自噬可减轻炎症反应并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噻诺啡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诺啡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过程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噻诺啡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及急性甲基苯丙胺处理所致小鼠活动增强效应的影响。小鼠腹泻注射甲基苯丙胺2mg·kg~(-1)·d~(-1),连续7d,建立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观察噻诺啡对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结果:单次皮下注射噻诺啡(0.0625~1.0mg·kg~(-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P<0.05),连续给药7d,噻诺啡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不产生敏化,而耐受。噻诺啡对急性甲基苯丙胺处理所致小鼠的高活动性无明显影响。噻诺啡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无显著作用,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敏化的转化(P<0.05或P<0.01)。结论:噻诺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阻止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产生行为敏化的转化过程,提示噻诺啡可能对甲基苯丙胺的成瘾行为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ι-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ι-THP)对羟考酮(oxycodone,oxy)行为敏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7d给小鼠注射羟考酮(5mg.kg-1,ip),停药5d,d13用相同剂量的羟考酮(5mg.kg-1,ip)激发致小鼠行为敏化模型,利用红外光束自主活动测定仪测定小鼠自发活动的实验方法。结果ι-THP(6.25,12.5,18.75mg.kg-1,ig)一次或多次给药,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没有影响,但ι-THP(18.75mg.kg-1,ig)能抑制羟考酮(5mg.kg-1,ip)引起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阿朴吗啡(0.5、1.0mg.kg-1,ip)给药后50min自身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但阿朴吗啡(1.0mg.kg-1,ip)能翻转ι-THP(18.75mg.kg-1,ig)抑制羟考酮小鼠行为敏化形成的作用,但不影响ι-THP抑制羟考酮行为敏化表达的作用。结论ι-THP抑制羟考酮引起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ι-THP抑制羟考酮行为敏化的形成可能与抑制DA受体相关,而抑制表达可能与抑制DA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小鼠和注射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的小鼠,异丙肌苷)25,50,100mg/kg,ip)能显著促进溶血素生成;增加空斑形成细胞数;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在16月龄老年小鼠,异丙肌苷(2.5mg/kg,ip)可使减少的空斑形成细胞数增加至接近3月龄小鼠的水平,加大剂量作用反减弱或使空斑形成细胞数显著减少。体外试验,异丙肌苷(5,10,20mg/L)可显著增强刀豆素A诱导的C57 BL/6J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使16月龄老年小鼠低下的刀豆素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9.
槟榔碱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槟榔嚼块的主要成分—槟榔碱,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过程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ip槟榔碱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及单次给予吗啡所诱导的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建立吗啡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观察槟榔碱对行为敏化形成、表达的影响。结果:(1)单次ip槟榔碱(0·25-2·0mg·kg-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P<0·05),多次给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既不产生耐受,也不形成敏化;(2)槟榔碱(2·0mg·kg-1)可增强单次给予吗啡所诱导的小鼠的高活动性(P<0·05);(3)槟榔碱(2·0mg·kg-1)可增强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P<0·05);(4)虽然槟榔碱(2·0mg·kg-1)多次给药降低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表达的程度(P<0·05),但是槟榔碱(0·5-2·0mg·kg-1)单次给药不影响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表达。结论:槟榔嚼块中的主要成分槟榔碱能增强小鼠吗啡诱导的急性高活动性和吗啡行为敏化的形成,提示槟榔嚼块有可能增强吗啡的成瘾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高辛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地高辛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急性吗啡(10 mg·kg-1,ip)处理小鼠前给予地高辛,观察地高辛对急性吗啡引起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小鼠,建立吗啡行为敏化模型,观察地高辛对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结果:(1)地高辛(0.5 mg·kg-1-...  相似文献   

11.
利血平与优降宁对动物痛阈和吗啡镇痛作用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种测痛方法,观察了利血平、优降宁对小鼠、大鼠正常痛阈和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p利血平2 mg/kg,优降宁100 mg/kg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ip利血平1 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反应时间,但ip优降宁75 mg/kg无明显影响;ip利血平6 mg/kg,优降宁75 mg/kg对大鼠甩尾反应时间均无明显影响;利血平(小鼠0.5~1.0 mg/kg,大鼠2 mg/kg ip)能明显对抗吗啡镇痛作用;优降宁(小鼠35 mg/kg,大鼠50 mg/kg ip)能明显增强吗啡镇痛作用,并能“逆转”利血平对抗吗啡镇痛作用。其“逆转”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利血平、优降宁给药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2.
利血平与优降宁对动物痛阈和吗啡镇痛作用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种测痛方法,观察了利血平、优降宁对小鼠、大鼠正常痛阈和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p利血平2 mg/kg,优降宁100 mg/kg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ip利血平1 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反应时间,但ip优降宁75 mg/kg无明显影响;ip利血平6 mg/kg,优降宁75 mg/kg对大鼠甩尾反应时间均无明显影响;利血平(小鼠0.5~1.0 mg/kg,大鼠2 mg/kg ip)能明显对抗吗啡镇痛作用;优降宁(小鼠35 mg/kg,大鼠50 mg/kg ip)能明显增强吗啡镇痛作用,并能“逆转”利血平对抗吗啡镇痛作用。其“逆转”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利血平、优降宁给药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酒香可以勾起酒精成瘾者强烈的饮酒欲望和冲动,白花花的粉末状物质或注射针头可以唤起吸毒病人对海洛因急迫的用药想法和渴求。这种对成瘾性物质需求敏感性的增加,实际上就是滥用药物动机的增强,即药物滥用动机敏化(motivation sensitization)。在动物上,则表现为对药物诱导的行为反应性明显增强(如海洛因、吗啡诱导大、小鼠的高活动性),即行为敏化(behavioral sensitization)。行为敏化与药物成瘾的某些特征(如强迫性用药、觅药行为),尤其是,与长时间停药后的复吸行为密切相关,是药物成瘾动物的重要行为特征之一。因此,作为研究药物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种动物模型,行为敏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组率先建立了单针吗啡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发现吗啡预处理后,存在3~4 d的孵育阶段,可以促进短暂的药理作用向长时程的行为效应转化。单针吗啡给药所诱导的小鼠外在行为的改变具有持续时间长(至少21 d)、行为反应明显、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单针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针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涉及到新的基因转录、新的蛋白合成,以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改变。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过程中包括两个期:易损期和稳定期。Hsp70在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形成过程中的易损期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本课题组已取得的实验数据和相关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分子伴侣介导阿片成瘾(molecular chaperone-mediated opioid addic-tion)"理论。介导神经/行为可塑性可能是分子伴侣Hsp70一个新的生理功能。当然,分子伴侣介导短暂药理作用(单针给药)与长时程行为改变(行为敏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丁丙诺啡同系物-噻诺啡,灌胃(ig)给药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过程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ig噻诺啡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及单次给予甲基苯丙胺所诱导的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建立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观察噻诺啡对行为敏化形成、转化及表达的影响。结果:(1)单次ig噻诺啡(1 2 5 - 5 0mg·kg-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P <0 . 0 1) ,其作用多次给药后产生耐受;(2 )噻诺啡对单次给予甲基苯丙胺所诱导的小鼠的高活动性无明显影响;(3)噻诺啡对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无明显作用,却可显著抑制敏化的转化过程(P <0 . 0 5 )。结论:ig噻诺啡可抑制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产生行为敏化的转化过程,提示噻诺啡对甲基苯丙胺的成瘾行为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介导作用。选用雄性昆明小鼠,每天2次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10mg/kg,连续3天。停药5天后,于第9天,进行吗啡激发试验,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60min,观察行为敏化效应。此外,选用5-羟色胺前体物质5-羟色氨酸作为工具药,分别在吗啡处理阶段(形成期),吗啡停药阶段(转换期)以及吗啡激发试验前腹腔注射20-80mg/kg5-羟色氨酸。激发试验给予吗啡后,立即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实验第9天激发试验数据表明,每天2次反复给予吗啡的小鼠,其自主活动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说明小鼠对吗啡产生了行为敏化效应。5-羟色氨酸可以选择性抑制吗啡对小鼠行为敏化的诱导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然而,5-羟色氨酸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转换和表达无明显药理作用。因此,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水平上调可能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氧化苦参碱(oxymartrine, OMT)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中提取的生物碱.为探讨OMT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ip OMT 15~20min后,分别ip催眠阈剂量(40mg/kg)和阈下剂量(30mg/kg)戊巴比妥钠,观察OMT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应用GJ-1型光电计数仪观察ip OMT对小鼠外观行为活动及对小鼠自由活动的影响,观察OMT对戊四氮(100mg/kg,sc)惊厥及对最大电惊厥(2Hz,40V,10ms)的影响.结果表明,ip OMT 50,100,200mg/kg(LD50为800mg/kg,ip),对小鼠自由活动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戊巴比妥钠睡眠的影响为缩短入睡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并能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OMT 200,400mg/kg ip均不能对抗戊四氮惊厥和最大电惊厥.试验提示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SSF改善衰老小鼠记忆缺陷和神经、免疫系统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研究黄芩中有效成份SSF对衰老小鼠记忆障碍和神经、免疫系统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采用水迷宫行为实验法,检测SSF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大脑皮层光镜检测SSF对衰老小鼠神经病理改变的作用;胸腺和脾指数评价SSF对衰老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脑复康对照药。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120mg/kg,ip,47d)使小鼠到达终点平台潜伏期和进入盲端的次数显著增加,大脑皮层细胞明显病理改变,脾指数减小。SSF(50,100和200mg/kg,ip,47d)和脑复康(200mg/kg,ip,47d)均可改善D-半乳糖引起小鼠记忆障碍和神经、免疫系统异常改变。结论:SSF能改善D-半乳糖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神经、免疫系统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去氧乌头碱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新近以伏毛铁棒锤中提得的去氧乌头碱(DAC)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实验结果,并与已报道过的3-乙酰乌头碱(3AAC)进行比较。DAC0.8mg/kg (ip)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0.2mg/kg(ip或sc)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或甲醛所致大鼠足爪肿、组胺所致大鼠皮肤渗出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渗出。于大鼠角叉菜胶足爪肿模型,测得DAC(ip)的抗炎治疗指数(6.38)略高于3AAC(5.92)。醋酸扭体法测得DAC抑制小鼠扭体反应50%的剂量为0.22±0.06mg/kg(sc);热板法测得DAC的小鼠镇痛ED_(50)为0.41±0.10mg/kg(ip),其镇痛治疗指数(6.37)高于3AAC(4.60)。DAC0.24mg/kg(ip)对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9.
BM 13505是新合成的血栓烷受体拮抗剂,BM 13505 0.45和0.23mg/kg iv延长大鼠颈动脉血管阻塞时间(P<0.001和P<0.01)。BM 13505 2mg/kg iv有效地防止AA 4mg/kg所致的大鼠脑血栓形成(P<0.01)。BM 13505 10mg/kg ip可防止AA诱导的小鼠肺部栓塞(P<0.01)。该药可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BM 13505显著抑制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7μmol/L,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BM13505降低兔血小板及小鼠血浆中TXB2水平,对血小板cAMP水平无影响,在不远的将来,BM13505可能会发展成一种理想的抗血小板药及抗血栓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19):2651-265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微小RNA-146a(mi R-146a)抑制剂(50 mg/kg)+Dex(50μg/kg)组和Dex低、中、高剂量组(10、30、50μ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ip脂多糖建立脓毒症模型,0.5 h后ip相应药物。药物干预6 h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 R-146a表达及其靶基因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RAK1、TRAF6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mi R-146a表达增强,TNF-α、IL-6水平升高,IRAK1、TRAF6 m 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Dex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 R-146a表达增强,TNF-α、IL-6水平下降,IRAK1、TRAF6蛋白表达减弱(P<0.05或P<0.01),但IRAK1、TRAF6 m RNA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Dex高剂量组比较,mi R-146a抑制剂+Dex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 R-146a表达减弱,TNF-α、IL-6水平升高,IRAK1、TRAF6蛋白表达增强(P<0.05或P<0.01),但IRAK1、TRAF6 m RNA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Dex可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mi R-146a表达、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中的两个重要接头蛋白IRAKI和TRAF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