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魏伟沈计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11):1406-1410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侯新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9):931-931
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 0 0 1,8(2 ) :10 9~ 112“胫骨平台下截骨关节清扫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一文后 ,有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195 8年由Jackson首先报道 ,该手术在国内开展已有 3 0年历史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累积了一定经验。作为一种成熟的术式 ,只要病例选择适当 ,术中矫正畸形确切 ,术后矫正度不丢失 ,又不犯技术性错误 ,多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膝内翻导致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最多采取的术式是胫骨高位楔形截骨 ,也有作倒V、弧形等截骨的 ,目的是矫正下肢力线 ,截骨… 相似文献
5.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作者随访了 1988~ 1997年10年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 438名 (486膝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结果 :手术后 5年内的优良率为 88.5 % ,手术后 5~ 10年的优良率为 6 1.9%。但在手术后仍有 18.9%的患者因治疗效果的下降须再次手术置换人工膝关节。结论 :我们认为胫骨高位截骨术虽然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远期仍有一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下降须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7.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67例(87膝),其中38例(49膝)获得平均5年4个月的随诊。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6%,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手术确切重建及术后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46例(64膝),平均随访32.4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股胫角,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胫角术前平均内翻-4.44°±1.18°矫正到术后平均外翻8/37°±1.10°(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54.25±5.4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67±3.38)分(P<0.001).[结论]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足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单问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K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膝内翻畸形情况均得到矫正。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8.6±7.0)个月。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KOO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够纠正下肢异常力线,缓解或者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深层内侧副韧带联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是否松解深层内侧副韧带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深层内侧副韧带联合楔形HTO治疗,19例)和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不松解深层内侧副韧带联合楔形HTO治疗,18例)。记录手术前后关节线汇聚角(JLCA)、内侧关节间隙(MJO)、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5年。JLCA:术后2 d、3个月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 <0.05)。MJO:术后2 d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1),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深层内侧副韧带联合楔形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更方便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损伤,能够获得更理想的MJO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实施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38例47膝。所有患者均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其中男13例15膝,女25例32膝;年龄36~58岁,平均48.5岁;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获随访,随访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膝内翻复发、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膝胫骨角术前平均为(102.1±4.3)°,术后平均为(91.5±4.1)°,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膝,良16膝,中5膝,差2膝,优良率85.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辅助胫骨近端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21年8月,39例患者(39膝)因内侧间室KOA接受关节镜探查并胫骨近端OWHTO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60岁,平均(53.2±4.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8±2.4)kg/m2。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17例,Ⅲ级17例,Ⅳ级5例。OWHTO采用双平面截骨,根据术前设定的目标力线进行内侧截骨面撑开,撑开高度≥12 mm, Tomofix钢板固定,取髂骨植骨。通过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观察下肢力线矫正、股胫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 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和侧位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 相似文献
15.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选择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6期)、PubMed、Ovid、ELSIVE、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有关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包括并发症、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率及优良率等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1 043例。其中HTO治疗组462例,UKA治疗组581例。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进行比较,两组在对侧间室关节退变率[WMD=3.21,95%CI (1.13,9.10)],膝关节活动度(ROM)[WMD=6.55,95%CI(1.44,11.66)],膝关节Lysholm评分[WMD=-3.15,95%CI(-4.77,-1.53)],并发症[WMD=2.78,95%CI(1.52,5.11)],翻修率[WMD=1.81,95%,CI (1.17,2.80)],优良率[WMD=0.49,95%CI (0.30,0.80)],胫股角度改变(FTA)[WMD=-2.37,95%CI(-3.63,-1.11)]有明显差异(P0.05);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在髌股关节退变率[WMD=1.59,95%CI(0.65,3.84)]及膝关节运动速度[WMD=-0.02,95%CI(-0.09,0.04)]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在中短期临床效果比较中,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而长期临床效果可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评价应用高位胫骨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对24例(29膝)进行平均106年的随访。结果显示,826%疗效优良或满意。疗效与年龄有关,理想的股胫外侧角度(简称FTA)168°~172°。50岁以下,FTA为165°~175°者多能获得满意以上结果。术式选用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抑或倒V截骨,应根据有无髌股关节炎而定。只要选择恰当,疗效与术式无关。本文结论是治疗60岁以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应首选高位胫骨截骨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8例(31侧)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关节骨关节炎行改良的腰野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术后19侧膝随访1年以上(平均34。1个月),18侧优良,其中疼痛缓解及步行的科加最为显著。文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其指征,讨论了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本手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35例50膝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拍摄患侧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FTA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患者进行HSS评分对比。结果对34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早、中期效果较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