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预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再复发(RLDH)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是否在5年内发生RLDH将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的114例患者分为未复发组(97例)与复发组(17例),分析人口学特征、MRI影像学指标、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等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RLDH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体重指数、住院时间、手术节段、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JOA评分、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移位方向、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解剖位置、终板Modic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L4~5手术节段、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有终板Modic改变是RLDH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终板Modic改变是RLDH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减压后的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痛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单纯髓核切除术,其中36例髓核切除后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甲基强的松龙80m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治疗组),另40例行同样手术,但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生理盐水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时在神经根周围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出血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未发生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变类型分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和伴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MED治疗并对比疗效。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术后两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腿痛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DI及下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与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提示腰椎Modic改变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对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9-03间收治的98例LDH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实施PELD术。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4周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4周、6个月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实施PELD术治疗,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加快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的患者术后长时间内仍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根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症状及血清指标、JO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组胺(histamine,H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1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开始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7%,高于对照组(85.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下调机体疼痛介质的表达,缓解术后疼痛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技术与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5诊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采用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1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间孔镜治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炎性因子水平。方法将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放组(采用传统开窗治疗,115例)和PELD组(采用PELD治疗,1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的Mac Nab疗效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ELD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 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PELD组3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创伤小、疗效确切且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d,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JOA评分、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值。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治疗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 d,两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术后1 d,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足底红外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足底红外温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肢体疼痛、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8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内镜组),85例行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放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镜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内镜组显著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腿痛VAS评分内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小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很好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初学者与带教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总结PELD手术初学者的病例选择及学习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行单一节段PELD手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初学者组15例,带教者组17例。比较2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部疼痛NRS评分、腿部疼痛NRS评分、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价结果。结果初学者多选择全身麻醉,带教者以硬膜外麻醉为主。初学者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带教者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24)个月。初学者组与带教者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部疼痛NRS评分、腿部疼痛NRS评分、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手术初学者在独立操作前需加强该技术的培训指导和带教示范,针对不同的手术入路严格筛选合适的患者作为初始病例;术中需明确手术入路的解剖层次和标志,精细操作,确保PELD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 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围术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8—2022-02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行侧后路PELD术治疗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不同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各27例。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腰部神经功能;末次随访统计2组患者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的VAS、ODI、JOA评分均较术前逐渐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侧后路PELD术治疗的LDH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I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54例。PTED组行PTED术,PIED组实施PIED术。结果PIED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短于PT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相似,但PIE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青壮年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6-12采用PELD治疗的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45岁57例(青壮年组),年龄≥45岁64例(中老年组),比较2组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情况,术后3个月、1年、2年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1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87(23~28)个月。中老年组出现2例残留下肢疼痛,影像学复查显示无明显压迫现象,对症处理后缓解。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及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青壮年组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中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麻醉风险小等优点,是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优先选择,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沈世彬  高慧珊  黄浩然  王宾  周政纲  李亮 《骨科》2023,14(5):407-412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采用PELD治疗单节段LDH的48例病人,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手术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导板组24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穿刺行PELD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PEL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病人随访(9.33±1.24)个月(7~12个月)。导板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术后1天、1周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时间段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3D打印导板辅助PELD治疗单节段LDH,手术效果确切,明显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手术创伤及辐射伤害,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对术后短期内疼痛的缓解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