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组培不定根的遗传毒性及对大鼠生长、生理生化的亚慢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人参组培不定根LD_(50)10 g/kg·bw;细菌回复突变、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阴性,未观察到致突变性;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参组培不定根1.25、2.50和5.00 g/kg·bw剂量组中,个别剂量组大鼠的周进食量、血液生化、血常规指标与超纯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各脏器的生长发育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良改变(P0.05)。结论经3项遗传毒性及对大鼠生长、生理生化的毒性效应研究,未观察到人参组培不定根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依据氟磺唑草胺原药急性经口LD50的1/125、1/25和1/5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氟磺唑草胺原药11.76 mg/kg·bw·d组、58.80 mg/kg·bw·d组、294.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90 d喂养结束后隔夜禁食并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氟磺唑草胺原药引起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T、ALP、TBIL和BUN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的CHOL及中、高剂量组的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TP、ALB、CHE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WB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HGB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脑、心、肺、肝、睾丸及中、高剂量组脾、肾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心、脾及中、高剂量组脑、肺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氟磺唑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58.80 mg/kg·bw·d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1.76 mg/kg·bw·d。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亚慢性毒性。方法选用9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别ig给予0、1.25、2.50、5.00 g/kg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连续90 d,观察动物生长情况。试验中、末期对动物的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末计算动物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期间动物无死亡。试验末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增长值、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器质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试验中、末期各剂量组动物血液学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生化检测发现,试验中期5.00 g/kg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中的肌酐(CR)和雌性大鼠血清中的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末期5.00 g/kg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中的CR水平仍居高不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其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5.00 g/kg剂量组部分动物肾小管和小肠可见相关病理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5.00 g/kg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对SD大鼠的肾和小肠有损伤作用,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50 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使用昆明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秀丽隐杆线虫毒性试验及CHL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研究纳米铜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霍恩氏法;线虫急性毒性试验对秀丽隐杆线虫L4期幼虫进行24 h染毒;体外细胞毒性试验采用CHL细胞中性红染色法。结果纳米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性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4.0 mg/kg·bw,雄性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8.8 mg/kg·bw;线虫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随着纳米铜染毒剂量的增加,线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纳米铜对线虫IC50为12.6μg/ml;细胞毒性试验显示,随着纳米铜染毒剂量的增加,CHL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纳米铜对CHL细胞IC50为2.33μg/ml。结论根据化学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GB/T 21603-2008)的分级标准判定,纳米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属高毒;12.9和30μg/ml纳米铜对线虫有毒性作用;大于3.75μg/ml纳米铜细胞毒性为4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90 d摄入炔苯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确定其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炔苯酰草胺原药31.25、125.00和50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体重、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1周开始、中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2周开始至实验结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WBC、HGB、PLT、淋巴细胞及高剂量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中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高剂量雌性大鼠的RBC、HG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CHOL、CHE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的CREA、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CHE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雄性大鼠中、高剂量组的脑、肝、肺、肾、肾上腺、睾丸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脑及中、高剂量组的肝肾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炔苯酰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125.00 mg/kg·bw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炔苯酰草胺草胺原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31.2 5mg/kg·bw。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洋葱胶囊的安全性及研究其辅助降血压和降脂功能。方法实验操作于2012年,是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30 d喂养试验、辅助降血压功能检测和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结果洋葱胶囊小鼠经口MTD均大于15 g/kg·bw,属无毒级;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无致突变作用;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见致突变作用;对小鼠精子未显示损伤作用;在0.5~10 g/kg·bw剂量范围内,大鼠连续喂饲30 d后,未发现明显损害作用,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10 g/kg·bw;连续4周经口给予自发高血压大鼠(SHR)洋葱胶囊(3 000 mg/kg·bw)后,其血压明显降低,且在相同剂量下,洋葱胶囊对正常大鼠血压未见影响;连续30 d给予大鼠3 000 mg/kg的洋葱胶囊后,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结论对洋葱胶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洋葱胶囊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未见毒性作用,实验表明洋葱胶囊具有辅助降血压和辅助降血脂功能。本研究为洋葱胶囊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也为洋葱保健功效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洋葱胶囊的安全性及研究其辅助降血压和降脂功能。方法实验操作于2012年,是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30 d喂养试验、辅助降血压功能检测和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结果洋葱胶囊小鼠经口MTD均大于15 g/kg·bw,属无毒级;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无致突变作用;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见致突变作用;对小鼠精子未显示损伤作用;在0.5~10 g/kg·bw剂量范围内,大鼠连续喂饲30 d后,未发现明显损害作用,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10 g/kg·bw;连续4周经口给予自发高血压大鼠(SHR)洋葱胶囊(3 000 mg/kg·bw)后,其血压明显降低,且在相同剂量下,洋葱胶囊对正常大鼠血压未见影响;连续30 d给予大鼠3 000 mg/kg的洋葱胶囊后,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结论对洋葱胶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洋葱胶囊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未见毒性作用,实验表明洋葱胶囊具有辅助降血压和辅助降血脂功能。本研究为洋葱胶囊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也为洋葱保健功效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肟草酮原药对大鼠的主要亚慢性毒性作用及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中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设0、11.31、33.92和101.75mg/kg4个剂量组。结果雌性大鼠中剂量组(33.92mg/kg)和高剂量组(101.75mg/kg)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体重总增加量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中剂量组(33.92mg/kg)和高剂量组(101.75mg/kg)组肝/体比均高于对照组,中剂量组雄性大鼠肺/体比和脾/体比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中剂量组肝/体比高于对照组。血液常规指标中剂量组雄性大鼠RBC、HGB均低于对照组、ALP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HCT、RDW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HGB、HCT低于对照组,RDW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肟草酮原药的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为:雄性大鼠(9.67±0.65)mg/(kg·d),雌性大鼠(10.21±0.45)mg/(kg·d)。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基准剂量(BMD)法对某化学品90 d经口毒性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已明确无明显有害作用剂量和基准剂量的农药/化学品案例,将BMD法与传统的非致癌危险度评价法(NOAEL法)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经口灌胃大鼠某化学品0、100、300和1 000 mg/kg·bw·d,1次/d,连续90 d。观察记录大鼠中毒体征及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BMD法对试验的毒效应数据进行筛选,采用BMDS2.5软件,分析每一个筛选出的毒性终点数据,得出基准剂量。结果雌鼠高剂量组1 000 mg/kg·bw·d第1、3、7、8和9周体重降低、肺重量升高、脑\肝\肺脏器系数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某化学品大鼠90 d经口毒性试验的NOAEL为300 mg/kg·bw·d。将具有统计学意义、毒理学意义以及显著剂量-反应趋势的数据(雌鼠肺重量、肝/肺脏器系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用BMD法进行分析,最终选择最敏感的毒性效应"凝血酶原时间"的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141.7 mg/kg·bw·d,作为计算参考剂量的基础。结论在计算参考剂量时,以剂量-反应关系模型为基础的BMD法优于利用单个剂量点的NOAEL法,然而BMD法却需要更高质量的试验数据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90%烯草酮原药对大鼠90d亚慢性经口染毒的毒性效应及其靶器官,求出其无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其安全使用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目前文献中尚未发现关于90%烯草酮原药对大鼠90d亚慢性毒性资料。1材料与方法1.1依据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775)》进行试验[1]。1.2动物分组及染毒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130~165g,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2、60、300mg/kg受检样品染毒组,每组雌、雄大鼠各10只。各染毒组动物灌胃染毒1次/d,连续90d,灌胃体积为1ml/200kg。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型铁皮石斛咀嚼片用于增强小鼠免疫力的有效性。方法:以新型铁皮石斛咀嚼片(自制)0.33 g/kg·bw/d、0.67 g/kg·bw/d、2.00g/kg.bw/d三个剂量经口给予健康雌性小鼠一个月,然后进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小鼠碳廓清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检测。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牌铁皮石斛咀嚼片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结论:新型铁皮石斛咀嚼片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黄芩鼠尾草Salvia scutellarioides Kunth茎皮和叶水提取物经口给药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也评价了该提取物对血压正常动物的影响。 1)在急性毒性实验中,3只雌性和3只雄性小鼠灌胃给以水提取物2g/kg,观察给药后4h的中毒症状,记录24h后存活小鼠数量及它们在此后13d中每天的症状。2)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每组雄、雌大鼠各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五味子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五味子经干燥、低温粉碎、过400目筛,制得粗粉进行试验。按照GB 15193.13-2003标准,观察五味子以1.6、3.2和6.4 g/kg剂量经90 d喂养后对机体产生的毒副反应。按照GB15193.14-2003标准,于孕鼠妊娠7~16 d时给予1、2和4 g/kg剂量的五味子,观察其是否对大鼠具有致畸作用。结果五味子喂养90 d后,雌雄2个性别大鼠6.4 g/kg剂量组体重降低。血液学结果显示:45和90 d时,雌性动物6.4 g/kg组WBC、RBC、HGB降低,3.2 g/kg组RBC、HGB降低;雄性动物各剂量组在45 d时WBC降低,6.4 g/kg组HGB降低;90 d时,雄性大鼠6.4 g/kg组WBC降低。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雌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C、GLU升高,3.2 g/kg组AST降低,TC、GLU升高;1.6 g/kg组AST减低;雄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P、ALB、GLU升高;3.2 g/kg组ALT、AST降低。致畸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4 g/kg降低了孕鼠的胚胎成活率。结论五味子作为保健食品使用时应限制使用期限,其日服用剂量不宜超过2 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全氟辛基磺酸钾(PFOS-K)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的毒性。方法根据环青春期雌性大鼠青春期发育和甲状腺功能试验,PFOS-K喂饲给予,其在饲料中浓度分别为0、2、6和18 mg/kg·bw,连续染毒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8 mg/kg·bw组体重明显下降;6和18 mg/kg·bw组肝脏体比增加,肝细胞肿大,18 mg/kg·bw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和总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各剂量组胆碱酯酶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 mg/kg·bw组青春发育延迟,垂体和附属性器官脏体系数降低,子宫内膜和肌层变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厚,滤泡面积减小;18 mg/kg·bw组肾脏体比降低,尿素氮升高;18 mg/kg·bw组脾脏体比降低,6和18 mg/kg·bw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比率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OS-K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有肝毒性、骨髓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抗雌激素和甲状腺干扰作用)、肾毒性和免疫毒性;最小可见损害作用水平(LOAEL)为2.39 mg/kg·bw。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评价反式阿魏酸-4-β-葡萄糖苷(FAG)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给予药物后动物的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5、1、2 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停药恢复28 d,观察记录大鼠的外观体征、体重、摄食量和各项毒理学指标。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灌胃给予8 g·kg-1 FAG可引起雄性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但可恢复;灌胃给予4 g·kg-1 FAG对大鼠无明显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出现体重增加和体脂升高,血液学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低、中、高剂量组的肝脏器指数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的肾小管管型病变显著增多,以上异常改变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 FAG小鼠和大鼠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8、4 g·kg-1,约相当于起效剂量的29.6、20.8倍;重复给药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0.5 g·kg-1。FAG在临床应用时应重点监测体重、血脂、血液学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受试样品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的毒性特点,取得该样品亚慢性经口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参数,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依据。方法我们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90d的毒性实验。结果染毒期间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染毒组动物体重增重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食物利用率各组无差异。雄性大鼠高剂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淋巴细胞百分数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雌性大鼠中剂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比较除有所增加(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CR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指标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尿常规无差异。大体解剖时,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肺脏均可见一些炎性病变,其他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脏器重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2只高剂量雌性大鼠见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见肝细胞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层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他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均为2500mg/(kg·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大鼠药物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对SD大鼠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66 460 IU/kg·bw),观察给药后大鼠出现的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试验设50、250和1 250 IU/kg·bw 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5和25倍)及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动物临床观察结果、体重、大体解剖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任何显著性差异。30 d连续给药试验中,出现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相关的临床症状,如APTT延长、出血和A/G降低等,未发现与给药明确相关的毒性病理改变,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延迟或蓄积毒性。结论 SD大鼠单次静脉注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66 460 IU/kg·bw;30 d重复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 250 IU/kg·bw。本试验结果为该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幼龄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每组处死20只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4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进食量和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和病理学等检查,另外重点观察生长发育、神经及免疫系统等毒理学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毒性试验最大给药剂量22.4 g/kg·bw,相当于1岁儿童临床剂量的50倍,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停药4周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小儿至宝丸对幼龄大鼠无明显的长期毒性,临床用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和小鼠口服芦荟全叶冻干粉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试验设计人用安全剂量和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以SPF级ICR小鼠测定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试验;用SPF级SD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176只大鼠按性别与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芦荟全叶冻干粉高(6.10 g生药/kg·d)、中(3.41 g生药/kg·d)、低(0.71 g生药/kg·d)剂量组,每日按1.0 ml/100 g灌胃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灌胃26周,并分别于给药13和26周停药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小鼠体重增长及大体解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长期毒性中、低剂量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及摄食量等未见明显异常,高剂量组会导致动物稀便,停药后恢复正常。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查未见与毒性作用相关的异常变化,病理剖检和组织检查高剂量组给药26周部分动物出现小肠黏膜变性、坏死、脱落,结肠固有层棕色色素颗粒沉着,中剂量和恢复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小鼠口服灌胃芦荟全叶冻干粉允许的最大给药量为48.78 g生药/kg·d,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687倍;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芦荟全叶冻干粉高剂量长期给药对SD大鼠的胃肠道有不良影响,停药后可渐恢复,中剂量未见异常。提示芦荟全叶冻干粉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其应用安全剂量应低于3.41 g生药/kg·d。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花提取物(CME)对神经发育关键期大鼠的神经行为毒性。方法 CME掺入饲料,设对照组和CME低、中和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3和9 g/kg·bw;参照OECD TG 443开展一代延长实验,子鼠断乳后持续给予CME至出生后13周,实验过程中测定神经行为,包括平面翻正、悬崖回避、听觉惊愕、前肢抓力、后肢支撑、热板实验、跑步能力和Morris水迷宫。结果雄性低剂量组(1 g/kg·bw)大鼠后肢支撑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转轮跑步实验雄性低剂量组跑步时间和距离缩短、休息次数增加、跑累结束的动物比例增加;Morris水迷宫隐性平台实验雄性中剂量组(3 g/kg·bw)逃逸时间比对照组长,探索实验低剂量组(1 g/kg·bw)大鼠经过平台区的次数和平台区的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关键期CME暴露影响子鼠的运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